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hatGPT、Midjourney等热门AI模型的普及,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AIGC)已经从“遥远的未来”变成了“可触及的当下”。在AIGC技术的加持下,企业可以在场景交互、内容创作和数字化等方面结合企业营销,实现更大的商业成功。
AIGC+营销正在引领品牌营销进入一个全新的篇章,而AI+设计作为率先应用的场景已经对企业营销产生影响。
1月31日,虎嗅智库特邀百果园集团果蔬产业四化研究院院长/ 百果科技副总经理王筱东、特赞科技Tezign 数字内容业务负责人邹晓敏、水母智能联合创始人|洛可可集团管理合伙人|洛客共享设计平台联合创始人/COO周志鹏、浙江惠利玛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彬,分享了关于以AI+设计为代表的AIGC赋能企业营销的观点和看法。
AI+设计到底带来了哪些提升?
百果园集团果蔬产业四化研究院院长 王筱东:
AIGC对于我们来说,更多还是从企业内部提升效率。包括从创意开始,可能通过问大模型在一些创意上面有什么想法,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路。可以通过它来做前期的一些原型的设计,包括生成一些符合百果园品牌形象调性的背景图,将这些特定的元素和我们设计师的思考去结合。可能之前需要资深设计师三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要一个非资深设计师半天就可以做完。另外AIGC可以赋能我们一线门店的员工,让很多不是设计师的员工、店长可以利用AIGC生成一些门店或水果的广告图片。
特赞科技数字内容业务负责人 邹晓敏:
AI工具在企业中的应用场景,目前B2B的企业、快消品企业对这种工具的接受度比较高。AI工具可以生成图片、视频、长图文等内容,帮助设计师更高效地生成多元类型的内容。比如在春节这个营销节点,有很多企业需要设计相关的内容,但是临时调用大量的设计师根本来不及,现在借助AI工具生成图片,再交给设计师做个简单的优化,这就提升了效率。
此外,AI还可以帮助设计师在传统工作流中选择合适的工具,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多客户反馈,智能设计带来的最大提升是让设计师能够快速理解新工具,并在实践中应用。
水母智能联合创始人 周志鹏:
水母智能补充资料
我举个我们的实际案例,此前有阿拉伯客户找我们做一个阿拉伯壶,最初我们设计师不知道什么是阿拉伯壶。但是通过我们的触手AI,设计师可以和AI进行交互、调研,了解这不是一款纯粹的功能性的壶,而是当地主妇一个重要的社交道具,这对产品定义有非常大的帮助。并且后续通过AI辅助1个设计师在两天内快速生成100款壶型设计图。客户看到了这么多样式非常高兴,从这些方案中挑选出17款去不同阿拉伯国家去做生产和市场验证。AI打破创新的认知边界,并且通过AI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师的工作时间,同时增加了产能。这样的例子很多,AI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其本质是技术驱动了产业快速变革,这带来了有三个方面的进步:
1、流程重构——AI技术变化非常快,不替代人但生产工具和流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时每刻;2、工具提效——规模化造型能力强,尤其原来产业带的需求被AI大量在尝试解决;3、认知打开——数据和信息的价值被极大释放,以前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被彻底推翻了。
浙江惠利玛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文彬:
惠利玛补充资料
对于鞋革产业来说,智能设计可以真正代替一些平庸的设计师,而且一些企业培养一个资深设计师,可能需要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现在的AI设计工具可能才几万元,而且可以留存为企业的私有化数据资产,不用担心人员流失的问题。
中小品牌可以通过AI工具提升生产。AI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配色、配料,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设计师的投入。在鞋革行业, AI还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单款延伸或款式融合,有了工具之后,我们就不用盲目地去猜测客户想要什么。以前可能我们需要花个几百万甚至花上千万打造一大堆样品去猜客户的需求,现在可以先用图片的形式让客户进行筛选,再根据需求进行设计。
此外,现在鞋服的设计可以直接到C端。因为鞋服行业一直有个概念是全民定制,全民定制的本质是客户得到他想要的设计。但一般C端消费者不是画手或者设计师,现在有了AI工具,就能够让普通人设计专属于自己的产品。
AIGC跟企业营销的结合
浙江惠利玛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文彬:
对于AI设计如何提升企业营销效率和效果,首先,通过让用户参与产品设计过程,增加与客户的互动性;其次,通过讲述产品背后的故事,让用户更好地理解产品设计和设计师的理念;再次,利用数字人直播等手段,打造行业专属IP,提高品牌认知度和认同度。此外,AI还可以应用于包装设计、logo设计、内部管理等更多应用场景。
水母智能联合创始人 周志鹏:
