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世明
编辑/大风
在汽车行业,销量榜单一直是消费者购车很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
销量高,说明一辆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各层面都比较成熟可靠。同时一款车型的销量高也意味着其市场保有量大,车辆的配件保有量自然也就较多、价格相对便宜。此外销量高也确保了二次交易的残值,相对冷门车型要更加保值。
也正因此,车企对销量榜单的表现极为重视。而一直以来,除了操作空间较小的官方数据之外,对于汽车之家、懂车帝之类平台的销量榜单,车企基本都会通过“合作”的方式,对自家车型的销量数据进行注水,这在行业内,已不是秘密。
夸张的地方在于,随着营销方式的多元化,一部分新势力车企开始自制销量榜单,并且通过大幅修饰,让自家车型成为榜单冠军。
随着这股妖风刮起,肉眼可见,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了给销量榜单“化妆”的阵营,以此来误导消费者判断。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车企应尽早放弃胡里花哨的榜单营销,回归造车本质,方是大道。
理想“带偏”销量榜单
车企销量榜单的大变样,是从理想汽车开始的。
自2023年3月29日开始,为了凸显“销量冠军”的地位,理想汽车每周二或周三都会发布新势力品牌周销量排行榜,并且其一直保持榜首位置。
理想打破了行业的游戏规则,也引来了同行的不满。
2023年7月11日,理想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周销量榜单,其中理想以0.79万辆高居榜首,小鹏以0.12万辆屈居第八。很快,小鹏产品营销总经理黄泓霖在朋友圈直言,这份榜单“关于小鹏汽车信息都是假的”。按照小鹏方面的说法,6月9日至28日,G6正式上市的前20天,这款车的订单已突破3.5万辆。
对于小鹏的质疑,理想则表示相关数据的获取合法合规,来源于汽车行业通用的数据渠道。
从法律层面来讲,如果理想汽车采集的数据是通过公开渠道,例如新闻报道、公开的财务报告或权威统计机构的可信报告等方式获取的,那么公布这些数据一般不会构成违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张周销量榜单下方,理想汽车都会标注“数据统计口径不同”的小字。
对于这场争议,网友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车管所一查上牌数都知道了,咋地买个车还不去车管所上牌了?”“本身就是厂家不是平台,公布自己数据就行了,干啥还要把别人扯拉进去。”
事实上,抛开数据问题,理想汽车所谓周销量榜单本身就不“科学”。
理想发布的榜单名为“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也就是说入围的品牌必然都是和理想性质相同的造车新势力。
可在这样一个“标准”下,理想的榜单中又会经常出现一些“车二代”。比如2010年成立且背靠比亚迪的腾势,以及吉利旗下的极氪、长安旗下的深蓝、长城旗下的魏牌。
如果按照这套标准,那么广汽旗下的埃安也应该算作“新势力”的一员。问题在于,埃安的销量一直处于行业前端,数据大幅高于理想。
作为榜单的制作方,拥有“新势力”定义权的理想汽车,自然不会将销量高于自己的品牌纳入榜单内。
只要定语够多,车企都是销冠
销量高的不算新势力,销量低的拿来做垫脚石。
理想汽车这手标新立异的操作,太过刁钻。但其实相比部分车企的宣传口径,理想自制的周销量榜单还不算太离谱。
就拿近日被传“暂停工作”的高合汽车来说,其一直标榜旗下车型HiPhi X为“50万豪华纯电销量冠军”。50万、豪华、纯电,三个条件放在一块,高合汽车成功当上了榜一大哥。可定睛一看,其销量仅仅只有几百台。
高合的这种玩法,很快便被其他车企学了去。
通过电池类型划分,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等,根据车身结构分为轿车、SUV、MPV等类型,新能源轿车再细分为A级,B级,C级等。
价格区间、汽车类型、能源类型、时间范围、售卖区域……但凡是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只要分得够细,车企们总能找到相应的定语,然后通过叠加的方式,硬生生给自己造出来一个“销冠”的头衔。
以2023年8月来说,在上汽集团的上半年报告中,针对智己汽车的LS7表示“月销量排名中国品牌30万元以上纯电SUV第一”。
在腾势汽车的官方号中,针对N7的表现表示“30万以上纯电中型豪华SUV销量TOP4,中国品牌中排名第二”。在东风汽车的官方号中,针对东风风神浩瀚DH-i表示“月销量位列自主混合动力(HEV)SUV车型销量榜首”。
对市场不大了解的消费者,在看到这些表述之后,大概率会产生浓厚兴趣,成为潜在的消费者。然而,事实是智己LS7当月销量仅有1465辆,腾势N7销量则为1480辆至于东风神的浩瀚DH-i,销量数据更是难以查询。
正如前文所述,销量榜单能够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购车决策,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车企们自制的花式榜单,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
当然,也不能排除是为了掩盖实际销量不足的手段。
花式榜单或许能够帮助车企赢得一定的“流量”,获得一部分潜在消费者,但长远来看,这种“忽悠”是不可持续的。
选择可靠榜单,回归造车本质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汽车市场越卷利好越大,但车企们在营销上完全卷错了方向。
采用不实数据或评选标准,会导致消费者无法了解车企的真实市场表现。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车企的信誉和声誉,造成较大的负面作用。
让销量榜回归原有的样子,是车企们的正确方向,找对真实的榜单,则是消费者应保持的谨慎态度。
目前汽车销量排行榜有两个“可靠”榜单,一个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简称中汽协。该协会是2002年被国家经贸委和统计局联合授予执行汽车行业统计职能的单位,可以理解为国家在汽车销量数据方面的官方发布单位。
另一个则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乘联会成立于1994年,由上海大众、神龙汽车等七家轿车生产厂家发起,原名全国轿车市场信息联谊会,后更名为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虽然两个单位的统计方式有所不同,部分具体数据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数据上相差不大。无论是准确性还是可信程度,这两个榜单都值得消费者购车时进行参考。
其实相比以上两家的销量榜单,上险量更值得消费者们的关注。
每一辆车在合法上路之前,都需要购买交强险。这也意味着上险量更能真实反映每个车企及旗下具体车型的销售数据。并且,由于车辆上险之后,只能以二手车的形式卖给消费者,所以车企在上险辆数据中注水的成本较高,上限量自然也就更加真实。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车企靠噱头和营销永远不会支撑起长期口碑,唯有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拿出过硬的真本领才是拉动销量的最关键因素。
与其沉迷于给销量“化妆”,倒不如把这份精力用在技术层面,或许更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