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财经
当整个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渠道商的日子还会好过吗?
华致酒行用三季度财报给出了答案:好过,但也没那么的好过。
近日,华致酒行发布了最新的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营收82.53 亿元,同比增长了10.33%,归母利润只有2.31亿,同比下降了34.69%。
看营收,前三季度是挣钱了,但再一看净利润,好家伙还下降了。
这么一份成绩一出,市场立刻有了反应,25日开盘,股价先是上涨了3%,可到了26日,又给跌了回去,27日,股价再度拉升,属实走了一波小过山车。
走势似乎说明,对于华致酒行这份成绩单,市场还有些犹豫,业绩表现也算差强人意,接下来,还是要看利润表现。
那么,过去三个季度,华致酒行的经营质量究竟如何?在白酒进入深度调整期的背景下,渠道商能否顺利跨过周期?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番。
守住净利润,就是守住渠道价值的核心
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第一波影响的是库存。
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价格倒挂是行业普遍都在关注的问题,价格倒挂压力来源于厂家库存增高,大家都在为了去库存而绞尽脑汁。说到底,去库存无非是放量和放价,所以上半年,各大酒企业虽然增速放缓了,但大部分营收利润还是增长的。
酒厂经过了压力测试,那么,第二波的影响自然会传到渠道端。所以我们看到,即便是华致酒行这样大商,也出现了增速断崖。
财报显示,三季度华致酒行营收82.53亿,营收增速为10.33%,2022年三季度,营收增速是25.26%,21年增速则是+62.25%。虽说21年的增速不可复制,但2023年三季度增速差点就下滑到了个位百分比。
下滑的原因也不难解释,华致酒行专注于保真名酒销售,连锁门店超2000家,零售终端超30000家,是大渠道商。大渠道商更依赖茅台、五粮液以及泸州老窖等名酒。
但这两年,在渠道上,名酒都在“提直”,三方渠道的配货比例在调整,留给渠道端的增量也就自然没有那么多。
以茅台为例,丁雄军上任后,定调茅台要达成可持续发展的“五大生态体系”,渠道改革就是其中一步。今年上半年,茅台直营渠道收入同比增长49.98%,营收314.2亿元,批发代理渠道379.33亿元增长仅为3.6%。
道理很简单,高端白酒企业也要谋增长,茅台多年没有提价,但五粮液和泸州老窖都希望提价增收,那么茅台酒只好“提直”。
在向善财经看来,名酒“提直”动的其实还是大商们的蛋糕。这就导致了大商的利润空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即便是营收有增长,利润率却在不断下降。
拿华致酒行来说,从历年三季度的毛利率表现来看,2023年的毛利率表现是最差的,净利率也是如此。
而根据三季度报,报告期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只有2.31亿,同比下降了23.69%。
在华致酒行的业务结构中,名酒始终是利润的重要来源。2023年,华质酒行的经营策略也是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提高名酒占比。因为整个消费市场高端化的趋势明显,市场需求在向名酒倾斜。
但从前三季度的财务结果来看,名酒策略的结果是营收增长了,但利润没涨。
利润表现不佳的另一个解释是促销。
第三方证券机构银河证券分析认为,消费市场修复终端市场加剧,这导致毛利率有波动。部分名酒的毛利率也有所下降。按照华致酒行向媒体透露的说法是,酒品促销后,会计处理会增加销售成本费用,进而影响毛利率。
而管理费用从1.16亿增加到了1.40亿,同比增加了20.88%,从金额上来看,销售费用增加了0.36亿,增加并不多。从总成本变化来看,2022年三季度营业总成本70.86亿,2023年为80.57亿,增加9.7亿。由此来看,成本确实是增加了。
成本的增加反映出酒确实不好卖了,这也体现在合同负债上。
三季报显示,合同负债为0.94亿,相较2022年年底的6.52亿,下滑85.62%,虽然说合同负债大幅下滑也有年初订单消化的原因,但同比2022年三季度,合同负债并没有太大变化,反而略有下降。
也就是说,即便是如今消费市场回暖了,且没有疫情影响,但合同负债仍然没有提升,终端动销还是不怎么理想。如果市场回暖不如预期,接下来,就更考验利润率的表现了。
向善财经认为,守住净利润,是守住渠道价值的关键所在。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长久以来渠道的价值不仅在于做厂商的库存的“调节器”,更在于自身的利润增长能力。特别是对于大渠道商而言,稳定的利润贡献,才是其二级市场的真正价值所在。
