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异观财经
今年,自动驾驶初创公司迎来上市潮。此前已通过聆讯的执行科技,于10月5日在港交所重新递交了招股书,距离成为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的日子也不远了。
知行科技成立的时间并不算长,2016年成立,是一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L2级至L5级自动驾驶的任务关键组件),主要向乘用车提供域控制器(SuperVision 和 iDC 系列)、智能前视摄像头(iFC 系列)及解决方案。
知行科技此前也曾是一级市场的“香饽饽”, 在提交招股书之前,知行科技Pre-A轮、A轮、B1轮、B2轮、B3轮、B4轮、C1轮、C2轮、C3轮共9轮股权融资,累计融资超过15亿元。
然而,自动驾驶领域被公认为是“烧钱”领域,烈火烹油般的热闹背后,却是严峻局面,依赖融资或者母公司注资的自动驾驶公司面临大考,能否过关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可做到成规模的商业化。
年轻的知行科技急于上市背后,或许与一级市场对自动驾驶的追捧降温有直接关系。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相关融资达153起,对外披露的融资总额近300亿元。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则为112起,融资金额387亿元。尽管与2021年相比,融资事件数量有所增加,但累计融资金额却大幅下降。
尽管宏观分析认为,自动驾驶依然拥有光明未来——在汽车电动化之后,必然往智能化方向发展,这让自动驾驶成为一个香饽饽。但是,经过漫长的研发、测试,成本高昂的“烧钱”之后,资本的耐心显然消磨了不少。商业化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仍处于亏损状态的知行科技,或许希望通过上市来募集更多可维持公司未来发展的资金,只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是否会“买单”呢?
收入持续增长,三年半亏损超9.6亿元
从收入看,从最近三年半时间看,知行科技营收保持增长。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知行科技录得营收分别为0.48亿元、1.78亿元、13.26亿元及5.43亿元,2021年和2022年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高达274%和643.8%,不过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速大幅放缓,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仅增长51.2%,营收增速放缓,会对知行科技的估值产生一定影响。
从收入构成看,知行科技的收入由三部分构成,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收入、自动驾驶相关研发服务收入、销售PCBA产品收入。
其中,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收入包含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解决方案及智能前视摄像头两部分收入,总体来看,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解决方案为知行科技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2022年该项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94.3%,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占比进一步上升至94.9%。
由此不难看出,知行科技收入结构过于依赖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解决方案,这也成为该公司未来发展的一大隐忧。
招股书显示,知行科技收入大部分来自向整车厂(OEM)销售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合共交付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约13万台,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已获得15家OEM客户相关的定点函,如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奇瑞汽车及东风汽车等。
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前五大客户所得收入合计分别占其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84.2%、92.1%、99.4%及99%,而自最大客户所得收入则分别占有关期间总收入的63%、53%、96.4%及95%。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知行科技在营收保持增长的同时,毛利率却出现了大幅下滑。毛利率从2020年度的20.1%,下滑至2022年的8.3%,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7.6%。
关于毛利率大幅下降,知行科技在招股书中披露,主要是由于在2021年10月量产首个与Mobileye合作的 SuperVision™项目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解决方案销售产生的收入占比有所上升,与其他业务分部相比,其毛利率较低所致。
原材料与耗材成本过高直接导致知行科技毛利率偏低。2021年至2022年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知行科技所用原材料及耗材占收入成本的比重从73%大幅攀升至92.8%。2022年,知行科技所用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同比增长992.97%,明显超过643.79%的收入同比增幅。
亏损方面,总体而言呈现了收窄的情况,但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三年半累计亏损高达9.6亿元。
亏损背后是持续“烧钱”导致的成本上涨,研发开支持续增长也是必然。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021年级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知行科技的收入成本分别为3806万元、1.41亿元、12.15亿元以及5.0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9.9%、79.4%、91.7%及92.4%。
截至2020年、2021年级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知行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4414万元、5495万元、1.04亿元及1.03亿元,令人稍稍欣慰的是研发费用率有所下降。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至2022年,知行科技经营性现金流出净额高企,分别为2380万元、6290万元及6560万元。对此,知行科技表示,若未能及时收回贸易应收款项,则公司自经营活动产生正现金流量的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当前,除了知行科技等企业之外,传统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以及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均已入局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赛道,该赛道的竞争加剧,想要在该赛道取得领先优势,成本有效控制成为竞争的关键。
就当前知行科技而言,其战略主要是专注于研发、产品开发及扩大客户群,这就意味着知行科技之前依旧处于投入阶段,规模经济尚未实现,亏损状态或将持续较长时间。
过度依赖吉利和Mobileye被外界诟病
我们在上文中提及,知行科技收入大部分来自向整车厂(OEM)销售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其中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吉利。
2021年至2022年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知行科技来自吉利集团的收入分别为9450万元及12.77亿元及5.16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53%、96.4%及95%。
知行科技与吉利集团的初步合作可追溯到2020年10月,当时双方开始合作研发L2+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2020年7月,知行与Mobileye就SuperVision™的生产及商业化进行初步讨论。随后,2020年8月,在获悉吉利集团计划推出新车型后,知行科技与Mobileye就在极氪001上集成SuperVision™的潜在合作及工作分配进行了进一步讨论。2020年10月,知行收到就SuperVision™的定点函,自此成为吉利集团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知行科技自2021年6月起,成为吉利集团非独家供应商,为其开发部署其车辆上的L2+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知行科技与Mobileye合作为吉利集团旗下高端电动汽车品牌的三款量产车型,即极氪001、极氪009及极氪001(欧洲版)提供SuperVision™。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2021年及 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知行科技为极氪提供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解决方案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零、48.2%、93.6%及93.5%。
大客户过于依赖吉利集团,同时知行科技的原材料及耗材则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Mobileye。SuperVision™就是基于Mobileye提供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基础版本。
Mobileye是知行科技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的主要供应商,是2021年及2022年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最大供应商。2021年、2022年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知行科技销售SuperVision™产生的收入分别为8600万元、12.49亿元以及5.102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48.3%、94.2%以及93.9%。
关于原材料和耗材严重依赖Mobileye的原因,知行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处于发展初期,市场上的自动驾驶SoC(系统级芯片)供货商数量有限,因此自动驾驶SoC市场高度集中。考虑到Mobileye在自动驾驶SoC行业的卓越业绩及强大的市场地位,知行科技选择与Mobileye合作。
放眼全球,中美两国的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一级市场对自动驾驶的追捧降温,已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表现不佳。
去年10月,英特尔旗下Mobileye在纳斯达克上市,其市值锁定在167亿美元,而其IPO上市半年前,估值曾经达到500亿美元,截至异观财经发稿,Mobileye的总市值320.57亿美元,与曾经500亿美元的估值相去甚远。
拥有自动驾驶第一股之称的图森未来,2021年4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40美元,上市首日公司总市值高达84.91亿美元,股价从峰值的79.84美元,跌至最近的1.36美元,总市值3.12亿美元,市值已经跌超95%。
在宏观环境波动的当下,整个资本市场信心不足,无论哪个行业的公司都面临着依靠自身造血功能活下去的挑战,自动驾驶公司也不例外。尚未实现自身造血的知行科技,未来又能走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