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资产是碧桂园这轮资产处置的重点对象。
1月26日最新消息,碧桂园正考虑出售位于伦敦东部的住宅项目Ailsa Wharf,完全退出市场。在此之前,碧桂园已全面退出澳洲业务。面对日均14.5亿的债务压力,市场开始揣度碧桂园海外的“桥头堡”——马来西亚“森林城市”项目会否也已经列入待售名单。
先出澳洲再抛英国
据了解,Ailsa Wharf为碧桂园于2018年联合结好控股以8000多万英镑(约7.7亿人民币)购得,对碧桂园而言,该项目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标志着碧桂园正式进军英国,并“进攻”伦敦房市。
按计划,该项目将建设成13栋建筑,包括785套住宅公寓,项目建成后总价值(GDV)为4亿英镑,预计2021年完工。碧桂园负责该项目的销售。
目前,尚未知悉该项目的售价以及是否已在接触意向买家,碧桂园亦暂未就是次资产出售作出回应,但如若顺利出售,所回笼的资金将有助于碧桂园减轻些许债务压力。
而在此之前,碧桂园已接连抛售澳洲等项目,以回笼资金。
数日前,坊间传出,碧桂园拟以2.4亿澳元出售悉尼剩余所持地块,剥离其在位于Wilton Greens开发项目中的部分权益。碧桂园就该消息予以确认,并透露目前项目正积极接洽中,交易有望在上半年完成。
2023年10月,碧桂园已以2.5亿澳元将澳洲另一个位于墨尔本附近的住宅项目Windermere中的剩余地块,出售予新加坡的星狮地产(Frasers Property)。
该项目也是个标杆性项目。2017年,碧桂园以4亿澳元买下该项目地块,创下了当年墨尔本最大规模的土地购买记录。仅本次与星狮地产交易的部分,建成后最终价值可达8亿澳元。故从交易金额来看,碧桂园本次可谓“割肉”大甩卖。
随着悉尼项目的交割完成,碧桂园正式宣布退出澳洲市场。
碧桂园的海外战线正同步快速收缩中。
据了解,海外项目占碧桂园总资本大约10%,当中森林城市是最大的一个,如果顺利切割,带来的资金量也非常可观。根据碧桂园2023年中报显示,碧桂园总资产价值为16185.29亿人民币。
海外市场水土不服
在碧桂园的全盛时期,海外市场是其重点布局的对象。尤其是首个海外项目——马来西亚金海湾项目在2013年销售了近70亿,让碧桂园尝到甜头,开始大肆进军海外房产市场。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马来西亚的超级大盘“森林城市”, 占地约14平方公里,投资金额超过2500亿元,该项目由碧桂园于2015年拿下,并祭出“再造碧桂园”计划。
此后,碧桂园转战澳大利亚、缅甸、印尼、越南、泰国、英国,先后斥巨资落子。
不过,海外市场的拓展看上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刚刚完成出售的墨尔本项目,自拿地至今已五年,开发建设进度仅为15%。
至于被寄予厚望的“森林城市”,也因为政策原因开发建设一度陷入停滞,原定约20年的工期过去将近一半,工程进度同样仅达15%,原本计划填海建造4个人工岛,至今1个都没完工。
由于入住率低,项目目之所及皆是空置单位和荒凉社区。据称,目前已建好2.8万个住宅单位,仅有9000人入住,远低于容纳70万居民的目标。
从消息面来看,碧桂园似乎仍未放弃在柔佛“再造碧桂园”的梦想。较早前,碧桂园曾透露,目前正在进行森林城市项目的第二阶段开发,重点是商业地产,计划在2025年完成。
但考虑到当前庞大的债务压力,碧桂园是否仍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开发尚未得悉。不过有分析指出,森林城市是碧桂园在境外最有价值的资产,如顺利转让,可助债权人收回最多15亿美元。
碧桂园是否会考虑出售“森林城市”等海外项目尚未可知,但仅就英澳两项目的出售,将可为碧桂园带来十多亿人民币的进账。金额不算特别大,但对于缓解流动性紧张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根据企业预警通,碧桂园当前存续美元债共15只,存续余额约99亿美元,其中约67%是5-10年期限,约33%是10年以上期限。
其中,约50多亿美元债将于未来1-3年到期,占比最多;占比次之的为5-10年到期债券,共约20亿美元;1年内到期的美元债约10亿美元。
最近一笔发行规模为10亿美元的债务将于2024年1月27日到期。碧桂园的压力不可谓不小。
有市场消息指出,碧桂园每日需偿还债务高达14.5亿元。因此,“砸锅卖铁”救公司,是当下杨惠妍和碧桂园的主要目标。
除了上述公开披露的海外资产出售,碧桂园也在加紧国内资产处置。
近日,碧桂园就以38.18亿元挂牌了一系列资产项目,这些项目均位于广州,包含写字楼、办公楼、酒店、公寓楼等多种物业。其中最贵的项目是广州增城区凤凰城酒店,为12.6亿元。该项目亦属碧桂园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项目。
与此同时,碧桂园也在积极推进债务重组计划。1月16日,碧桂园公告称,其已聘请毕马威为境外债务重组主要财务顾问,推进境外债务管理措施,以制定全面解决方案应对当前风险,并呼吁债权人给予耐心、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