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跌越“贵”,市值缩水超6000亿,金龙鱼低价模式失效?

来源:侃见财经

如何让低价成为“护城河”?

金龙鱼给出了答案。

作为国内粮油巨头之一,金龙鱼的业务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低毛利。

例如,2022年营收高达的1571亿的厨房食品业务,利润却只有104.9亿,毛利率为6.68%;而另一项主营业务“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就更低了,虽然营收达到986.1亿,但利润更是只有37.54亿,毛利率仅为3.81%。

越跌越“贵”,市值缩水超6000亿,金龙鱼低价模式失效?

虽然毛利率不高,但这种模式也为金龙鱼构筑起了强大的护城河。

根据媒体报道,金龙鱼对外不止一次提到低毛利带来的优势:“量大利薄的生意,会是一个较高的竞争壁垒,可以减少其他潜在竞争者,进入行业的机会”。财报显示,2017—2019年金龙鱼的小包装食用油市占率分别为39.5%、39.8%、38.4%,市场份额稳定。

不过市场份额稳定的另一面,金龙鱼同样缺少成长性,拉长周期来看,近几年金龙鱼的业绩都是增收不增利,从最新的财报来看,金龙鱼2023年甚至还出现了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营收下滑2.3%,净利润下滑5.4%。当下,随着粮油市场竞争的加剧,粮油巨头金龙鱼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低价”护城河

据财报数据显示,金龙鱼主营业务分为厨房食品和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

以2022年为例,厨房食品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1.03%,其中食用油又占该细分领域的七成以上,相当于食用油占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占总营收比例为38.3%,还有0.68%的营收来自其他业务。

仅从营收来看,金龙鱼绝对称得上是巨头。还是以2022年为例,其当年的营收高达2574.85亿,同期贵州茅台的营收为1276亿,贵州茅台的体量只有金龙鱼的一半。不过,再看净利润,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2022年金龙鱼的净利润为30.11亿,同期贵州茅台的净利润高达627.2亿,虽然贵州茅台的营收仅为金龙鱼的一半,但净利润却是其20倍。

刚刚上市时,金龙鱼凭借着亮眼的股价表现被投资者称为“油茅”,但很显然——金龙鱼的模式远没有贵州茅台优秀。

实际上,金龙鱼的生意并不好做,不少媒体用“吃干榨净”来形容金龙鱼的业务。在金龙鱼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中,2成产物为毛油,加工后成为食用油,剩余8成为豆粕,作为饲料使用。可以看到,农副产品几乎是100%利用,实实在在的“吃干榨净”。

除了“吃干榨净”之外,金龙鱼的业务还会受到大豆价格的影响,没有太多的“自主权”。根据数据显示,金龙鱼粮油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高达88%,大豆的价格会直接影响金龙鱼的利润;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大豆高度依赖进口,2019年我国大豆消费1.07亿吨,进口大豆8851万吨,占比超过82%,这使得大豆价格飘忽不定,金龙鱼的业绩也是时好时坏。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金龙鱼的业务有两大弊端——微利,受原材料价格制约,而这也使得金龙鱼只能凭借规模取胜。

根据财报显示,在2018年时,金龙鱼的固定资产合计为198.97亿,在建工程合计为24.4亿,两项合计为223.37亿;而到了2023年三季度,金龙鱼的固定资产合计为376.71亿,在建工程合计为120.24亿,两项合计为496.95亿。

或许正如金龙鱼所说“量大利薄的生意,会是一个较高的竞争壁垒,可以减少其他潜在竞争者,进入行业的机会”。不过,2023年金龙鱼出现了首次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低价和规模化构筑起来的护城河,或许并没有金龙鱼想象那么深厚。

多元化难成“解药”

2023年,金龙鱼实现营收为2515亿,同比下滑2.3%,这是其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下滑的情况。

此前两年,金龙鱼虽然净利润不断走低,不过营收依旧能保持稳定增长,这也符合金龙鱼自己说的“量大利薄的生意”。但是,如今营收也开始下滑,对于金龙鱼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这意味着“量大利薄的生意”,也开始遭遇瓶颈了。

对于营收下滑的原因,金龙鱼给出的解释是“虽然国内经济逐步恢复,产品销量有所增长,但主要产品价格随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原材料价格的下跌有所回落,在销量增速无法追上价格下落的速度后,营收便出现下滑。”

越跌越“贵”,市值缩水超6000亿,金龙鱼低价模式失效?

不可否认,原材料价格下跌对于金龙鱼的营收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很显然,原材料价格下跌并非决定性因素。

对于金龙鱼而言,营收增长停滞其实是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毕竟近几年来食用油行业已经不再增长——据前瞻数据研究院数据,2016—2020年,食用油消费量分别为3377万吨、3440吨、3338吨、3289吨,消费量基本在3400吨上下浮动。

在披露业绩的同时,金龙鱼还发布了一条暂停旗下五个项目建设的公告,暂停项目包括100吨/日浓香小榨、30万吨/年的大豆压榨及浸出项目等,未动工的分项目,或许是金龙鱼自己也发觉,目前食用油行业已经不需要如此大的产能了。

随着主营业务难以继续扩张,和众多食品饮料企业一样,多元化也成了金龙鱼新的目标。根据媒体统计,近几年金龙鱼大举切入调味品行业,像酱油、醋、料酒等方向都有涉猎,例如酱油,金龙鱼在2015年就引入了高端酱油品牌“丸庄”,想要从海天味业的手里分一杯羹,不过从财报来看,金龙鱼的多元化转型并不成功——2022年其他业务的营收占比只有0.68%。

作为食用油巨头,金龙鱼拥有渠道上的优势,开拓调味品业务看似难度不大,但国内调味品市场竞争同样激烈,头部品牌如海天、千禾、厨邦等品牌已经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金龙鱼想要成功开拓出调味品业务的难度很大。截至去年三季度,金龙鱼的销售费用累计为45.62亿,是几项费用中支出最高的,如果想要开拓新产品,金龙鱼在销售费用上的支出还会加大。

截至2024年3月1日收盘,金龙鱼股价报收32.13元/股,和曾经的最高点145.35元/股相比已经“膝斩”,市值更是蒸发超过了6000亿,相较于此前的市盈率,金龙鱼陷越跌越“贵”的尴尬境地。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Like (0)
Previous 2024年3月7日 12:02
Next 2024年3月7日 12: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