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船长找不到二副,二副找不到三副,三副找不到大副,大家乱哄哄的一片,船是很容易沉下去的。”
多年前,马云讲这句话时,戴珊戴着黑框眼镜,低着头,拿着笔,认真做笔记,而吴泳铭则侧坐在电脑面前,盯着电脑屏幕。马云认为,船长把控大方向,而大副、二副、三副则按照层级逐一拆解任务、贯彻落实。谁也想不到,“沉船”讲话多年后还能产生影响。
12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阿里巴巴集团CEO、淘天集团董事长吴泳铭兼任淘天集团CEO。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全员信中提到,过去100天,阿里围绕主业进行了坚决的取舍,吴泳铭兼任淘天与阿里云一号位,有助于确保集团对两大战略中心电商和云的统一指挥和高强度投入。
简单来说,此次调整,确定了集团加强对电商和云业务的领导,而吴泳铭权责扩充,似乎也让外界看到阿里一个新的领导班子正在成型。
“张勇退下来,是马云的意志,‘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每个点都指向张勇。”一位中供老兵认为,为了回归淘宝和用户,所以戴珊执掌淘天,因为“她抓过客服和销售”。为了回归互联网,而吴泳铭是十八罗汉中仅有的一位技术人。
三个“回归”之下,9月10日,吴泳铭接过张勇的接力棒,至今刚好百日。在这100天里,阿里1+6+N调整按部就班进行,大部分业务对于顶层架构的变化没有太过强烈的感知。一位阿里人士提到,吴泳铭任内主要把控方向与放权,不像逍遥子那般让人窒息地抠细节。
阿里云是任内变动最大的业务集团。“年初突然换了老板,过了两个月新老板说自己要all in,两个月后又换了,过一阵子罗汉又重回阿里了,最近蔡英华离职。”一位阿里云人士表示,面对过去一年的更迭,大部分人可能处于懵逼状态。
当阿里云自上而下都处于找方向的状态时,“船长”的重要性便尤为突出。
卸任阿里云疑云
“这些年有三个阿里云,行癫、老逍、吴妈,从行癫到老逍,我认为可以形容为‘革除积弊’,而老逍到吴妈,是把伸出去的腿收了回来。”一位阿里云人士日前表示。
5月,阿里云年度KO大会上,时任CEO张勇、CTO周靖人,以及不少P10以上管理层在现场参会,其他员工则通过视频方式参与会议。值得一提的是,全员会下沉到P10并不常见。
据当时在现场的文远(化名)回忆,会上,张勇的表现非常突出,坦诚地回应了所有人关于阿里云的业务、文化以及未来规划的问题。“甚至很多人表达了对张建锋以及人力资源部门的不满。”
这场开诚布公的大会让不少阿里云人振作起精神,直到9月10日,张勇宣布卸任阿里云董事长与CEO职务,其继任者为“十八罗汉”之一的吴泳铭。文远和不少阿里云员工都感到很意外,因为6月20日的内部信中,卸任阿里一把手后,张勇原本将会all in阿里云。
过去大半年时间,阿里云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去年12月,阿里云CEO张建锋卸任,张勇接过了董事长与CEO之职,与他搭班子的是CTO周靖人。内部信在涉及到张建锋的段落中,张勇写了这么一句话:对云计算而言,稳定和安全是对客户最基本的责任,我们要始终秉持敬畏之心,不辜负客户的信任和依托。
张勇任内,针对张建锋时代未曾解决的问题做了不少调整,一位阿里云人士将之总括为“一虚一实”。“虚”指的是,当阿里云在全球市场份额跌落到第四,国内市场份额持续缩小时,重塑信心,肯定行业的领先地位。
面对华为云与运营商云的追赶,阿里云的优势正在逐渐缩小,相较于业务本身,收拢人心,积聚合力是当下最为紧要的事情。一位业内人士提到,由于承包关系,通常不会将运营商纳入统计范畴,所以第三方机构所提供的市场份额往往并不准确。
“实”主要包括调整产品线和定价,并在内部建立了CIO线,提拔了一位年轻的P9作为“首席信息官”——蒋林泉。这种安排颇似宋代的“官职差遣”,即任命低级别官员,主政要职,从而打乱既有权力结构,增加一把手权力。
