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斯拉可以说是热搜上的常驻选手。
公司先是透露将于8月8日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再是宣布将开启“广进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末,特斯拉全球拥有超14万名员工,此番裁员将波及约1.4万人。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头部企业,特斯拉这样的一开一合举措很大程度说明,此前以电动化为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变革渐缓,亟待智能化带来新动能。对于Robotaxi计划,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也提出一定期待:如果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能够提高5倍车辆使用价值。
不过,从当前的发展来看,Robotaxi似乎仍是一个遥远的愿景,特斯拉具备足够底气迈向一个新未来吗?
剑指Robotaxi,特斯拉决心迈入新周期?
具体来看,特斯拉的此次裁员,显然是降本增效的选择。
正如马斯克在全员信中提到:“多年来,我们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开设了多家工厂。随着这种快速增长,某些领域出现了角色和工作职能的重复。当我们为公司下一阶段的增长做准备时,审视公司各个方面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是极其重要的。”
虽然时至今日特斯拉仍是电动车市场的头部玩家,但联系竞争形势来看,其的确需加快步伐迈向一个新发展周期。
以特斯拉关键的发展阵地中国市场为例,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一方面是无止境的价格战,据相关券商统计,今年以来,比亚迪等12家“参战”车企平均价格降低11%。
特斯拉虽然是价格战中的“积极选手”,多次在出台优惠政策后短期内又降价,马斯克也表示“我们必须让我们的产品更实惠,这样人们才能买得起”,但友商更加优惠的产品供给下,特斯拉的价格优势或难以凸显。
另一方面, 车企之间的技术比拼也在不断升级,无论是现有车企对技术生态的完善,如蔚来发布自研芯片“杨戬”和“神玑”、大圆柱电池46105以及自研智能底盘系统“天行”,以推进产品生态化布局,还是新锐选手携智能化手段强势入局,如以“人车家全生态”为卖点、强调车机互联功能的小米SU7的发布,都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下半场赛事已经开启。
而新赛事给特斯拉带来的紧迫感也在业绩中有所体现。根据财报,2023年Q4,特斯拉总收入251.7亿美元,同比增长3%,低于分析师预计的258.7亿美元;毛利率为17.6%,低于市场预期的18.3%。
销量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Q1,特斯拉交付38.7万辆汽车,低于分析师预测的44.9万辆,这是2022年Q3以来单季交付量首次跌破40万辆关口。
图源:特斯拉
当然,压力之下,特斯拉不会打无准备之战。为了实现更加可观的发展,其一边优化资源分配,消除不必要的冗余,此次大规模裁员即是关键的一环;一边则积极开拓Optimus人形机器人、Robotaxi、储能等新业务,已越来越契合马斯克对特斯拉的定义——“一家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技术公司,而非仅仅是汽车制造商”。
而单就Robotaxi业务而言,特斯拉的发展决心颇为坚定,马斯克曾直言:“如果实现不了完全自动驾驶的能力,特斯拉的价值将‘基本上归零’。”这足以看出自动驾驶已成为其产品升级的必然路径。
但Robotaxi领域的竞争也不可小觑,且考虑到技术难度,市场对相关产品的信心并不充足。卡内基梅隆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副教授Philip Koopman曾表示:“目前自动驾驶汽车产品仍然存在问题,离完全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挑战当下,特斯拉又能否交出一份理想答卷?
Robotaxi商业化进程开启,特斯拉能走多远?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成熟,私家车或将走向消亡,未来只会有全天候运营的Robotaxi,满足用户多种多样的出行需求。”这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诺亚·赫拉利在其著作《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中对未来汽车出行的预想。
而现阶段可以看到的是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中金公司数据显示,预计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美元。另外,Robotaxi商业化试点也已经开启。
比如,2023年3月,北京亦庄特定区域成为我国首批支持“车内无人”载客示范应用区域。2024年1月,深圳宝安区审议通过《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试点管理办法》,致力于吸引一批自动驾驶企业在区域内开展常态化、规模化商业化试点。
在此背景下,相关企业的业务布局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据了解,2024年4月,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达成合作,合资成立安滴科技,计划于2025年推出首款商业化L4车型;百度Apollo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长沙等地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并开始取得成果。
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萝卜快跑服务单数达83.9万单,同比增长49%;截至2024年1月2日,萝卜快跑累计向公众提供乘车服务500万次。
而国外市场,可以看到,美国自动驾驶技术厂商头部玩家Cruise、Waymo已取得先发优势,2023年,这两家公司相继获得了旧金山全天候商业运营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运营牌照,标志着完全开放的Robotaxi商业化正式在美国乃至全球首发落地。
这样来看,特斯拉Robotaxi业务面对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但从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特斯拉对Robotaxi的野心其实也有较强技术实力支撑。
早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宣称:“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已经非常接近完全无人干预的全自动驾驶状态。”一些数据有所印证。
据悉,特斯拉全自动驾驶累计行驶10亿英里(约16亿公里),已超出此前业内判断L4级自动驾驶最低路测里程数的10亿公里。另外,据市场估计,特斯拉FSD累计行驶里程有望在五月底达到20亿英里,并在一年之内达到60亿英里总量。
图源:特斯拉
能够实现这样的成果,离不开资金实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构筑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实际上,当前Robotaxi商业化难以落地的一大原因在于产品制造、运营成本高企,对企业资金实力提出较高要求。
具体来说,目前市面上的Robotaxi大多是乘用车后期改装,涉及的成本投入较为庞大。广汽资本研报显示,配备安全员的改装无人出租车整体成本高达107万元,远高于安全员+前装车的81万元和无安全员+前装车的43万元。
图源:广汽资本
而对于特斯拉而言,成本挑战存在但并不十分显著。据悉,目前特斯拉是全球范围内少有的盈利车企,或许是造血能力的强劲,使得其能在技术研发方面大步迈进。据马斯克透露,今年特斯拉将在自动驾驶领域累计投入超100亿美元,以提升技术水平,并搭建应用基础。
底层技术方面,Dojo超级计算机这类成果或能为特斯拉自动驾驶提供较强助力,其相比英伟达A100可实现4倍的性能、能耗比提升1.3倍。应用基础方面,“全球首个突破600万辆纯电动车生产大关的企业”也证明了特斯拉有十分宽广的试验田。
不过,难以忽视的是,特斯拉Robotaxi要想真正落地,还需跨越安全性这一关。比如,此前Cruise无人驾驶出租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就使得资本市场更加谨慎看待Robotaxi的商业化。
虽然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对安全性有一定赋能,此前方舟投资公司分析师Tasha Keeney的研究也表明,配备FSD的特斯拉的相对安全性大约是美国普通汽车的18倍(在城市街道上),但从行业来看,Robotaxi技术研发、商业落地、标准完善等方面均处于初期,可以说,特斯拉的新创业才刚刚开始。
作者:无字
来源:美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