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暴风雨的人

台风过后,一路上随处可见倒下的树木、路牌等(图:苏镝坷)▼

我站在风暴中心

正如我们之前介绍的那样,追风者感兴趣的不仅是台风,另外一种范围更小、持续时间更短、更具有突发性和极端性的强对流天气,也是我们追风者关注的重点对象。

这是一个处于早期阶段的超级单体风暴,可以看到蓬勃向上的“云体”和倾斜的风暴垂直结构,这代表风暴发生时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这也是超级单体出现的必要因素之一(图:苏镝坷)▼

这是超级单体雷暴,画面中一个云墙不断的向下探,几乎要接天连地,是最为危险的一种强对流风暴,猛烈的龙卷风通常由这些风暴产生。

2019年8月10日,我坐在父亲驾驶的汽车里,从上海金山区赶往奉贤区的海边。我看着电脑上的各种五彩斑斓的数据图,神经紧绷着,这是我追击的第一个台风——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

车内一片寂静,只有细碎的雨点打在窗户上的声音。距离台风登陆上海还有3个小时,我准备让追风车调整位置,以合适的状态进入台风核心区。

显示在雷达屏幕上的台风“利奇马”,这幅图像下的台风已经开始对上海造成影响(图:苏镝坷)▼

下午,风雨骤然增大,我们即将进入台风的对流区——这是台风最为狂暴的特征区域之一。雨借风势,十分密集,我打开窗户,从下风向把镜头伸到窗旁,准备拍摄台风利奇马正面冲击上海的画面,这些素材日后将会成为纪录片《风暴之下》中的片段。

这是台风“利奇马”的核心区的景象,路旁的植物在狂风中几乎横倒过来,雨水也十分密集地降落下来(图:苏镝坷)▼

一个追风的人

“追风者”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层面的两种解释:广义上的追风者指的是追击包括强对流天气、台风、洪水、干旱、暴雪等一切天气现象的人群;狭义上的追风者则专指追击风暴——也就是强对流天气、台风和飓风——的人。

风暴的壮丽与暴烈自有其魅力,而追风这件事刺激而又富于诗意(图:苏镝坷)▼

狭义上的追风者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美国的富兰克林,他把风筝放到雷暴云里试图引导闪电美国是强对流天气出现最频繁的国家之一,追击风暴和龙卷风的文化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出现,到90年代随着家庭摄影机的应用开始大规模传播。

这张照片记录下了在东北玉米田间追风的场景,这个视角下可以完整看到一个风暴的结构(图:苏镝坷)▼

今天,追风在美国已经是一项相当成熟的科研甚至旅游项目,其中比较著名的追风者有Reed Timmer、Sean Casey、Tim Samaras等。

Reed Timmer从18岁开始就追击龙卷风,他也是一名科学家,自制了许多科研探测器,如在龙卷风内部发射带有摄像头和传感器的元件。

Reed Timmer和团队拍摄到的龙卷风景象(图:YouTube-Reed Timmer)▼

Sean Casey是一名IMAX电影制作家和导演,他花了10年时间用IMAX电影机拍摄龙卷风和它内部的画面。

Tim Samaras是极端天气工程学家,研究龙卷风对建筑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为了搞懂龙卷风的风力结构分布,他还自制了专业仪器。

国外追风者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边记录下的飓风来临时的可怕状况(图:YouTube-Max Olson Chasing)▼

我国也是恶劣天气多发的国家,暴雨、冰雹、龙卷风等局部强对流天气,以及台风这种大尺度天气系统,都是酿成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

其中破坏力最大的便是台风,根据气象部门统计,近几年台风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在百亿元以上,最高时甚至接近千亿元——刚过去不久的超强台风“杜苏芮”,就对我国造成了超600亿元的经济损失。

2022年江苏龙卷风过后的场景,能直观看到建筑物被破坏的状况(图:苏镝坷)▼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有了多次追风经历:2019年的“利奇马”、“米娜”,2021年的“烟花”,2022年的“马鞍”“暹芭”“梅花”,2023年的“泰利”“杜苏芮”“苏拉”……每一次我都能够进入中心区域,也都取得了自己所期冀并且十分宝贵的数据。

