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晓芳说职场
最近各种涨价新闻层出不穷,一开始是川渝居民发现燃气表跑得异常快,有旧表漏抄一口气欠下1.7万的,有发现一个月燃气费居然通胀到以千为单位的,重庆燃气费用翻倍事件更是引发了广泛讨论。
实际上,除了重庆、成都,深圳、福州、镇江等125个市县都发布了管道天然气涨价方案。
幅度还都不小。
像深圳,第一档价格从3.1元调到3.41元,第二档从3.6元调到3.91元,第三档从4.85元调到5.16元,涨价幅度在6%到10%,镇江的涨价幅度更大一些,每一档都在10%左右,每个城市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去年有了新政策,简单说就是天然气价格要根据进价开始浮动了,参考两桶油。
但目前为止,看到的调整都是涨价,没有降价的。
而且,不止燃气费,从去年开始,全国多地的水电价格都在悄然上涨。
上海时隔十年,水价再次上调:
第一档从3.37涨到4.05,涨了20.2%;
第二档从4.75涨到5.8,涨价31.4%;
第三档从5.75涨到8.79,涨了52.9%。
广州时隔12年计划上调水价,平均供水价格涨价幅度接近34%。咸阳、芜湖、南充、赣州、曲靖等地的水价上涨幅度也在10%-50%不等,涨价幅度非常大。
如果说水和气涨价,你毫无压力,那电费,绝对会让你肉疼!
新一轮电费涨价,将按季节和峰谷定价,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以后夏季和冬季,电价都要涨!
那具体要涨多少呢?安徽给了账单,季节性高峰电价上涨84%。
想象一下,今年夏天,你家空调电费要翻一倍,这你受得了吗?
01、水电气组团式涨价
为何会在经济低迷时期发生?
10年没涨的水电气,怎么组团式涨价呢?答案就在于财政。
很多人不知道,过去水电费之所以便宜,主要就是因为土地财政——老百姓贷款买房,为房地产提供稳定资金,让开发商去拿地,最后把钱充值到地方财政,地方再用这笔钱去发展和补贴类似水电费这种公共服务民生行业,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运转下来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公家没余粮了,这补贴也跟着没了。
2021年是土地收入最高的一年,全国8.7万亿,到了2023年是5.8万亿,差了2.9万亿。
有200多个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较2020年高点下滑65%,其中很多都是地方城投拿下的土地,左手倒右手,如果排除这些,22年,23年真实土地卖地收入其实更低。
于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承压,有的甚至已经陷入“无钱可用”的困境之中。
于是我们才看到了各地公交系统停摆,饭堂和旅游景点被拍卖的新闻。
以前,不管物价怎么涨,都有地方财政替我们补了差价,所以在水电气以及公共交通领域,我们才能享受全世界最低的价格、最好的服务。
就拿亏钱大户地铁来说, 32 个城市中,有 27 在亏钱,其中北京排第一,补贴了 200 多亿。
现在村里啥情况了,土地不好卖了!所以补贴消失的背后,意味着一个即将到来的趋势,涨价。
02、水电气的涨价
能刺激消费吗?
水电燃气费的涨价,绝对不止是影响我们家庭的日常生活成本。
我们要知道,消费品大致分两类,一种叫可选消费,一种叫必选消费。
水就是必选的,茅台就是可选的,可买可不买。
现在很多人完全就是过低欲望的生活,不买房、不买车、不换家电,然后很多刺激措施完全对他没用,因为这些都是可选消费。
但水电气就不一样了,大多数人都离不开,而且没有替代品,所以即便它涨价,你也只能调整自己的使用量,没法不用,你不想多花钱也不行。
你别小看涨这几毛钱,全年下来可不得了。
接下来马上就是夏天,餐饮店、洗车店、饮料工厂店等等因为成本增加,接下来价格肯定会调整。
那么,奶茶、外出吃饭的成本都会慢慢开始提高。
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水电气涨价了,一个饭馆老板的硬成本增加了,他也得跟着涨价吧,那物价不就涨起来了?
这就是水电气全面涨价的内在逻辑,这也是未来几年的大趋势,所以从今年开始,以前大手大脚用水用电的家庭,得克制一点了。
可作为消费者,很多网友评论:只要你敢涨,我就不买。
所以,要想真正增加需求,刺激消费,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促进就业,稳定收入,说的直接点儿就是加工资!
03、该如何促就业?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青年人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1.4%)、批发零售(17.6%)、住宿餐饮(9.2%)、教育(7.1%)、建筑(5.8%)、信息软件(5.5%)、居民服务(5.5%)等。
参考以上比例,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撰文指出,2018年有数据以来,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等行业就业明显下降,其中制造业中纺织、服装、橡胶塑料等劳动密集制造业吸纳就业趋势性下降;教育、地产等行业景气大幅回落,导致招工需求收缩、甚至大幅裁员。
因此,要促就业,必须先想办法振作就业的蓄水池——企业。
对此吴老师在《谁在提供就业,就支持谁》中强调:
“全力拼经济”……如今看来,除了拼转型、拼投资、拼芯片,当务之急的任务是拼就业……新增就业的结构性机会并不是没有,而是仍然存在极大的开发空间,关键是产业政策的矫正、财政扶持的投入和职业观念的改变。
就“如何促就业”,有不少网友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中,呼声最高的,是保证合法工作时间。
他们说:如果没有那么多996,既能多出一大批岗位,也利于激发员工创意和积极性。
有的又觉得政府应该大力扶持那些“自救”人群,即选择自主就业的个人,适度放松对地摊经济和个人经营(如开网约车)的管制,降低小本经营的成本……
有的很实际地提到了“35岁年龄歧视”问题,指出要给“中年人”更公平的就业待遇……
如果你有好的“促进业”建议,欢迎在评论区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