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现制饮品是2023年最热门的赛道之一。品牌在卷价格、卷加盟、卷上市之余,还卷上了出海以及联名营销。
2023年,茶饮赛道的喜茶、奈雪等品牌纷纷宣布开放加盟,加速跑马圈地;古茗茶饮、茶百道、沪上阿姨等品牌也在加快布局,冲击万家门店;茶百道、甜啦啦等品牌或正式冲击IPO或准备上市相关事宜。
咖饮赛道同样热闹。2023年6月,瑞幸宣布门店破万,成为首个破万店的咖饮品牌,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咖啡元年”。与此同时,瑞幸和库迪的“9.9”“8.8”的价格战,也将一众品牌“拉下水”,星巴克等咖饮品牌也先后尝试降价试水。
现制饮品赛道在国内加剧内卷的同时,还卷到了海外。2023年,多个现制饮品品牌加速海外布局的步伐,瑞幸、喜茶、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甜啦啦等品牌的海外门店先后落地,并引起了排队热潮。
2023年的现制饮品市场可谓热闹纷呈,下面就和红餐大数据一起回顾一下吧。
2023年现制饮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竞争提速升级
据红餐大数据,2023年现制饮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613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2023年全国茶饮市场规模将达1,524亿元,同比增长12.0%;全国咖饮市场规模将达1,012亿元,同比增长34.6%。
品牌数方面,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在现制饮品赛道中,茶饮、咖饮两大细分品类的入局品牌数占比分别为65.4%、30.5%。
2019年-2023年前11个月,全国茶饮和咖饮的市场规模都呈波动上行的走势,持续开拓千亿级市场风口。
国潮养生、跨界联名驱动饮品市场风潮
2023年,随着新中式概念的兴起,国风成为茶饮和咖饮的“吸金密码”,不少品牌乘“国潮”风起,收割了年轻消费者又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如最早将“中国风”与新茶饮结合的茶颜悦色,主打中国茶文化的霸王茶姬、霓裳茶舞、茶亭序等。今年7月,茶亭序获得A轮融资,几个月后,霸王茶姬也与茶百道等合资成立了新公司。
在媒体指数上,这些品牌的热度亦持续高涨。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茶颜悦色和霸王茶姬的媒体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此外,茶饮品牌的这股“国潮风”也吹进了咖饮赛道,红餐大数据显示,茶颜悦色旗下的咖啡品牌“鸳央咖啡”,喜茶旗下的“喜鹊咖”都加入了新中式基因,并因此大获好评。
近年来,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健康消费需求,现制饮品品牌都在不断强调自身产品的健康、养生属性。例如,喜茶在产品页公开配方原料、营养成分和真品质原料溯源信息。霸王茶姬则上线了热量统计表。这些品牌的产品配料的透明化不仅展现了品牌的健康品质,还给注重健康品质的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狠狠地刷了一波好感。
除了产品的“健康战”,现制饮品品牌在“营销战”上卷入了“联名狂潮”。红餐大数据观察发现,在过去2年,跨界联名已经成为现制饮品品牌在营销方面的一大“杀手锏”,不少品牌通过花式联名强势破圈,赢得了话题度。
据红餐大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部分饮品品牌(18个样本品牌)的联名营销事件总次数达到236次。在2024年第四季度,现制饮品的联名营销再出新模范。例如奈雪的茶×薄荷APP、蜜雪冰城×中国邮政、库迪咖啡×《甄嬛传》等联名事件,都十分出彩。
不过,2023年最成功的跨界联名案例一定要属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联合推出的“酱香拿铁”。据公开信息,“酱香拿铁”上线首日就卖出了542万杯,销售额破了1亿元。
巨头降价扩张,中腰部品牌积极谋变
2023年,茶饮巨头喜茶、奈雪的茶纷纷释放降价信号,开放加盟,加速扩张圈地。与此同时,一些老牌茶饮品牌却传出“倒闭”传闻。2023年下半年,一点点传出“闭店”的传闻,该消息甚至上了微博热搜。尽管一点点的官方很快出来辟谣,但其门店数近些年在减少也是不争的事实。红餐大数据显示,2022年6月-2023年11月,一点点已经闭店500多家门店。
除了昔日的头部茶饮品牌风光不再,某品牌也被爆出拖欠工资的情况,面临生存风险。此外,伏小桃、本宫的茶、coco都可等品牌也传出门店在逐步收缩的消息。
茶饮赛道竞争白热化,咖饮赛道的竞争同样激烈。据红餐大数据,截至2023年11月,全国新增咖啡店约9.7万家,关闭约7.5万家。疯狂的咖饮赛道,正面临着残酷的大洗牌。
2023年,库迪咖啡一度将价格下探至8.8元,瑞幸也以庆万店的名头宣布“9.9”喝咖啡活动将持续两年。
一方面,高歌猛进的9.9咖啡在高歌猛进,另一方面则是精品咖啡店和高端咖啡店的生存空间在被进一步挤压。有媒体报道,2023年,曾经“中国第二咖啡连锁品牌”的太平洋咖啡正陷入闭店危机。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太平洋咖啡的门店数为280多家,与3年前相比,门店数减少了100+家。
结语
现制饮品赛道已经成为最卷的赛道之一。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红餐大数据认为,不管是茶饮还是咖饮品牌,都应该更加关注市场的新风向,通过产品、营销、供应链等全方位夯实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品牌也应深度挖掘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