名酒库存是非常压资金的,如果说利润不达预期,那么就意味着资金使用效率其实不达预期,好在酒这东西不怕放,越老的酒越香,也就没有贬值一说,这也变相减轻了部分资金压力,但市场关注的不仅是名酒库存,更关注有多少名酒转化成了利润,这才是二级市场价值成长的关键。
由此观之,华致酒行的这份三季报可能并没有满足市场的期待。所以,市场对于这份三季报似乎并不买账。
利润增速之外,好的一面在于,三季度华致酒行的现金流表现亮眼。
数据显示,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同比增长217.64%。这也许就解释了27日公司股价的回升:经过纠结之后,市场还是有所期待。
好的公司不一定能够持续增长,但一定能够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也是巴菲特老爷子一直坚信的理念。
找准“中间商”新定位,为酒厂做“品牌加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白酒流通本质上其实就是“关系”的流通,老牌的白酒企业、白酒高管之间关系盘根错节,整个流通市场的盘子够大,而且玩家很多,但要说渠道上真正能够做到规模效应的确实极少。
华致酒行能够崛起,也是在于2006年和2009年拿下五粮液集团年份酒和贵州茅台代理权,手握两大名酒,自然也乘上了白酒“高端化”的东风。
不过,再怎么增长,渠道商的价值就是为了厂商分担库存风险,去帮助厂商环节出货的资金压力,毕竟本质上卖酒是个零售生意。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华致酒行大部分投资都是在批发零售业。
表现在财报上,华致酒行的预付款一直都很高,2021—2023年三季报分别为11.62亿、12.88亿、15.92亿,同期公司的货币资金分别为13.51亿、16.01亿、20.27亿。这可能意味着手里的现金中很大一部分可能要随时作为预付款备用。
吴向东曾经明确过,要“永做名酒厂金牌服务员”,乍一看这话没什么问题,毕竟渠道再大,大不过酒厂,到头来还是要靠酒厂脸色做生意。
但问题在于,当名酒开始“提直降代”,茅台推出了i茅台,五粮液建立五粮e店,留给中间商的价值成长空间还有多少?只做“服务员”还能不能满足二级市场的期待?
在向善财经看来,要想真正做大“中间商”的生意,光靠压库存还不行,还是得有其他的附加值做支撑。酒商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持续增长,就得脱离本身的“管道”价值,去做多自身的品牌价值。
也许,找准新的价值定位,打造酒行核心品牌才是新的出路。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米其林自己不开餐厅,但并不影响这个品牌对于餐饮行业的价值。酒行是不是也能为酒厂提供这样的价值?
目前的白酒行业,正好是消费群体“青黄不接”的时候,年轻人喜欢喝咖啡,未必真的喜欢喝茅台,所以就算是茅台也不得不低头去找咖啡品牌联名。做中间人这个角色,瑞幸可以、海伦司可以,华致酒行为什么不行?
从财报来看,客观原因可能还是受困于利润增长,华致酒行很难腾出资源和精力来寻找更多的业务探索。
从2022年财报来看,相比2021年,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45.72%,今年上半年花致酒行也同样有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9.15%,而净利润却下滑52.97%。
虽说三季报好看了一些,但仍然是在下降。白酒行业整体不变的环境下,华致酒行恐怕也难有新的增量可挖掘。
精品酒是华致酒行挖掘利润增长的“杀手锏”。
目前,华致酒行还是光把注意力放在卖酒这件事上,具体的策略是,保持名酒标配对营收的拉动,并且大力推动精品酒销售,以提升利润。
从结果来看,三季度金蕊天荷表现还不错,钓鱼台、赖高淮、虎头汾、金习酒、金酒鬼等产品也在持续发力,而华质酒行也对外界表示,将加大精品酒销售推广力度。
不过,从底层逻辑上来讲,精品酒也是“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
精品酒在品牌上还是依赖于原有的品牌势能,比如前三季度与酒鬼酒联合推出的“金内参”,与古井贡酒合作的“古井贡·古 20 冰雪珍藏版”等。落到实际销量上,还是得靠促销,比如买十赠一,实际的品牌溢价空间并不高。
也就是说精品酒销售,还是得依赖酒厂自己的品牌势能,渠道商的品牌溢价能力可能有限。因此,如何打造自身的品牌价值,在渠道价值之外为酒厂做品牌上的加法,可能才是“做大蛋糕”的关键所在。
结语:
历史曾经证明,白酒是拥有跨周期能力的赛道,白酒市场进入新周期,相关产业中企业的估值水平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白酒,有白酒就有酒行,这不仅仅是生意,也是千年文化的积淀。而这一点,也许是华致酒行未来价值成长的根源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