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城市首位度

来源:财经无忌

岁末年初,各类榜单排名接踵而至,尤其是和经济发展相关的,更是引人关注。最近这几天,网上一份“省会城市首位度”民间榜单,热度颇高,其中大家比较意外的是,榜单上南京排名垫底,随之而来的话题是,南京是不是在江苏缺少存在感?

先不论这个榜单的计算方式对不对——“城市首位度”最早是美国地理学家马克·杰斐逊提出来的,是用来衡量城市人口规模的一种比较方式。这几年,“城市首位度”这个舶来品“洋为中用”后,被一些人用来进行经济总量甚至商品市场销售额份额的比较,并逐渐被大众所熟知。

但事实上,即使是在杰斐逊的应用中,城市首位度也并不是“指数越高越好”,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比较”的概念。

显然,简单地把城市经济总量和全省经济总量进行相除,从而“诞生”出“省会城市首位度”,是一个被“误读”甚至并不科学的数字。所以,我们经常会在这些“榜单排名”中发现,一些中西部省会城市往往在榜单前列,而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省会城市排名“很靠后”。

这和大众心目中的认知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反而形成了一个“传播话题”——比如南京,这座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前十的城市,在某某榜单里居然是“副班长”,噱头十足。

被“误读”的城市首位度 | 无忌观点

当然,我们说某某榜单的不科学,并不代表着“城市首位度”不重要——其实大多数的榜单、排名,往往都只是聚焦在某一维度,并且是在特定的时间阶段,所以很难真实反映事物的本质,就像我们家里的孩子,没考上清华北大,或者没进班级前十,并不意味着咱们孩子就不优秀。

说回到“城市首位度”,关心社会发展的人,经常会在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看到“首位度”这个词,和“龙头带动作用”、“辐射作用”、“核心增长极”等一起出现,而且大多数用的词是“中心城市首位度”。

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提升,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中心城市在本区域内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实现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衡量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既有经济指标,也有很多资源要素,比如科教、医疗、文化、交通、商业,甚至还有旅游等等。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首要任务是把“长板做长”,比如有的就发展特色产业、有的做好“美食之城”、有的成为“旅游圣地”,而对于中心城市来说,则需要“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既要有拿得出来的硬实力,又要做一个“六边形战士”,还要能引领发展方向,起到带头作用。

坦率来说,南京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被国家赋予了更加战略性、综合性、特色化的定位。这几年,南京在经济民生、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国内的很多指标排名都位列前茅,各项产业也是稳步向前,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总要来一趟南京吧”,这个在社交平台上持续火热的话题,也印证着纸面数字之外的南京,同样吸引人——这是一种活色生香而真实的“获得感”。

被“误读”的城市首位度 | 无忌观点

当然指标并不代表一切,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才是关键。总书记曾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今年中央政治局的新年首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枝独秀不是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作为“班长”的南京,眼下最重要的工作,是需要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最终“百花齐放春满园”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Like (0)
Previous 2024年2月4日
Next 2024年2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