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屠玲
出品丨鳌头财经
2012年到2023年,10年间,李学林将和府捞面的门店开到了500家,主要分布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
李学林的“野心”是,在下一个10年,和府捞面的门店达到2万家,2025年,营业收入达80亿元。
2万家门店、80亿元营业收入,李学林的底气何在?
2015年至2021年,和府捞面完成6轮融资,累计融资额16.43亿元。2020年至2022年 ,累计亏损7.16亿元。
2023年底,李学林做出重大改变,开放加盟,价格向下。
和府捞面再传港股IPO,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李学林的扩张计划,能顺利达到预期吗?
融资超16亿,3年亏7.16亿
过去10年,李学林坚持门店直营,重资产模式之下,借助频频融资,以支撑扩张。
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至2021年,和府捞面完成了6轮融资。具体为,2015年10月,和府捞面A轮融资,金额为3000万元,深圳网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网聚资本”)等参投。
时隔1年,和府捞面完成B轮融资,金额为5000万元,2016年10月,进行C轮融资,金额为1亿元。2019年7月,完成C+轮融资,融资2.15亿元。
2020年11月,和府捞面完成D轮融资,华映资本、龙湖资本、腾讯投资共计出资4.5亿元参投。2021年7月,E轮融资完成,由CMC资本领投,众为资本、龙湖资本、腾讯投资跟投,获得资金8亿元,创下了国内连锁面馆行业的最高融资纪录,和府捞面的投后估值高达70亿元。
6轮融资,获得资金16.45亿元。频频融资,和府捞面将直营店铺向全国,打造出和府捞面、阿兰家兰州牛肉面、一杯拉面、财神肉串等品牌。
起初,绝味食品(603517.SH)通过网聚投资参股和府捞面,成为第二大股东,但在2020年、2021年,相继减持部分股权,获得投资收益1054 万元、1.52亿元。2022年,网聚投资再度减持,目前,绝味食品方面持股比降至4.47%。
绝味食品接连减持,与和府捞面的经营业绩不理想有一定关联。
2023年7月,绝味食品回复上交所问询中称,2020-202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07亿元、17.32亿元、14.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6亿元、-2.11亿元、-2.99亿元。3年时间,和府餐饮累亏7.16亿元。
近期,李学林透露,2023年,和府捞面实现盈利,至于具体经营状况,尚不得而知。
作为粉面行业头部品牌,和府捞面的IPO上市事项备受市场关注。2022年1月28日,绝味食品披露,和府捞面筹划IPO上市,当时的公开信息为港股市场。今年初,和府捞面再传港股IPO上市,募集资金1亿至2亿美元(约合7.8亿至15.6亿港元)。和府捞面正在与华泰国际合作,预计稍后将有更多银行加入。
不过,对于最新上市传闻,和府捞面尚没有回应。
降价加盟激进扩张
10年一碗面,和府捞面深耕粉面市场,2023年底,李学林对经营模式进行重大调整。
2023年12月末,和府捞面举行发布会,创始人李学林宣布“四箭齐发”,即“找朋友、出海去、向下沉、深布局”,向2000家和府捞面,1500家阿兰家迈进。未来10年,和府捞面将积极开拓多线市场,计划深入2000多个县级单位,携手超过5000战略合伙人,实现“品牌价值共享”。同时,和府捞面将以中国香港为桥头堡,进入日本、新加坡等市场,探索开发全球市场的可能性。
截至2023年底,和府捞面已经在全国开设有500家直营门店,主要分布在一线、新一线等城市。
李学林的“四箭齐发”,总结起来,是两个方面,开放加盟,开拓市场,不仅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还要向海外拓展。
一方面开放加盟,一方面开始降价。自从2012年创办和府捞面,李学林坚持高端路线,门店大多设立在高端购物中心和交通枢纽,瞄准人均消费50-60元的定价,价格最高的蟹粉面108元/碗。从2023年12月开始,和府捞面降价了。
今年春节期间,在湖北武汉、陕西西安等地,一碗面价格在30元-40元之间的占比超过60%,百元以上的极为少见。
李学林称,和府捞面推出低价产品,菜单30元以下占比超过50%,此外,20-30元的产品比重有所增加,并推出小吃、饮品等品类。对于降价一说,他表示并非是“降价”,而是价格“分层”,是针对用户需求打磨的高品质、宽价格带产品矩阵。和府捞面不但加大25元-30元价格带产品的比重,同时还提升了品质。
2023年初,相关媒体报道,2022年和府捞面10位管理人员去职,大批员工离开。随后,和府捞面通过官微进行了证实,同时,李学林宣布,2025年,和府捞面要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年投入超5亿,用于建设生产、研发、物流、管理4大基地中心。未来10年,门店数达2万家。
对于现在体量的和府捞面而言,距离80亿元营收、2万家门店,尚差距甚远。
2022年,粉面企业大多面临融资困难、拓店不顺、客流下降等问题。2023年,李学林预判粉面市场会强劲复苏。但是,李学林的预期没有到来,现阶段,粉面赛道各个品牌都在想办法自救,降价、加盟是众多品牌的共同选择。李学林的重大调整,可能无法独善其身。
2万家门店的双刃剑
坚持了长达10年的直营,和府捞面突然宣告放开加盟,且要开2万家店,李学林为何一反常态?
有行业分析人士称,和府捞面已经成为粉面赛道头部品牌,开启加盟模式,可以通过收取加盟费、销售食材等方式提升盈利。此外,单纯直营,市场扩张速度较慢,很难快速抢占市场。
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加盟已成为越来越多面馆品牌的选择。如五爷拌面2018年1月开出首店后,5月即开放加盟;陈香贵于2020年3月开出首店,2023年11月开放加盟;张拉拉创立于2020年8月,2022年年底开放加盟。
和府捞面同样在做开放联营的准备,2022年,李学林提出加盟模式,但受外界因素影响“踩了刹车”。
对于李学林还是提出的2万家店、80亿元营业收入目标,市场上有不少质疑。过去10年,和府捞面仅开500家门店,未来10年则要开2万家店,且在2025年,和府捞面门店超过2000家、阿兰家(和府子品牌)门店超过1500家。
根据辰智大数据预测,2023全年餐饮开店率35.5%,关店率30.9%,未来10年,中国餐厅数量将维持在800万到1000万之间,门店净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淘汰率高。
如果只是单纯追求开店数量,在全国大面积规模化铺开和府捞面门店,并不困难,难的是,坚守中高端路线和中高端品质。
餐饮经营的复杂性,也说明大规模扩张的风险。《2024中国中式餐饮白皮书》提及,2023年,在产品层面,“品质向上,价格向下”的撕裂感,席卷了几乎所有从业者。
和府捞面降价策略,可能是顺应“价格向下”的消费形势。但是,降价、加盟之后,和府捞面能否坚守高品质路线?
黑猫投诉平台上,不乏针对和府捞面的质量投诉。内容涉及吃出头发、虫子、玻璃渣等异物,更为消费者关注2023年8月至12月的4起投诉,是关于吃了和府捞面后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
2023年8月8日,一网友投诉称,8月7日晚在扬州邗江万达4楼和府捞面消费29元,吃完晚上肚子不舒服,8月8日早晨拉肚子。2023年12月15日,一网友投诉称,在和府捞面吃了一碗面得了肠胃炎,上吐下泻。
更早的投诉是,2022年3月,5个人晚餐在中关村和府捞面吃饭,4人病倒,其中1人送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食物中毒。
和府捞面开启加盟模式,产品质量投诉时有发生,开2万家店,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激烈竞争之下,2025年的80亿元营业收入,李学林靠什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