在追击台风“利奇马”时,用风速计记录下数据,在17米/秒的风速下,人尚能勉强站立(图:苏镝坷)▼

其中,2022年的台风“梅花”是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

“梅花”是个小巧但是能量非常集中的台风。由于汽车爆胎,我们在台风登陆前一天的中午才赶到目的地。在它登陆前不久,风力还比较平和。但是到了傍晚,随着台风眼墙靠近,风力骤然飙升,狂风穿过高楼间的缝隙时发出诡异的尖啸声,雨点扑面而来,如同针扎般打在身上,车也被吹得剧烈晃动。

台风“梅花”夜间登陆现场,可以看到道边的树木几乎要被吹倒(图:苏镝坷)▼

不过,一切来得快去得也快,大概半小时后我们就进入了台风眼,甚至还在风眼里找了一家餐馆吃晚饭。

另一次印象深刻的追风经历是在2021年。在台风“烟花”到达前的两日,我和其他几位追风爱好者驱车前往象山半岛。这里有一座5612号台风温黛(Wanda)纪念碑,我们在石碑旁获得了一组宝贵数据——2秒级的高精度全风速数据。

位于松兰山的八一台风(5612号台风“温黛”)纪念碑,台风“温黛”于1956年于浙江登陆,是当时自建国以来唯一一个以超强级别登陆的台风,它造成了将近5000人遇难的后果,也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图:苏镝坷)▼

随后,因为风向的变化,我们又来到舟山继续这次追风之旅。

在舟山,我们感受到了台风带来的巨大影响——车身在强风下摇晃,车门难以打开;海边的植物被强风吹得几乎贴地;人在这种风力下已经难以正常行走和站立;台风登陆叠加天文大潮导致潮水猛涨,我们不得不紧急撤离……

台风“烟花”登陆前12小时左右,我们在舟山东港实测,仪器显示此时的风速已经达到了20米/秒(持续8级),在这样的状态下,迎风行走已经十分艰难,同行的伙伴在努力稳定自己身体的同时还需紧握住风速计以防止被狂风吹倒(图:苏镝坷)▼

而沿途城镇在台风过后的惨状——树木被连根拔起、拦腰折断;路灯路牌悉数倒地、铁皮木板横亘在马路上——也让我们不禁反思在灾难来临时到底能够做些什么,又该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度过天灾、重建家园。

台风过后,一路上随处可见倒下的树木、路牌等(图:苏镝坷)▼

我站在风暴中心

正如我们之前介绍的那样,追风者感兴趣的不仅是台风,另外一种范围更小、持续时间更短、更具有突发性和极端性的强对流天气,也是我们追风者关注的重点对象。

强对流天气往往具备范围小、强度大、相态多和时间短这几个特点。相比台风能达到几百公里的直径,强对流天气的水平范围往往只有十几公里,甚至更小。

在屋顶拍到的密集闪电风暴(图:苏镝坷)▼

同时,强对流天气下的风雨往往是突发性的。除了降雨,强对流天气还可以引发诸如冰雹、沙尘暴、龙卷风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状况,其产生的影响都集中在几十分钟内,偶有时间较长的,也不过持续一至三个小时。

鉴于以上特点,追风者在追击强对流天气时也有几个难点和重点:首先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及时规划出正确的路线和拍摄方案,这需要考虑到路况、地形等因素;

这是在内蒙古通辽拍摄到的超级单体风暴,想要拍到这样的画面,既要提前规划,也需要根据实时状况调整路线等,还需要一些运气(图:苏镝坷)▼

其次是需要考虑如何拍摄到想要的照片,这常常需要通过雷达图来提前了解我们追击的风暴类型,并据此对接下来要拍摄的场景进行构想。我们最想拍摄的,是那些壮观的强对流天气,例如外流风暴里的弧状云,或者超级单体当中的中气旋。

超级单体是一种尺度比一般单体风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威力更加凶猛的大型雷暴单体。这类风暴还会旋转,科学家将其中产生旋转的部分称为中气旋,超级单体也被认为是产生龙卷风的母体。

