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港交所聆讯,出门问问还在“大炼模型”?

来源 | 港股研究社

作者丨土耳其热气球

2023年,从头部企业到百模家族,大模型呈井喷式爆发增长。如今,大模型已经跨过从“无”到“有”的阶段,开始向各大领域、各大细分行业渗透,上演从“有”到“精”的新桥段。

近日,AIGC概念迎来自己第一个“里程碑”,第二次递表港交所的出门问问成功通过聆讯,成为了“AIGC第一股”。美名之下,出门问问是否实至名归?

出门问问逐步提纯,“AIGC第一股”称号

基于ChatGPT的爆火,入局较早的出门问问迎来了绝好的机会。

招股书显示,出门问问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实现营收3.98亿元、5亿元、5.07亿元。盈利方面,出门问问毛利及毛利率也有所改善,出门问问2021年、2022年、2023年毛利分别为1.49亿、3.36亿、3.26亿,近三年毛利率分别为37.5%、67.2%、64.3%。

不仅如此,出门问问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经营业务利润分别为7158.8万元和3281.6万元,而此前2020年和2021年的经营业务利润均为负,亏损1.35亿元和亏损6175.9万元。

从营收构成来看,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智能设备及其他配件业务逐渐让出第一的宝座,AI软件解决方案业务借势成为重点板块,业务收入稳步上涨。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出门问问来自AI板块的收入从0.60亿元以14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3.43亿元,对应的收入占比则从2021年15.0%大幅上升至67.7%。

通过港交所聆讯,出门问问还在“大炼模型”?

出门问问之所以能够成功转战AI业务,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智能设备市场的快速洗牌,迫使出门问问不得不做出改变。出门问问的智能设备业务包含TicWatch系列智能手表、智能跑步机、智能家居等产品,2022年之前,属于出门问问的核心业务,2020和2021年分别贡献了83%和85%的收入。

然而,随着智能家居生态链的逐步完善,带动一系列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产品呈爆发式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小米、百度、华为等巨头以大力补贴的方式掠夺市场,出门问问在规模化与生态链上的劣势,使得其只能精简业务,最后仅保留了智能手表和智能车载两个产品线。

二是出门问问入局较早并成功实现了商业化落地,由于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打磨,其已经形成厚积薄发之势。

按2022年AIGC解决方案收入计,出门问问是中国起步最早、营收最高的专注于AIGC技术的AI公司。

此前,于2020年,出门问问就已经进军AIGC领域,先后推出了AI配音助手“魔音工坊”、AI写作助手“奇妙文”、AI绘画助手“言之画”以及AI数字人服务“奇妙元”,这四款产品都是出门问问AIGC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产品。

三是出门问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其技术迭代、产品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招股书显示,出门问问的研发开支由2021年的9150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1.19亿元,并进一步增加至2023年的1.55亿元。

据悉,研发费用的增加主要由于研发职能的员工人数增加及大模型开发服务费增加所致。截至2024年3月26日,出门问问的研发团队由员工总人数的55.0%;截至同日,出门问问已获得合共681项AI相关知识产权,包括593项获批AI相关专利及88项AI软件版权。

从智能设备业务转向主攻AI业务,出门问问既有顺势而为,也有审时度势。第一步取得成功后,出门问问又能否保持当前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

二次闯关成功,出门问问能否保持长期增长趋势?

经历了2023下半年的“百团”大战后,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从“大炼模型”逐步迈向了“炼大模型”的阶段。

爱分析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大模型市场规模约为50亿元人民币。回顾来看,2023年,企业在进行大模型采购时就已经呈现论证多、采购少的特点。

2024年,随着各大企业计划释放更多的大模型采购预算,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此时,大模型厂商更应将重点放在精炼大模型上,以此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出门问问选择此时上市未必是最好的时机。

目前,出门问问主营的AI软件解决方案业务以通用大模型为主,旗下“序列猴子”大语言模型衍生有数字人、AI配音、AI交互式数字员工生成平台等功能应用。

通过港交所聆讯,出门问问还在“大炼模型”?

拆分来看,大模型市场从技术架构角度可以划分为基础层、模型层、中间层和应用层。

在模型层,出门问问基于老牌厂商的信用积累,有着较好的品牌背书和技术积累,出门问问较早推出AI应用,具备一定先发优势。

招股书显示,自2020年以来,出门问问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900万名AIGC解决方案用户,推出AIGC解决方案以来的AIGC付费用户约84万名,且自解决方案推出以来已产生100多万笔付款。

而且,出门问问率先解决了大语言模型通病“问答系统响应慢”的难题。问答系统作为现阶段大模型最主流的应用之一,但响应慢的问题却非常考验使用者耐心。出门问问基于自研大模型,压缩了各个环节的用时,实现了对问题的快速响应,提升了问答系统的可用性。

然而,在应用层,出门问问的现有应用在大模型市场中存在较多同类竞品,以魔音工坊为例,相关专栏推荐中,同款AI配音工具就有Descript、海螺问问、Resemble AI、豆包、TTS-Online、TTS Maker、剪映配音、讯飞配音、配音鹅等,且都具备文字、语音交互功能。

同款应用层出不穷,功能同质化严重,出门问问的单项产品在市场中“博弈”较难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通过港交所聆讯,出门问问还在“大炼模型”?

同时,随着底层模型即AIGC生态的建立,市场被高度细分,国内大模型产品开始从通用产品向多行业拓展。InfoQ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公布的国内大模型产品中,84.57%的大模型产品为非通用行业模型,其中工商业经济、教育医疗占比均高于通用模型占比。

通过港交所聆讯,出门问问还在“大炼模型”?

居于行业龙头的BAT除了通用大模型以外,也已推出多款行业产品。其中,百度的行业产品家族包含有媒体能源、金融等行业的13款产品,阿里云则包含有金融、法律、医疗等行业的9款产品,腾讯包含有金融、文旅等行业的5款产品,而出门问问仍聚焦于单一的通用大模型,已经开始“掉队”。

因此,“墨守成规”将难以守住长期增长的趋势,出门问问需要“新思路”。

结语

二战港交所,出门问问终于如愿。营收稳步上涨、盈利能力持续改善证明了出门问问过往经验的成功,但此一时彼一时。

随着“炼大模型”热潮的褪去,一拥而上的后来者让更早入局的先驱们倍感压力。“精炼”大模型成为新的趋势,加速商业化落地、垂直进入产业链接实体经济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新趋势之下,出门问问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Like (0)
Previous 2024年4月16日
Next 2024年4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