事实上,由于内部派系林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张勇任内,核心是重新梳理了阿里云各业务关系以及产品定价策略。例如IaaS与PaaS、SaaS层在业务上的龃龉。
张建锋任内上述问题已十分尖锐,不过一直陈而不论,直到周靖人上任后,才在一次专项汇报中,当着IaaS负责人小邪(蒋江伟)的面,约定以后IaaS团队只能做边界内的事情,不要擅自越界,抢PaaS与SaaS层原有客户,同时在价格上应该基于阿里云整体的财务逻辑透明化。
如果说周靖人调和了IaaS与其他业务的矛盾,那么新设CIO线则是重构内部权力与业务关系的重要手段。CIO线把原先的内部的商业机密管理、下单、产品定价整套系统,甚至包括阿里云官网运营都整合到了一起。
有内部人士透露,张勇用人风格偏向于提拔那些“打过胜仗”的年轻人,甚至会越过P11和P12去提拔P9、P10的年轻人。这或许是不少阿里云中下层管理者与员工对其持正面评价的重要原因。
该说法似乎并非空穴来风,主政淘宝时重用蒋凡,执掌阿里时提拔庄卓然,到阿里云后,大胆启用时任P9的蒋林泉。
除了拔擢年轻人,张勇事必躬亲,谨慎细致的行事风格,也是其任内一大特点。
7月,蔡英华一边发布总裁令,按照七个大区分割销售线,强化团队销售能力。而另一边,张勇在一封内部邮件中提到,他将亲自审查公司财务细节,确保报告准确无误。这件小事折射出张勇对细节的把控与各业务集团负责人高度类似。
有趣的是,另一位业务板块负责人,淘天集团的戴珊也会亲自过问预算申报,甚至会在早上10点到工位检查考勤。此外,阿里本地生活一把手俞永福也是非常看重细节之人,不仅崇尚“赢在细节,输在格局”,还干起了高德产品测试员。他自称买了很多车,每次自驾归来后,会扔给技术部很多问题。
如果按照马云的“沉船论”,张勇与戴珊、俞永福更像是扮演执行角色的大副、二副、三副,是负责业务板块的理想人选,却并非理想的掌舵人。
马云的“好战士”,阿里的“呼保义”
如果一位计算机本科毕业生,跟着某人连续创业失败两次,最终还义无反顾地参与了第三次创业,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1996年,刚刚本科毕业的吴泳铭就是这样。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老罗的项目他几乎都是一投到底,或许对于这些连战连败的创业者,吴妈有着特殊的情结。”
对于吴泳铭,外界知之甚少,我们综合多个渠道的信息,大致可以用五个句子描摹之:管理上抓大放小,技术上关注前沿,做事上务实正派,情绪上稳定内敛,以及是马云的“亲密战友”。
管理方面,吴泳铭有别于戴珊、张勇、俞永福这些非常抠细节的业务一把手,他的眼里揉得进沙子。一位知情人士提到,吴泳铭的管理风格偏向于放权,不似老逍(张勇)那般细节管理。
他曾帮助一些有历史“污点”的老阿里人创业,对后者而言吴妈像是一位投资界的“呼保义”,于阿里内外皆有很高威望。截至今年9月初,元璟资本至少投资了156个投资标的,其中40个项目的核心创始团队为阿里人。
2015年,元璟资本参与了鲜趣生活(闪电购)的B轮融资,后者曾经历“黑名单”事件冲击。当时受到波及的老中供高管中,王永森较为特殊,他仅在广东大区干了一年“政委”,也被倒查。
这次风波来临时,王永森已是口碑高管,彼时卫哲、邓康明、戴珊等刚刚做完他的M3晋升M4面谈,前一天通知晋升,后一天又取消了晋升。面对黑名单事件处理过程,他本人事后回复颇有意味“委屈,不好讲,也能理解”。
吴泳铭对于前沿技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某投资人表示,“吴妈属于风险偏好型的投资风格,对新事物有很大包容性,完全没东西的时候就投资”。
从马云(2003-2013)到陆兆禧(2013-2015)再到张勇(2015-2023),前三任阿里CEO皆非技术出身,缺乏把握新技术风口的洞察力。有老阿里人告诉光子星球,马云曾经错过了很多新技术,唯一一次正确,还是因为被王坚博士“棒喝”。
我们梳理元璟资本的投资情况能看到,不少前沿科技的投资项目,且进入阶段都比较早。