这是一个处于早期阶段的超级单体风暴,可以看到蓬勃向上的“云体”和倾斜的风暴垂直结构,这代表风暴发生时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这也是超级单体出现的必要因素之一(图:苏镝坷)▼

这是超级单体雷暴,画面中一个云墙不断的向下探,几乎要接天连地,是最为危险的一种强对流风暴,猛烈的龙卷风通常由这些风暴产生。有些人因此给它起了一个不那么严谨但是很形象的名字:母舰风暴——因为它的形状像一艘航空母舰。

这个像战舰一样的超级单体雷暴正在倾泻降雨和冰雹(图:苏镝坷)▼

有时候你还能看到这种弧线形状的云,它会像牙齿一样向前推进,站在下方会有很强烈的压迫感,这叫做弧状云,它的出现通常表示风暴内部有非常猛烈的冷下沉气流,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大风和暴雨。

这幅图片拍摄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外流风暴正在倾泻雨水,它的边缘是庞大的弧状积雨云(图:苏镝坷)▼

风暴的灾难性令人恐惧,不过大自然有时候也会体现出它温暖、壮丽的一面,当这些风暴在远离人的地方活动,你便会惊叹这些风暴的庞大和壮美:

积雨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向上爬升,云体逐渐膨胀壮大,下方是黑乎乎的一大片降水区,暖湿空气向上爬升,水汽凝结放出能量,冷却的雨滴向下落回地面——这是风暴的能量循环,也是它的运转逻辑。 

从远处观察这一个风暴,左侧的上升区(入流区)、中心的对流核心和降雨区以及上方的云砧都清晰可见,上升区域的暖湿气流爬上高空,为风暴提供水汽,在一定高度遇冷凝结之后,向下掉落形成雨滴,从而冷却周围的空气,形成下沉区(图:苏镝坷)▼

当风暴溃散,夕阳从一侧进入风暴,还能看见这些金黄色的火烧云,而如果阳光完美地射入雨幕中,还能看到彩虹——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看到双层彩虹,而这也意味着我们一天的追风任务结束了。

当夕阳将暖色的红光洒向云层,就会形成火烧风暴的景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风暴最美的阶段恰恰是在它的“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刻(图:苏镝坷)▼

难得一见的双层彩虹(图:苏镝坷)▼

追逐,不断地追逐

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追风似乎是一件新奇刺激的事情,不过对于气象工作者来说,追风往往意味着科研和灾害发生时冲在一线的责任。而对我们这些业余气象爱好者,追风则带来了多重的感受。

首先,追风过程很辛苦,经常需要长时间驾驶、风餐露宿。一些地区交通并不十分便利,而看到风暴时,还要对它的移动方向做出预判,据此规划行驶路线,而因为大多数风暴移动速度都很快,我们还要长时间和它并驾齐驱甚至超过一定距离,才能有时间部署仪器和拍摄。 

追击和拍摄风暴时可能遇到各类突发情况,这是一个成功与失败不断交错的过程(图:苏镝坷)▼

追风的体验也受到地形的影响。北方比较开阔平坦,视野较好,但是在南方追风的时候,成片的树林、房屋、电塔,会严重阻碍我们的观测视野,不仅会影响画面的构图美观,还会对观察风暴结构和了解风暴的运动方向构成障碍。 

这是一个迷你超级单体风暴,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中气旋(图:苏镝坷)▼

另外,风暴像人一样具有灵性,它有时候会和你“捉迷藏”,即使努力规划和追逐,最后也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次在东北追风的时候,由于这里的风暴生成和消散速度很快,移动方向还很不稳定,当我们锁定一个风暴并驱车赶到时,它已经消散了,反而在我们的出发地有新的风暴生成,在我们赶回出发地的时候,新的风暴又移动到别的地方去了……

这些出现在雷暴下方的向前滚滚而进的“鲸齿”,是风暴下沉气流猛烈的标志,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赶紧躲避到安全的区域,因为它预示着强风暴雨的来临(图:苏镝坷)▼

