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怪盗团
今年11月3日晚上,正当几大电商平台的双11“预购期”结束、决战拉开帷幕的时候,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位女性朋友的吐槽,经本人许可,摘录如下:
“烦死双11了。明明最早开始是为了省钱的。现在却变成了每年两次、雷打不动、狂轰滥炸的发疯购物,而且由于营销花活过多,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买了便宜还是当了冤大头。”
“原本是冲着便利轻省、不说废话,现在却不光逼着你跟客服咨询要优惠券,还得听主播上补习班,还非要注册品牌会员,还在你根本不需要买东西的时候也持续骚扰你。”
“原本是为了干净利落、节约时间,现在却是几个平台比价半小时,搞清楚乱七八糟的规则几个小时,一个直播播一晚上,一个购物节搞一个月……”
“难道是我太穷了的错?什么时候能拒绝成为消费主义的人质,享有所谓的‘双11自由’呢?”
我看到之后,首先秒点了一个赞,然后私信她:“深有同感!你需要一个拼多多。”
对方马上回答:“嗯,我也觉得你说的有理。”
中国新闻网稍早的一份调研显示,近七成消费者认为“双11价格不便宜”,仅有24%的消费者今年双11有囤货意愿,43%的消费者倾向于不买,剩余34%的消费者则持中立态度。就我个人而言,今年双11消费很少,至今仅购买了一件羽绒服;在我的朋友圈,晒“双11攻略”或战利品的人,似乎也明显少于往年。我知道,很多媒体会把这种情况归咎于宏观经济,但那不是唯一的原因。
11月4日白天,我又对几位微信好友做了一个小范围调研:“这个双11你们买东西吗?”大部分人都是买的,但大部分人都同时抱怨“浪费的时间价值比节约的钱还多”,以及“你永远搞不清那些复杂的规则”。毫无悬念的是,怨声越大的人,就越是会倾向于使用拼多多,无论是男是女,无论地理位置,也无论收入水平、职业背景。
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因为拼多多早年根本没有双11的概念;它试水双11,始于2019年,同时推出的还有“百亿补贴”计划。从那时起,拼多多用了大约四年时间,就从双11的看客变成了主角。今年10月26日,拼多多发布的“11.11大促前三天战报”显示,百亿补贴用户规模已突破6.2亿,一线城市用户订单量同比增长了113%,四五线城市下单金额则同比增长了167%——可以大胆预测,今年双11将是拼多多大放异彩的时期,尽管我们还不知道最终战绩如何。
为什么?仅仅是因为价格便宜吗?市面上有一种庸俗的观点,把拼多多的成功完全归于“低价”和“补贴”,这种观点甚至带偏了一些竞争对手,他们以此为方向与拼多多竞争,可是并未成功。事实上,只要你使用拼多多参加过这次双11,就能看到它更多的、真正的成功之道:
在首页下方中心,“11.11”入口十分醒目。点击进入之后,所有的跨店满减、官方券包、整点抢券等活动都清晰地列在“11.11”页面上方,就算完全没参加过类似购物节的用户也可以一目了然。
没有预售、付尾款等漫长的流程,也没有在直播间苦守一晚上才能抢到的商品,用户可以仅用5分钟时间就参与属于自己的双11。
商品种类丰富、品牌多元,农产品可以与工业品一样享受11.11前排资源位。在主流电商平台当中,恐怕只有拼多多能给农民伯伯这样的待遇。
售后服务一如既往的给力,拼多多平台的退款一贯简单快捷,不用担心买多了或买错了,更不用担心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这一点无需赘述。
总而言之,拼多多的双11,可以概括为“醒目、极简、丰富、省心”。这让我想到了全球市值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的经营思路。在2020年度致股东的信当中,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写道:“在亚马逊,28%的购买行为在3分钟内完成,一半的购买行为在半小时以内完成。如果你每个星期用两次亚马逊购物取代两次实体商店购物,每年就可以节约75个小时。这很重要,因为我们生活在21世纪初,这个一个永远繁忙的时代!”
在中国,我们看到的情况却完全与此相反:一个又一个电商平台,居然把“用户时长”作为KPI,千方百计地让用户消耗时间而不是节约时间。它们的关注重点不再是效率,而是所谓“内容生态”;不再是为用户提供实惠(无论体现在价格还是时间上),而是让用户围着自己的指挥棒转。一言以蔽之,它们忘记了电商的本质是为用户找到合适的商品、为商品找到自己的用户,其实这也是一切零售行业的本质。拼多多是整个市场上唯一没有忘记上述本质,并且身体力行地执行的电商平台,所以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附带说一句,贝索斯甚至量化计算了亚马逊给用户节约时间所创造的价值:亚马逊在全球有2亿多Prime会员(2020年数据),按照每人每小时10美元的时间成本,每年节约2小时,加起来就节约了1500亿美元。贝索斯指出,上述价值远远超过了亚马逊一年的净利润,是它最大的“社会价值创造”。
如果以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拼多多,又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现在拼多多的AAC(年度活跃消费者)和MAU(月活用户)均已突破8亿,仅仅参加过百亿补贴的消费者就突破了6.2亿。当然,用活跃消费者和Prime会员数量做对比可能不太科学,毕竟后者是需要缴纳年费的。此外,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时间成本”也无法直接对比(贝索斯是以最低工资为指标计算的)。但是,哪怕按照最保守的标准,我们也可以粗略得出结论——拼多多为用户节约的时间成本,至少在数百亿美元数量级,远远超过了其年收入和净利润。
必须指出,上述的“时间节约”或曰“极简”,与很多媒体鼓吹的“低价”或曰“性价比”一样,都只是拼多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侧面,也只是它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的一小部分。上文提到,拼多多是唯一乐意让农民伯伯和热门品牌共享双11前排资源的电商平台。过去两年,我在拼多多买的最多的东西是水果,以及减肥时常吃的玉米、紫薯等粗粮。我父母业余酷爱园艺,他们用于经营小花园的树苗、种子、化肥、园艺工具全是在拼多多买的;按照他们的话说,“还有地方比拼多多更适合买这些东西吗?”
我很高兴地看到,拼多多正在飞速改变中国的零售电商行业,竞争对手正在争先恐后地学习它的做法。自从拼多多提出“以农业为未来”以来,各大电商平台都加强了农产品供应链,并且推出了农货节、瓜果节等活动;在拼多多以极简主义运营风格席卷双11之后,电商平台在简化购物节流程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努力(尽管是不够的);而拼多多的业务运行效率更是所有竞争对手都想仿效的。在某种意义上,这才是拼多多创造的最大的社会价值——作为“鲶鱼效应”的发起点,打破了那些早该打破的东西,竖立了应该竖立的标准。
在2018年以前,双11还看不到拼多多的身影;2019年,拼多多以百亿补贴打入了双11战场,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到了今年,拼多多已经深刻改变了这个战场,甚至将它打造为了自己的“主场”。毫不夸张地说,双11的这三个阶段,就是一部拼多多的崛起史,与历史上诸多新兴势力的崛起一样激动人心、带着满满的史诗感。
而拼多多能够谱写史诗的原因,是因为它回归了购物的本质:为用户节约成本和时间,为商品找到正确的消费者,缔造一个高效的“人货场”。那些花样翻新的活动、内容、功能,归根结底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聪明人能够从拼多多的成功当中认识到这一点,率先模仿,从而打开一条新的道路。这种事情已经在发生了。
至于那些至今还认识不到、乃至否定上述正确道路的人,市场会给他们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