AI设计可以快速实现电商海量测款,这代表着企业创新成本的降低。电商测款一直是刚需,以前做设计需要几千元,现在通过AI快速设计出很多款,通过直通车投流,降低了创新成本。同时AIGC给IP识别带来了新价值,以前可能需要设计总监这种角色把控,但现在企业可以有自己的素材库,有自己的风格模型,就可以快速推出多款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此外,AIGC时代让消费者成为创造者,他们可以参与设计、创造和买单。未来,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商品。真正实现千人千面的创造,让消费者从传统的功能价值满足到今天的情绪价值的满足。
AI只是产业的基础设施之一,未来10年是一个创造平权的新商业时代,本质还是懂用户,激发创造。
百果园集团果蔬产业四化研究院院长 王筱东:
从我们的集团营销层面来讲,针对我们的日常宣传、大的营销活动都有借助AIGC来设计、产出一些内容。此外,赋能我们一线的一些店长、员工设计一些推广内容。第一就是让设计平民化;第二提高产出效率,可以更快地对一些热点、市场变化作出响应。比如,我们的水果鲜度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水果的鲜度,包括各地热销的情况,做一个促销活动。以前可能准备设计物料到上线需要三天,现在可能只需要半天就能完成。所以说它既降低了门槛,又提升了反应速度。
特赞科技数字内容业务负责人 邹晓敏:
特赞补充资料
利用AI和AIGC赋能营销可以带来更长远的关注度和收益,但品牌在做营销时应抓住热点,关注技术科技相关的新趋势。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越来越多的企业可能会开始使用AIGC。
AI在营销上的收益主要体现在提效和降本方面。因此,在未来的营销热点中,要抓住新的趋势,提高内容产出质量,以提升品牌影响力。
企业可以关注下一个AI结合营销的点是现在设计一些产品或者是一些常规的消费品的时候,我们发现从设计师的角度,也越来越难创新了,所以利用AI的工具有时候会给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思路。所以其实企业可以在整个维度上多做关注。
如何避免AIGC+营销带来的数据泄露、素材侵权的风险?
百果园集团果蔬产业四化研究院院长 王筱东:
百果园是一家上市企业,我们对于数据有严格的要求,我们会区分哪些是敏感数据,哪些是非敏感数据,对于敏感数据会有严格清晰的审批、使用规范。另外我们在内部服务器上也会实施相应的措施,避免数据出境或其他泄露风险。另外,很多模型的提供方也都在注意安全、审核等方面的措施,保护用户的安全。
浙江惠利玛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文彬:
首先,平台本身会有一些监管机制,客户使用工具发布一些内容时会有审核机制。在后期,我们还会加上线上确权的机制。如果是要作为商业用途,我们也会提供一些工具辅助客户来判断作品是否有侵权的风险。
水母智能联合创始人 周志鹏:
首先,现在国际上行业对于AI创作的知识产权认定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了解到在中国,通过之前的首个AI著作权案例,法院认定利用AIGC生成的内容只要加入了作者自己的创意,有投入,就具有独创性,因此被判定受到著作权法保护——我认为这也是在鼓励大家尽可能用新技术去做创新和应用。但在海外,美国的法庭判定是说AIGC生成的不具备独立的版权。在韩国,ai漫画的版权要求更高,需要经过专门审核才能在平台上出版,而且如果是利用人类艺术家的素材风格训练模型生成漫画,那训练的素材也需要获得版权授权。
因此,作为服务方在设计交付内容上,要尽量确保素材训练集的版权可控,来源清晰透明,以便为甲方提供保障,抵御风险。
特赞科技数字内容业务负责人 邹晓敏:
现在品牌方思考的更多可能是生成的内容如何保证是不侵权的,我们之前也专门咨询过一些律师,包括专门出过AIGC相应的白皮书,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目前可能还是要遵守所谓的汗水原则,就是利用AI生成内容的过程中,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创意灵感是什么,策略是什么。另外一些比较严苛的大的品牌客户,后期要加入的人力的成分是非常多的,包括修图,包括做画面的融合等等。这可以是举证自己的一个创作的链路。
此外还要注意在利用AI生成内容的时候要规避一些容易侵权的内容,比如在利用AI创作的时候,写道要一个迪士尼的城堡出现在产品的包装上,那势必会有侵权风险。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这是在没有出现更多的AI法规的时候的一个现状。
活动过程中许多参会观众也有积极地互动,有来自长城汽车、美的集团、梦特娇、顾家家居、蔚来汽车等企业的人群,也有来自各个投资机构、行业研究机构、学者等关注这一赛道的人群。嘉宾们也都给出了精彩回复,最终圆满结束了本次502线上同行研讨活动。
「大鲸榜·智能自动化」评选征集
除了参与线上研讨,虎嗅智库推出的大鲸榜·2024 消费零售领域 AIGC营销技术商调研评选也已启动,报名渠道已开启(点此进入报名页面),欢迎相关技术服务商关注参与。
本次AIGC营销主题研究评选,重点关注为零售消费行业提供智能运营(智能导购、个性化推荐、数据洞察与策略推荐)、智能客服、智能设计等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虎嗅智库将依据竞争力评估模型,对国内该领域的技术服务商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最终将遴选出15家企业进入大鲸榜及专题研究报告。
关于虎嗅智库
虎嗅智库是推动中国产业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研究服务平台,专注于数字化技术落地实践研究,为数字化决策者遴选优质技术服务商,促进中国数字化生态内企业的链接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