菜鸟即将成为分拆后的阿里首个上市的集团。
9月26日,菜鸟递交赴港上市招股书。招股书显示,阿里在菜鸟持有69.54%股份。
与阿里大文娱、阿里云等与阿里核心电商距离较远的业务不同,菜鸟业务与淘宝天猫、国际商业密不可分。当菜鸟独立地走向资本市场,它就不得不平衡这样一道难题:既要与集团保持立而不独的关系,如此才能保证业务单量的稳定性;又要向资本市场展现出菜鸟本身的价值。
招股书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
招股书最先强调了菜鸟的电商基因。2021年、2022年及2023年财年,及2024财年第一季度,菜鸟前五大客户收入分别占其各期间总营收的34.4%、34.8%、32.3%及34.4%,来自最大客户阿里巴巴集团的收入分别占其各期总营收的29.2%、30.8%、28.2%及29.7%。
为了巩固菜鸟和国际业务的合作关系,以推动国际市场扩张,集团还对菜鸟控股结构进行了重组,在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与菜鸟之间建立了直接股权关系。
与阿里电商业务保持绑定关系的同时,菜鸟要向资本市场证明它作为一家物流公司的价值。巧合的是,就在递交招股书前不久,菜鸟开启了一轮业务扩张。
6月底,菜鸟推出自营快递业务菜鸟速递。按照官方的说法,菜鸟速递是由服务天猫超市的配送业务升级为全国快递网络,主打半日达、当日达、次日达和送货上门等。
不难看出,菜鸟自营快递对标的是京东快递和顺丰。阿里做业务的一贯思路是做平台,一张网一盘棋,菜鸟也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但平台的缺点就是控制力不足,即便菜鸟和三通一达多了一层股权合作。
上市前夕的菜鸟更需要的是扩大业务体量,亲自下场抢夺市场份额就成了菜鸟的新选择。据时代财经报道,有菜鸟站点开出8000-13000元的工资招聘快递员,以应对新增加的揽件工作。
菜鸟的另一个重要战场则是国际业务。出海电商正站在巨大的机会面前: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及预测,2022年中国B2C出口跨境电商市场的 GMV达到3.13万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4.65 万亿元,3年复合增速达到14.1%。这远高于国内电商增速。
电商的机会同时也就是物流的机会,菜鸟自然不愿放过。宣布下场做自营的同日,菜鸟还宣布联合阿里速卖通推出“全球五日达”,还将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海外重点市场深入建设,建设海外本地物流。
当然,扩张也就意味着投入。招股书显示,2021、2022、2023财年,菜鸟分别亏损了20.15、22.86、28.01亿元,今年二季度扭亏为盈,单季度盈利2.88亿元。
增加投入意味着后续菜鸟的盈利情况无法保证,对刚刚独立的菜鸟来说,独立走到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融资,是更重要的事。而当它成功走向资本市场,就要回应市场围绕盈利能力的关注了。
A
菜鸟的业务可以分为国内物流业务,国际物流业务,以及科技服务相关业务。后者主要包括菜鸟驿站、菜鸟App、物流解决方案和物流基础设施服务等。
今年二季度,菜鸟收入为231.64亿元,同比增长34%。阿里此前曾在财报中解释,该增长主要是由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收入增长贡献。与此同时,菜鸟在二季度同比扭亏为盈。
自2013年成立,菜鸟一直处于靠集团输血的状态,招股书也显示,过去三个财年,菜鸟共亏损了70亿元,而就在递交招股书的前一个季度,菜鸟终于实现单季度盈利。
盈利是怎么实现的呢?