不过追风的过程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收获。我们是天空变化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我们所有记录的数据、影像,都在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些风暴。

虽然我国目前有至少2418个国家站和无数的自动站在观测,但是最高密度的观测频率也在1分钟左右,对于龙卷风和强雷暴活动等尺度较小的天气系统,有些气象要素的变化是以分钟乃至以秒计算的。

另外,大部分观测站都是固定观测站,相比之下,我们的观测站是车载移动的,它可以跟着天气系统同步运动。因此,我们的追风活动就有助于补充更高精度的观测数据。

追击台风时,我们会在车顶安装能采集温度、湿度、大气压、风力、降水量等要素数据的测量仪器(图:苏镝坷)▼

比如,追击台风“梅花”的时候,我们在台风眼墙和刚进台风眼的时候观测到一个异常的气压下降,这种下降通常会被认为和台风眼墙上的中尺度涡旋相关,而这种短时间的气压变化在观测站数据中很难反映出来。

我成为追风者的最初契机,是源于一部叫做《龙卷风》Twister的电影,其中逼真的特效,惊心动魄的场景,给幼年的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激起了我的兴趣。

追风者在很多时候要进入各种极端天气的中心区域,这往往带来惊心动魄的生命体验(图:苏镝坷)▼

同时,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结识了一群和我一样对自然充满向往与好奇的人。对我来说,追风不仅是体验或者任务,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教会我回归自然、与天空对话。在追逐中,我发现每一个风暴都独一无二,每一片云的变化都会让人兴奋不已。 

(图:苏镝坷)▼

最后,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我站在风暴中心》,它汇集了我对风暴的认识和那些惊心动魄的追风故事。在成书过程中,我不断回想让我热爱追风的那些瞬间,也再一次感受到每次和自然接触时给我带来的触动。

这是从飞机上看到的积雨云,可以看到它向上爬升、不断膨胀,在其内部水滴颗粒不断相互碰撞,形成降雨(图:苏镝坷)▼

《我站在风暴中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ID:diqiuzhishiju),作者:苏镝坷,编辑:Alicia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11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11日

相关推荐

  • 水温80度:AI行业真假繁荣的临界点

    我们从来没拥有过这么成功的AI主导的产品。

    (这种分析统计并不那么准,但大致数量级是差不多的)

    这两个产品碰巧可以用来比较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东西,只不过一个更通用,一个更垂直。

    蓝海的海峡

    未来成功的AI产品是什么样,大致形态已经比较清楚了,从智能音箱和Copilot这两个成功的AI产品上已经能看到足够的产品特征。

    未来科技 2024年6月5日
  • ChatGPT、Perplexity、Claude同时“罢工”,全网打工人都慌了

    美西时间午夜12点开始,陆续有用户发现自己的ChatGPT要么响应超时、要么没有对话框或提示流量过载,忽然无法正常工作了。

    因为发现AI用久了,导致现在“离了ChatGPT,大脑根本无法运转”。”

    等等,又不是只有一个聊天机器人,难道地球离了ChatGPT就不转了。

    大模型连崩原因猜想,谷歌躺赢流量激增6成

    GPT归位,人们的工作终于又恢复了秩序。

    未来科技 2024年6月5日
  • ChatGPT宕机8小时,谷歌Gemini搜索量激增60%

    ChatGPT一天宕机两次

    谷歌Gemini搜索量激增近60%

    ChatGPT在全球拥有约1.8亿活跃用户,已成为部分人群工作流程的关键部分。

    过去24小时内提交的关于OpenAI宕机的问题报告

    图片来源:Downdetector

    ChatGPT系统崩溃后,有网友在社交媒体X上发帖警告道:“ChatGPT最近发生的2.5小时全球中断,为我们所有依赖AI工具来支持业务的人敲响了警钟。

    未来科技 2024年6月5日
  • ChatGPT、Perplexity、Claude同时大崩溃,AI集体罢工让全网都慌了

    接着OpenAI也在官网更新了恢复服务公告,表示“我们经历了一次重大故障,影响了所有ChatGPT用户的所有计划。Generator调查显示,在ChatGPT首次故障后的四小时内,谷歌AI聊天机器人Gemini搜索量激增60%,达到327058次。

