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年千奇百怪的 AI 硬件,从 Ai Pin 到 Rabbit R1,很多人心里都会有一个朴素的问题:比手机更好用吗?
显然是还没有。但创始人们的态度是,请用户们耐心,现在入手就是为未来投资,好戏还在后头,等着 AI 理解你的行为,颠覆 app 的运作方式,让你摆脱手机成瘾的问题……
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最实际,评测电子产品多年的科技媒体们吃不下大饼,纷纷毒舌道,别说手机了,可能连一个 app 都比不上。
今天,Android 资深记者 Mishaal Rahman,爆料了一条 Rabbit R1 的新闻,让 X 炸了锅,连创始人也亲自出来回应争议。
本来就可以用 app 代替的硬件产品,结果还真就是个 app?
装在塑料盒的虚拟助手,在 Android 手机上部分复刻了
之前我们写过 Rabbit R1 的介绍,它运行的是 Rabbit 公司自研的 Rabbit OS 操作系统,核心功能之一是“大型行为模型(LAM)”。
LAM 是 Rabbit R1 提出的一个概念,有些类似大语言模型 LLM,让 AI 听得懂人话,并从大量数据中学习,但学习的是人类操作界面的方式,然后像人类一样操作界面。
以后,我们只用简单的提示词完成任务,而不是手工打开多个 app。
听着仿佛贾维斯级别的 AI 助理就要来了,但现在可以拿到手里的 Rabbit R1,能做的事情相比手机不过九牛一毛,只是个稍微聪明的、长了眼睛的、装在塑料盒里的语音助手。
Rabbit R1 和你语音交流,为你答疑解惑,提供视觉识别,对视障人士很有帮助,支持 Spotify、Uber、DoorDash 和 Midjourney 这四个外部服务,对应四个场景:播放音乐、点外卖、打车,以及生成图片。
大多数评测都给出了很中肯的意见:愿景是好的,但产品就是这么个粗糙的半成品,建议您用回手机。
然而,记者 Mishaal Rahman 的操作,就有些犀利了,真把 Rabbit R1 当成 app 用——在 Android 手机直接运行 Rabbit R1。准确地说,是部分功能。
他从一位热心的匿名人士那里,拿到了 Rabbit R1 的 Launcher APK。
Launcher 指“启动器”,APK 指“Android 应用包”,简而言之,Launcher APK 是 Android 系统中的一个 app,主导了手机的用户界面(UI)。
经过一番修改,Mishaal 成功地将其安装在一款 Android 手机,Google 的 Pixel 6a。
安装完成后,这款手机就变成了 Rabbit R1 的形状,就是皮相差了一点点。
Mishaal 发现,他可以像把玩 Rabbit R1 一样使用手机,手机的音量增加键对应了 Rabbit R1 的硬件按钮,他还能一步步完成设置引导,创建账户,与 AI 助手对话。
Rabbit R1 的显示屏较小、分辨率较低,只占了手机屏幕的一小部分,看得强迫症患者浑身难受并感叹,失去 Teenage Engineering 操刀的亮橙色方形外观,Rabbit R1 魅力大减。
但是,Mishaal 的体验也就到这了,其他功能,比如视觉识别、使用 Spotify,都没有测试,一些网友觉得他的实验并不严谨。
他给出的理由是,Rabbit R1 的 Launcher APK 被设计预安装在固件中,需要多项系统级权限,有些权限拿不到,他也没办法。
也有用户和 Mishaal 反着来,在 Rabbit R1 运行《我的世界口袋版》等常规的 Android app。
最后,Mishaal 下了个结论:Rabbit R1 底层运行的可能是 Android 系统。或者说,大多数自称创新的独立 AI 硬件,都是基于修改过的 Android 开源项目。
爆料文章发布后,评论区都在喊话 Mishaal,把 APK 分享出来,他们也想试试。
Mishaal 没给,也很快发现,他的 Pixel 6a 已经无法连接到操作系统 Rabbit OS,没法再用语音问问题,可能是因为 IP 或者设备 ID 被封锁了。
然而,他的账户仍然处于活动状态,官网甚至显示他持有 Rabbit R1,其实他没有这款设备。
Rabbit R1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esse Lyu 坐不住了,出来回复 Mishaal:
“Rabbit R1 不是一个 Android app。”
他先是解释,确实存在一些非官方的 Rabbit OS 应用程序或者网站模拟器,模仿他们产品的功能。
然后他进入正题,强调 Rabbit OS 和 LAM 都是在云端运行的,基于高度定制的 Android 开源项目,并进行了底层固件的修改。
创始人回复全文
最后他表达了警告,Rabbit R1 在今天进行了无线更新,对验证更严格了,同时保留对任何恶意和非法网络安全活动的所有权利。
言下之意,Rabbit R1 并非一个简单的 Android app,不是随便地套了个壳,操作系统 Rabbit OS 确实基于 Android 开源项目开发,但经过了大量定制和修改,与云服务和特定硬件集成。
打不过手机的 AI 半成品,有点让人审美疲劳了
Rabbit R1 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翻车。
连爆料的 Mishaal 都表示理解,初创公司基于 Android 开源项目开发很正常,他们开发的是产品软件,而不是操作系统,没必要重新发明轮子。
其实,Rabbit R1 也从来没有否认过这点,X 用户 @ DoYaKnowWilma 站出来说,Rabbit R1 曾在 Discord 反复提及,他们基于 Android 开源项目。
一些网友也觉得背靠大树挺好的:“一家公司制造自己的硬件,以入门级的价格运行服务,难道不是很酷的事吗?”
