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邹珊
编辑/ 高智
来源/锌刻度
十年前的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发放了4G牌照,拉开了智能手机黄金时代的序幕。不到半个月后,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宣布一加科技成成立,而在此之前,他是是 OPPO 蓝光播放器业务的负责人。
十年后,同样在12月初,一加举办了10周年“围炉夜话”活动,并正式发布了一加12。而此时,刘作虎和一加已先后回归OPPO。
回首十年,在智能手机行业,一加似乎一直站在“非主流”的位置,无论是最初在产品设计上的逆大流,还是后来与OPPO开启的双品牌战略,都是“另辟蹊径”的选择。这既意味着难以预料的机遇,也暗藏无法估测的风险,十年过去了,一加得到的是什么?
十年迭代,产品变与不变
要回顾一加这十年,首先绕不开产品。毕竟,刘作虎在发布会上表示,根据他们的统计,十年前手机行业总共有上千个手机品牌,但真正认真做产品的太少了,而“一加一直在做的是提供更好的产品,做更好的方案。”
在发布会上,一加也屡屡提及一加初代、一加3、一加7 Pro等明星产品。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明星产品的确都曾在智能手机赛道上留下难以忽视的脚印,甚至对赛道本身产生了影响。
比如,一加 7 Pro 以“超速(Go Beyond Speed)”诠释了何为“Fast and Smooth”,以一块由权威机构 DisplayMate 评级为 A+ 的 90Hz 刷新率屏幕揭开了一加手机提速的新篇章,也驱动了整个手机乃至整个消电行业往高刷新率屏幕方向发展。
“当初一加7 Pro当时将手机屏幕带入了高刷新率时代。”在发布会上,刘作虎如此总结这款产品的意义,并具体解释称,“当时普遍采用的屏幕技术其实还停留在三星的技术路线阶段,但当时一加团队认为,流畅性对于用户体验来说至关重要,于是决定将高刷新率体验带到手机上。”
而当行业大浪淘沙,玩家和产品也几经迭代,一加却仍站在赛道上,且在2022年以 Ace 系列屡屡刷新销量纪录。如今,刘作虎又在“围炉夜话”活动中表示,“一加 12 代表一加过去十年,在旗舰上的产品力积累,是可以超越大家期待的产品。”
数据或许更为直观,据OPPO官方商城消息,一加12目前预约人数已经突破了35万。
双品牌时代,“不将就”还是“不讲究”?
如果说产品上的迭代是老生常谈,那双品牌战略也算得上“另辟蹊径”之举。
正如这场活动的主题“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刘作虎和OPPO也在2020年重逢——2020年8月,刘作虎回OPPO任职。一年后,一加与OPPO合并,并开启了双品牌战略。
不过,结合当时的大背景来看,这或许并非一加主动的选择,而是后者在压力下不得不抛出橄榄枝。
Canalys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OPPO的出货量分别同比暴跌17%、23%。由于此前OPPO的主力渠道出货是线下经销商,出货量节节下探,OPPO自然需要探索此前较少涉猎的线上业务。而与OPPO形成截然反差,由于此前的产品主打极致性能,并聚焦年轻人市场,一加此前的主力出货渠道正是线上。
显然,一加和刘作虎回归OPPO,身负重任。那一加为何愿意在此时勇挑重担?一加过去在线下渠道布局方面相对薄弱。而这,恰恰又是OPPO的强势领域。
事实上,国产手机厂商,双品牌策略并不少见,如小米与红米、分家之前的华为和荣耀等,但与这些厂商依靠主品牌影响力孵化子品牌不同,OPPO的双品牌轨迹属于“二合一”。
一年前,一加周年庆活动上,刘作虎回应一加、OPPO融合后的品牌定位与产品规划:在该策略下,OPPO与一加建立各自的品牌特色,推出差异化产品,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而此次的活动上,刘作虎再次解释称,“OPPO 和一加是双品牌策略,两个品牌都有各自清晰的定位和独立的体系。双品牌策略使得两个品牌能够共享底层架构、平台、技术、供应链,但两个品牌的运作是独立的,产品定义决策、用户洞察、产品路线规划都是根据对各自用户的洞察,独立运作。”
而Ace系列(其150W超级闪充、散热材料等技术都来自OPPO)的销量,似乎也验证了双品牌策略的正确性,最终让OPPO和一加实现了“双赢”。
“未来一加依旧是个独特的品牌,不追随、不盲从、不将就。”这是刘作虎在围炉夜话上最后的总结。
或许,对于一个从诞生始就一度逆流而行的品牌而言,“不追随、不盲从”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不过,也的确有质疑声认为,回归OPPO后,为了避免分流Find系列的影响力,一加的高端手机产品变得越来越“不讲究”。其中“新摘商业评论”以一加11为例,称其不再搭载一加标志性的氢氧OS,而是采用Color OS,也没有配备潜望长焦镜头、不支持无线充电,只有三星E4材质屏幕。
不管怎样,一加已经以一加12拉开了下一个十年的序幕。至于未来它能否继续保持独特,让我们暂时先打一个问号,等待十年后的一加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