    而且研究团队表示,“Gemini”搜索量的增长与“ChatGPT故障”关键词的搜索趋势高度相关,显示出用户把Gemini视为ChatGPT的直接替代选项。

    未来科技 2024年6月5日
  • 深度对话苹果iPad团队:玻璃的传承与演变

    iPad最为原始的外观专利

    没错,这就是iPad最初被设想的样子:全面屏,圆角矩形,纤薄,就像一片掌心里的玻璃。

    2010年发布的初代iPad

    好在乔布斯的遗志,并未被iPad团队遗忘。

    初代iPad宣传片画面

    乔布斯赞同这一想法,于是快速将资源投入平板电脑项目,意欲打造一款与众不同的「上网本」,这就是iPad早年的产品定义。

    iPad进化的底色

    苹果发布会留下过很多「名场面」,初代iPad发布会的末尾就是一例。

    未来科技 2024年6月5日
  • 底层逻辑未通,影视业的AI革命正在褪色…

    GPT、Sora均为革命性产品,引发了舆论风暴,但它在上个月发布的“多模态语音对谈”Sky语音,却由于声音太像电影明星斯嘉丽·约翰逊,被正主强烈警告,被迫下架。

    华尔街日报也在唱衰,认为“AI工具创新步伐正在放缓,实用性有限,运行成本过高”:

    首先,互联网上已经没有更多额外的数据供人工智能模型收集、训练。

    03、

    如果说训练“数字人”、使用AI配音本质上瞄向的仍是影视行业固有的发展方向,那么还有另外一群人试图从根本上颠覆影视行业的生产逻辑和产品形态。

    但分歧点正在于此,电影公司希望通过使用AI技术来降低成本,但又不希望自己的内容被AI公司所窃取。

    未来科技 2024年6月5日
  • KAN会引起大模型的范式转变吗?

    “先变后加”代替“先加后变”的设计,使得KAN的每一个连接都相当于一个“小型网络”, 能实现更强的表达能力。

    KAN的主要贡献在于,在当前深度学习的背景下重新审视K氏表示定理,将上述创新网络泛化到任意宽度和深度,并以科学发现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展示了其作为“AI+科学”基础模型的潜在作用。

    KAN与MLP的对照表:

    KAN使神经元之间的非线性转变更加细粒度和多样化。

    未来科技 2024年6月5日
  • 这个国家,也开始发芯片补贴了

    //mp.weixin.qq.com/s/tIHSNsqF6HRVe2mabgfp6Q
    [4]中国安防协会:欧盟批准430亿欧元芯片补贴计划:2030年产量占全球份额翻番.2023.4.19.https。//mp.weixin.qq.com/s/VnEjzKhmZbuBUFclzGFloA
    [6]潮电穿戴:印度半导体投资大跃进,一锤砸下1090亿,政府补贴一半.2024.3.5https。

    未来科技 2024年6月5日
  • 大模型的电力经济学:中国AI需要多少电力?

    这些报告研究对象(数字中心、智能数据中心、加密货币等)、研究市场(全球、中国与美国等)、研究周期(多数截至2030年)各不相同,但基本逻辑大同小异:先根据芯片等硬件的算力与功率,计算出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再根据算力增长的预期、芯片能效提升的预期,以及数据中心能效(PUE)提升的预期,来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增长情况。

    未来科技 2024年6月5日
  • 你正和20万人一起接受AI面试

    原本客户还担心候选人能否接受AI面试这件事,但在2020年以后,候选人进行AI面试的过程已经是完全自动化的,包括面试过程中AI面试官回答候选人的问题,AI面试官对候选人提问以及基于候选人的回答对候选人进行至多三个轮次的深度追问。

    以近屿智能与客户合作的校验周期至少3年来看,方小雷认为AI应用不太可能一下子爆发,包括近屿智能在内的中国AI应用企业或许要迎来一个把SaaS做起来的好机会。

    未来科技 2024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