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速度变慢、门店几乎没有增加,曾经的网红牛肉面真的没落了?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简煜昊;编辑:景雪。
“烧光2亿”“疯狂关店”“网红牛肉面没人买账”……
最近,有关兰州牛肉面式微的言论一直甚嚣尘上。在这些声音里,曾经的网红牛肉面店生意已一落千丈,风头不再。
兰州牛肉面,真的没落了吗?
01.
兰州牛肉面,真撑不住了?
在近期部分媒体的叙事视角下,兰州牛肉面品牌们普遍生意冷清,且正面临着关店潮。
但红餐网在走访了广州几家网红牛肉面店后,发现了另一番景象。
在工作日的午餐和晚餐两个用餐高峰时段,红餐网多次路过位于广州市区的正佳广场、乐峰广场等,发现商场内的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三家品牌的多家门店,发现大部分时候门店内的上座率都在60%以上。
如果是周末,部分门店还会出现排队等座的现象。
而媒体吐槽的网红牛肉品牌开店速度变慢、门店规模几乎没有扩张,似乎也还没有到这个地步。
按照媒体的说法,目前陈香贵的门店数量在230家左右,与2022年8月陈香贵创始人姜军接受采访时提到的237家门店变化不大。
但红餐网翻阅相关报道发现,姜军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确实有提到陈香贵的门店有237家,但该篇报道是去年8月份的事情,也就是说,陈香贵237家门店的规模大概是在去年的8月,甚至更往前的时候。但兰州牛肉面品牌乃至整个新中式面馆品牌收缩、频繁关店主要集中在去年下半年。
在红餐网看来,今年以来,兰州牛肉面品牌们在门店扩张方面,反而是有提升的。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三大网红牛肉面品牌中,马记永门店最多,已超240家。陈香贵紧随其后,门店也有近240家,而张拉拉的门店则有90多家 。与今年年初红餐网此前报道中所统计到的门店数相比,三大网红牛肉面品牌的门店数量明显是有增多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大牛肉面品牌之外,一些兴起的兰州牛肉面品牌也开始在市场上冒头。比如和府捞面于去年新拓展的子品牌——阿兰家牛肉面,以及辣子王兰州牛肉面、牛王爷兰州牛肉面等。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辣子王兰州牛肉面已经开出了近百家门店,阿兰家牛肉面的门店数也接近50家,牛王爷则分别在青岛和杭州开出了两家门店。
02.
加品类、推套餐,兰州牛肉面们正在谋变
兰州牛肉面品牌们在市场上开始活跃起来的同时,他们在经营方面也有做出一些改变。
以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等三大品牌为例,总体上看,他们仍然保留了较高的价格定位。根据美团信息来看,马记永、张拉拉、陈香贵的人均单价基本上都是26元起步。如果想要吃得更丰富些,点上份套餐,或是在一碗面的基础上再加点小吃或烧烤,人均价格通常会去到35元以上。
另外,产品线方面也有调整。红餐网注意到,今年以来,三大牛肉面品牌陆续在菜单中加入了大量的烧烤、小吃、饮品等品类。比如陈香贵与燕麦奶品牌OTALY进行了联名,推出了燕麦奶鸡蛋醪糟;张拉拉在门店中加入了烤奥尔良鸡翅、烤掌中宝;马记永也在门店中加入了陕西名吃凉皮与椒麻鸡。
在上新单品的基础上,三大品牌还将产品的重心放在了套餐组合上。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都根据用餐人数不同,推出了相应的单人餐、双人餐以及多人分享套餐。
比起单点一份主食,“小正餐”的套餐组合似乎也更受消费者的欢迎。从三大品牌团购优惠券的销售情况就可以看出,各式套餐优惠券的销量都很高,以马记永的“多人套餐”为例,品牌官方抖音直播间内显示,单日售出的套餐优惠券有近6万张。
对于家庭顾客,兰州牛肉面们还推出了相应的儿童套餐。
红餐网在实际走访中也发现,如今在这些兰州牛肉面店里,出现了不少以家庭为单位的用餐群体。正如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所说:“兰州牛肉面店里的产品现在越来越丰富了,单人套餐、家庭套餐、多人分享套餐,还有各式丰富产品,非常适合家庭聚餐。”
03.
重新舞起大旗,兰州牛肉面们还需要些什么?
目前来看,兰州牛肉面品牌的积极谋变是否已取得显著成效,还难有定论。
但性价比不高,却一直是他们被诟病最多的点,也是目前为止,兰州牛肉面品牌们最大的痛。
在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上,消费者吐槽几大品牌“价格太贵”“性价比不高”的内容并不少见。在如今消费降级的背景下,这些点更容易被放大。虽然之前也有兰州牛肉面品牌做出价格下探的举动,比如陈香贵,今年有多次推出9.9元一碗面的促销活动,但特价活动持续时间并不长。
所以,是兰州牛肉面不想走平民化路线吗?
重模型、高成本,注定了他们难以长期走低价路线。
当然,品牌们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将店开到社区或下沉地区,以降低经营成本,但这条路走起来也不容易。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统计,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兰州牛肉面品牌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闭店潮,关停的门店中,社区店类型占比最多。
“如今的情势下,兰州牛肉面品牌们已经开始另辟蹊径,透过更独特的产品,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但在此基础上,也还需要把主打产品的价值感增强。‘人有我优’,兰州牛肉面要让消费者感受到‘质价比’,才能慢慢摆脱低配高价这个帽子,为品牌打开另一番天地。”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饮人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