但对于公众来说,这就是个冷知识。“Rabbit OS 操作系统”,可能会让人误解是完全独立开发的专有操作系统。
而且,底层系统一旦揭露,对于 Rabbit R1 的批评就更能够成立了。
比如,都用 Android 系统了,还婉拒触摸功能。
Rabbit R1 有种科技和复古的交叉感,科技说的是 AI 功能,复古则体现在外形和用户界面的设计。复古是一种美学,也可能是高情商地表达这东西不够好用。
Rabbit R1 用滚轮和按钮控制,但没有返回键,返回上一级必须滚回最上面。调节音量和亮度时,需要两只手,一只按住按钮,一只滚动滚轮。除了打字时的虚拟键盘,Rabbit R1 没法使用触摸屏。
这些设计让美国知名测评人 @MKBHD 很费解,明明触摸屏可以简单地解决很多问题,难道 Rabbit R1 不用触摸屏,只是为了看起来不像智能手机?
Mishaal 的爆料,和测评遥相呼应,证明现阶段的 Rabbit R1,功能和智能手机重叠,硬件可以用 app 代替。你可以带它出门玩,但别忘了拿手机。
其实,Rabbit R1 面世之时,悲观的声音就不少见,觉得它很容易被 iOS 和 Android 的原生 AI 取代,被融入到新的智能手机里。
Rabbit R1 现在可以做的事情,手机早就可以做,但偏不发布 app,而是发布数百美元的硬件,然而硬件本身又有很多问题,比如电池续航糟糕,回答问题时出错,需要购买额外的移动数据,实用性配不上价格。
Rabbit R1 甚至拍不了照片和视频,它的摄像头是用来识别物体的,你可以举着它,像充满好奇心的小孩子,对花花草草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但它也不一定可以答对。
虽然 Rabbit R1 也可以用来对准屏幕总结文章内容,但把它当成工位搭子,还不如直接在电脑上求助 GPT-4。
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外面这层时髦的壳子,Rabbit R1 可能还真的没法脱颖而出。目前,Rabbit R1 已卖出超过 10 万台,是第一款称得上热门的 AI 硬件。
产品推出得如此仓促,一个理由是,AI 公司们之间的竞争很激烈,每个玩家都必须尽快让世界看见。正如 Facebook 曾经的信条:“快速行动,打破成规。”
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先暂时搁置,动人的概念先讲出故事。
Rabbit R1 甚至不支持设置闹钟,计划在今天夏天的更新中推出。
之前在 Rabbit R1 创始人进行主题演讲时,一位记者忍不住发问:创始人们都不用闹钟或者日历吗?他的回答很简单:“没有时间添加这个功能。”
这就是 AI 硬件的现状了,许诺宏大的远景,但赶时间,现在只能兜售粗糙的初号机。他们想让你相信,终点还不知道在哪,但正走在最佳路线上。
上一个被聚众批评的产品,是苹果前高管推出的 Ai Pin,Rabbit R1 的竞争对手。
考虑到 Ai Pin 卖 700 美元,每个月 24 美元订阅费,比手机都卖得贵,又不好用,那自然被喊打喊杀。
199 美元的 Rabbit R1 价格更低,回答问题比 Ai Pin 快,风评好了一点,但也只是一点。
200 美元,也已经是要肉痛一下的价格了,推荐给两类人群。
一类是存心找罪受的,觉得自己厌倦了用 app 点外卖、在键盘上打字、手指滚动短视频,想要走出舒适区,忍受延迟,忍受掉电,忍受错误,那不妨可以试一试。
还有一类是愿意赌一个 AI 的未来的,小说里都写着,三年之后,龙王归来。
测评人 @MKBHD 对 AI 科技公司们的评价,恰如其分。
以前,公司们先做出产品,再投放市场。现在,公司们先投放市场,再交付半成品,然后迭代更新。
一开始得到的东西,几乎是没法使用的,连测评也变得困难,你怎么测评一个说自己三年后一鸣惊人、现在却很糟糕的产品?但你要全额购买它。
乔布斯说过:dots will connect。
然而现状是,这些所谓的点,似乎都要靠我们的想象力和对科技的乐观才能存在。不仅是 AI 硬件,从精心修饰的 AI 程序员 Devin 到需要大量人类后期的视频模型 Sora,Demo 型产品也是这样。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先假装,直到把事情做成。
时间滚滚向前,愿景很可能真的实现。现在的 AI 硬件或许是虚假的,却必将越来越真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张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