例如参投了Trusta Labs的种子轮,这是一家Web3安全基础设施供应商;参与了航天技术公司东方空间的A轮融资;在起源太空这家太空资源开发初创企业的A轮融资名单中,也能看到元璟资本的身影。
一位投资人士表示,吴泳铭在实际洽谈环节话很少,一般不会轻易表态,对于创业项目的投资往往较为强势。元璟资本会跟创业项目深入了解,乃至调研,“早就把项目内外都摸了个遍,拖了很久,最后说不爱了。”
而另一位接触过吴泳铭的人士提到,曾经在考察某项目时,作为投资方,吴妈全程少言寡语,没有任何表示。此外,吴妈非常乐意参与阿里系高P与杭州的创业项目,“杭州VC不多,元璟肯定是头部”。
需要指出的是,元璟资本的投资项目,存在与阿里协同的可能。光子星球梳理了其中14个阿里系创业者的企业服务项目,我们发现,许多被投项目创业者或者高管,为前阿里核心技术骨干。
除了内外认同,吴泳铭对于马云的决策几乎是照单全收。
彭蕾曾说过“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都让它成为正确的决定”,戴珊也曾公开表达过马云指哪儿,她就打哪儿。尽管忠诚如此,在阿里巴巴二十多年的历程中,两位最忠诚的“罗汉”都曾与马云有过意见不一致,例如戴珊曾不愿意做阿里COO。
据一位老阿里人透露,记忆中从未见过吴泳铭反对过马云。这意味着,吴泳铭的“绝对忠诚”将极大限度降低马云幕后运作成本,比如落实马云的“三个回归”。
至于情绪稳定,有知情人士告诉光子星球,从“黑名单”事件,到淘宝围城,再到蚂蚁上市风波,吴泳铭是唯一一位没有情绪失控的“罗汉”。时值阿里大分拆的关键节点,稳定的情绪是面对变化的唯一药方。
要船长,不要大副
处于历史转折中的阿里,需要一位能镇得住场的领路人,值此背景下“罗汉”们回归。当然,这个过程也是马云意志的体现。
“他们是国内互联网第一代草根创业者的代表。”一位前中供资深人士告诉光子星球,“本质上,第一代阿里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铁娘子彭蕾曾在‘黑名单’事件中指着卫哲飙脏话;精致的戴珊为了给学员们放松,带着大家看电影,陶冶情操。”
总而言之,如今的阿里巴巴各业务存在盘根错节的关系,如果没有一位远近咸服的话事人,马云多年前所担忧的“沉船”未尝不会发生。
以阿里云为例,内部派系林立,经过张建锋时代的整合后,形成了三股势力。以蒋江伟为代表的IaaS老人,一度在阿里云内部占据主导地位。张勇时代调和了其与PaaS、SaaS业务板块间的矛盾,却并未释放三条战线的潜能。
王坚时代,阿里云吸收了大量技术骨干,他们职级不一定很高,但是有着强烈的技术信仰,以及踏实的工作态度。他们职级多在P10以下,在内部纷争之时,大多带着“我不会跟你唱反调,也不完全认可你”的态度,因此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内耗。
第三个派系是行癫执掌的前后,他招的一些明星式的技术大拿,如阿里云智能京津冀大区北京数字政府总经理贾兴、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与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总负责人李飞飞,他们代表着PaaS与SaaS的立场,这些年在IaaS系独大的情况下,积极谋变。
诚然,张勇时代解决了诸多内部业务上的沉疴,不过越级拔擢年轻人、无法镇服老人,以及与马云“初心”的某种悖离,都无法确保特殊时期的阿里巴巴“团结起来”。
吴泳铭一度被认为是最适合当下阿里的那个人,过去100天时间内,阿里云取消IPO,这意味着云计算业务未来将作为一个集团的基础业务存在。例如早在云栖大会,阿里云便重提“水电煤”。而定位的变化,也是蔡英华离职的根本原因。
“如果把马云比做三国时期蜀国的刘备,那么吴泳铭就像是阿里的诸葛亮。”一位中供人试图用历史叙事来描摹当下的阿里,却隐约透露出一重焦虑:吴泳铭或许是阿里复兴的最后一个希望,如同六出祁山的孔明。
至于拿到10亿美元的张勇,或许从“天子”降为“诸侯”的那一刻起,哪怕声称自己要“全身心投入阿里云”,但其结果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