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为了庆祝亚洲规模第一大苹果店开业,库克亲自跑了一趟上海。
那场面当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旌旗招展、人山人海,黄牛和围观群众一起倒计时54321,不知道的还以为上海提前跨年了。
很难评,前两天美国司法部联合 16 个州和地区总检察长,起诉苹果垄断智能手机市场,咱中国人民对他倒是热情似火。
库克这次来倒也不仅仅是为了苹果店开门,除去和领导会晤以及和郑凯吃小笼包外,还参访了几家公司。
比如比亚迪、叠纸游戏,还比如三顿半、得物……
每去一家公司库克还都会发一条双语微博,比如参访完三顿半后,库克表示想要做一杯好咖啡首先得用Mac办公。
咱们报道AI的,关心的自然是另一条消息:3月25日中午,有消息称百度将为iPhone16提供AI功能。
大胆假设,这才是库克亲自到访中国的重要原因。
上周,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报道,苹果将在iOS18中推出一系列AI功能,并且苹果内部认为这将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更新。
消息一出,苹果AI手机即将发布似乎已成定局。人们对于iPhone将会搭载谁家大模型的讨论也更加热烈。传闻中,OpenAI、谷歌、Anthropic和百度都是苹果合作的潜在对象。
3月18日,彭博社报道,苹果正在和谷歌进行协商,将Gemini整合到iPhone中。这并非两家科技巨头首次合作。多年来,谷歌为了成为Safari的默认搜索引擎,每年都会斥资180亿美元。
在大模型上的合作如果成功,不知道是苹果和谷歌谁交“保护费”了。
报道同时指出,前不久苹果与OpenAI进行接触。苹果CEO库克去年曾谈到过对于ChatGPT使用体验,认为ChatGPT还有一些问题。可能当时他还对自己的AI团队挺有信心的。
前两天,华尔街日报继续爆料,针对中国市场,苹果将寻找本土的生成式AI提供方。苹果曾与百度、阿里以及另一家清华系国产大模型公司进行过洽谈,但最后选择了百度。
那个所谓的清华系大模型就勾起了硅基君的八卦心。清华系大模型基本占据了国内大模型的半壁江山,是智谱AI、光年之外、百川智能、月之暗面,还是?
当然,最终大概率苹果在国内市场会选择与百度合作。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熟悉?其实这不是百度第一次与国外手机品牌在大模型上进行合作。
年初,三星的第一款AI手机S24系列,在海外使用了谷歌Gemini,国内选择与百度美图合作,为国内用户提供AI服务。
国行版S24基于百度的文心大模型以及搜索引擎,替代谷歌的搜索服务;搭载美图的AI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推出AI改图、AI扩图、AI图生图等功能。
这种所谓的“特殊照顾”引发不少中国消费者的吐槽,“S24 Ultra的国际版本跟国内版本,简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有科技博主专门跑到香港的三星专卖店测试,发现百度支持的“画圈搜索(Circle to Search)”功能提供的结果比谷歌支持的海外版本少得多。
还有网友反映,在国内的三星专卖店试机,相关的AI功能都要实名登录不同的App,这也让体验过程变得更加糟糕。
苹果如果搭载了国内的大模型服务,不知道能不能解决本土化的一系列难题。
除了三星之外,国内一众手机厂商包括华为、小米、OPPO,都纷纷公布了各自AI+手机的战略,用的基本上都是自研大模型。
华为在Harmony OS4上为智慧助手小艺增加了盘古大模型的支持;小米为小爱同学加入了AI大模型;OPPO在旗舰Find X7系列上介入了70亿参数的大模型;Vivo推出自研蓝心大模型,部署在X100系列上。
话说回苹果,苹果向来喜欢自给自足。芯片上自研M系列,摆脱Intel的限制,在软件上Siri、iCloud,连娱乐应用都要开发自己的apple music、apple TV。
那苹果为什么不学习国内手机厂商,用自己的大模型?
其实苹果一直都在做,但好像没做成。
从2023年年初开始,苹果一直在测试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在内部被称为“Apple GPT”,并为其搭建了AI框架“Ajax”。
苹果的AI主管John Giannandrea、软件工程主管Craig Federighi,以及服务部主管Eddy Cue领导苹果内部大模型的开发, 三人计划每年在大模型上花费约10亿美元。
据The Information的报道,Ajax的功能已经超过了OpenAI的GPT 3.5,并接受了超过2000亿个参数的训练。
也有有消息称,苹果正在训练自己的大模型,来提高Siri回答复杂问题的能力。
但目前为止,苹果的大模型技术仍然不如谷歌和其他竞争对手,这一打击也促使苹果转向合作。
除此之外,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还给出了更多的可能。简单来说,苹果认为做大模型太花钱也有风险,与其全部自研,不如让其他公司做,并让他们花钱搭载在iPhone上。
爱环保的苹果,说不定真可能这么做。
马克·古尔曼总结了几个苹果为什么选择与其他公司合作大模型的潜在原因:
1. 苹果有可能要求谷歌或其他公司支付巨额费用,以确保自己在操作系统领域的主导地位。如果是谷歌,这家搜索巨头有可能成为苹果和安卓手机上首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商。
2. 苹果对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并不感兴趣,但他们明白消费者渴望拥有这样的技术。这种合作既可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也有可能为苹果带来额外收入。
3.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存在着许多道德和隐私问题。通过将这项技术外包给第三方,苹果可以将责任转嫁给他们,从而大大减轻自身的责任。
4. 运行基于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非常昂贵且计算密集。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其他人承担了巨额费用。
5. 合作大模型有助于苹果更快地整合人工智能。例如,它可以与中国本土的提供商,如百度,合作,而不是直接面对监管机构并将自身技术本地化。
苹果在供应链上会选择多个合作伙伴,这一习惯也不是没有可能延续到大模型上。
也就是说前文提到的Gemini、ChatGPT、Claude3可能会同时出现在iPhone中。甚至有报道称,苹果会直接开放iOS,让任何开发人员都可以在iPhone构建生成式AI的系统。
苹果自己则是“坐山观虎斗”,保护一下自己用户的隐私数据。据爆料,苹果有一个被称为“Project Graymatter”的功能,在iOS18中将会直接部署在设备上,用于保护隐私数据。
如果这一措施并不能很好的实现保护功能,按照苹果惯有的谨慎态度,最后放弃合作,根本不提供聊天机器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AI手机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三星已经打出了搭载Gemini功能的先手,苹果需要更多的创新才能给市场带来更大的轰动。
毕竟目前为止除了Siri之外,苹果还不向消费者提供任何以AI为重点的应用程序或服务。
但谁知道苹果会不会又从哪个信封里掏出个王炸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硅NewGeek(ID:XinguiNewgeek),作者:Josie、董道力,编辑:张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