从招股上看,盈利主要是由于经营效率的改善。二季度,菜鸟收入同比增长34%,营业成本则同比增长了28.9%,毛利率从10.6%上升至13.7%。
横向对比其他物流公司,京东物流2023年第二季度营收为41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12亿元增长31.2%,期内利润为5.08亿元,经调整利润为8.26亿元。
与菜鸟相比,提早发展了自营物流的京东,外部客户的占比更高。2023年上半年,京东物流营收为778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外部客户收入539亿元,同比增长57.7%,已连续4个季度占比约7成。
今年上半年,顺丰营收为1243.66亿元,同比下降4.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76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7.05亿元,同比增长72.51%。顺丰的利润增长主要是由于将丰网出售给极兔,减轻了业绩负担。
先于菜鸟,极兔在今年6月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极兔2020年、2021年、2022年营收分别为15.35亿美元、48.52亿美元、72.67亿美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4.76亿美元、9.1亿美元、8亿美元。
综合来看,菜鸟的体量与京东、顺丰仍有不小差距,增长速度尚可,盈利能力高于仍处在补贴期的极兔,但与相对成熟的京东、顺丰相比,同样有差距。
而二季度是菜鸟首次盈利,其后续盈利能力仍待观察。而自营业务和国际业务的扩张,显然将在未来对菜鸟盈利产生不小压力。
B
事实上,菜鸟速递并不是菜鸟首次下场。2019年,丹鸟速递由菜鸟联合多家区域落地配公司成立,最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天猫超市、天猫国际,自营品牌菜鸟速递是在丹鸟的基础上与菜鸟体系内的驿站网点资源、仓储资源、中转运输资源结合,升级为对外开放的全国性快递。
菜鸟扩大自营规模显然与阿里一拆六的大背景相关。
一拆六后,六大集团互相独立,菜鸟与淘天、阿里国际的合作也相当于公司对公司的合作,菜鸟将快递能力开放给其他商家、或个人客户同样可行。
对菜鸟来说,扩大自营业务更重要的意义是增加公司的想象空间和估值空间。
菜鸟集团副总裁、国内供应链事业部总经理帅勇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菜鸟速递的定位是高性价比的自营快递服务,对标顺丰和京东物流的高品质快递服务,但会在价格上更有优势。
据时代财经报道,菜鸟在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北京、湖北等省市部分城市也开已放揽收。截至8月,菜鸟速递已在全国59个城市开放揽收,其中全城覆盖的有29个城市。
不过相对于京东、顺丰等成熟的快递企业,菜鸟的自营体系建设还相对落后。东方证券报告统计,菜鸟速递网络资源仍相对较少,目前仅有5万+个快递员(通达系普遍在 20 万以上),5000+个终端站点(通达系普遍在3万个以上),近 60 个分拨中心(通达系普遍在70个以上)。
这意味着菜鸟要补齐快递员和终端站点两大体系,这些都需要不少的投入成本,短期内,菜鸟速递的产能也会受到限制,要挑战成熟的快递企业,菜鸟的任务并不轻松。
作为后来者,菜鸟想要获得市场就不得不对市场进行补贴。而其定位也是如此,即比京东和顺丰更具价格优势,如此一来,菜鸟的运营成本又将提高。
从行业看,快递公司的价格战仍未结束。根据快递公司发布的8月营收简报,韵达、圆通、申通的业务完成量都有所上升,但单票收入都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中韵达单票收入2.17元,同比下降17.18%。
决定亲自下场做快递配送的菜鸟,显然也无法置身于这场价格战之外。
C
在国际市场,菜鸟同样要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在海外,菜鸟正直面劲敌极兔。
海外市场本就是极兔的大本营。与国内相同,极兔在海外的策略之一也是低价,凭借低价优势,极兔拿下了不少平台的订单。2022年初,极兔国际宣布正式对接亚马逊平台,承接物流服务,计划开通的站点有阿联酋、墨西哥、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Temu的扩张,也带动了与拼多多渊源甚深的极兔海外业务的增长。晚点曾报道,Temu发往海外的包裹中约50%由极兔承运,极兔向 Temu 收取的价格约为 40元/公斤(约等于美国末端的配送费用),低于市场报价的80 – 100元/公斤。
Shopee、TikTok、SHEIN 等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同样为极兔的壮大做出了贡献。
今年6月,顺丰和极兔全球进行入股合作谈判,顺丰计划以1%至2%的比例入股投资极兔全球,以加强两家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两者合作后的竞争力显然要比以前高出一筹。
从业绩看,极兔的营收不及菜鸟,但亏损却远高于菜鸟。这一方面证明了菜鸟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但同时也侧面说明极兔仍处于扩张期,正用补贴换取市场份额,可见菜鸟面临的竞争压力。
国际业务正是菜鸟的营收支柱之一,2023财年,菜鸟以跨境快递和国际供应链服务服务费为主的国际物流收入占47.4%,高于国内物流服务收入的46.2%。
菜鸟的优势在于它积累多年布局的物流网络。据菜鸟此前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菜鸟在全球拥有超过4400个配送站和超过17万个菜鸟驿站的大型最后一公里网络,在菜鸟的配送体系中,中国与主要国际目的地之间的快递时间从30至60天缩短至10天或更短。
9月底,速卖通联合菜鸟上线“全球5日达”国际快递快线产品,首批落地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和韩国5国。
“今年上半年,整个B2C跨境电商增速超过20%。”菜鸟集团副总裁、国际快递事业部总经理丁宏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但时效慢、价格高、不稳定仍是目前跨境电商物流面临的主要挑战。显然,菜鸟想靠更快的时效争夺市场。
过去10年,菜鸟一直靠阿里集团输血,但同时也为淘宝天猫的电商发展提供了物流支撑,上市只是菜鸟独立的第一步,面对国内和国际物流行业的竞争,尤其是国际战场,菜鸟还需要使出更多凌厉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