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开会焦虑:
中美职场人的情绪共振时刻
不知有多少职场人已经患上了开会PTSD。
在一个个冗长而主题发散的会议上,焦虑、疲惫、分心和掉电,循环往复。尤其是下班前5分钟的一个临时会议通知,简直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代办公会议的出现,原本是为了解决效率问题。通过一场会议,或快速推进决策,或加强群体协作,最终都指向组织运行效率。
互联网大厂尤为依赖开会。大厂业务繁多、分工精细,开会本身就是一种工作方式,有时连预约会议室都需要拼手速。切实的业务需求也驱动了大厂协同办公软件钉钉、腾讯会议、飞书的出现。
但开会的另一面是隐形成本。有机构测算,参加会议的成本=人均日工资×人数×4,低效、无效会议的隐形成本自然更高,因为员工只能白天开会,晚上加班干活。
对此,任正非是有深刻洞察的,「开会呢,一大堆跟这个事无关的人也来参加,听了半天觉得无聊,反而耽误了他产粮食……」
当然英伟达CEO黄仁勋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他推崇团队内部的信息平权,所以每隔一周会召集60名管理层坐在一起开大会。
从参会者的专注度来看,斯坦福大学和微软研究院的一项统计分析发现,微软员工会在30%的会议上写邮件,在25%的会议上编辑文档。80分钟以上的会议,参会者分心的概率是20分钟的6倍。
另外一项调查数据更出人意料——仅有 56%的参与者在离开会议时清楚他们需要做什么。
「会可以开,但是一个线上会,从晚上10点开到凌晨1点,真是忍不了。」某广告营销公司创意总监蓝叶吐槽,开完一场会,整个人没电了,但还要针对会上讨论内容整理出新的方案。有时会上信息同步不及时,或者纪要内容有出入,后续几个部门免不了扯皮。
会不能不开,但能否开得更高效?把控全局的管理者或许还可以从《开会的学问》、三星高效会议管理「九三法则」中寻找启发,参会者就只有挖掘更多的会议效率工具,先解放自己的生产力了。
在当前的AI技术爆发期,国内外办公神器可以说层出不穷。比如提供智能会议纪要的飞书妙记,具备实时编辑功能的印象笔记(Evernote),自动提取关键信息并标记队友以分配行动项目的Otter.ai……
《降噪NoNoise》发现,获得高频推荐的办公神器名单以软件居多,当然也有零星的AI硬件,比如讯飞会议耳机iFLYBUDS。一个略拗口的名字。
今年以来,已有多位大厂员工向我们安利自己随身携带的这款产品,他们身处不同行业,但有个共同特征:频繁的线上电话会,有时甚至要在不同语种间切换。一名大厂中层告诉我们,自己已经买了第三个,“你架不住它总丢……”
讯飞会议耳机京东旗舰店显示,会议耳机的用户评价超2万+,回头客4万+,智能会议记录转写、翻译、会议摘要是被提及最多的功能。据悉,去年还有一些企业采购这款耳机,作为年会抽奖奖品。
尽管口碑与销量皆可感知,但我们依然对会议耳机这一硬件品类的独特价值有些许犹疑。在众多功能相似的免费会议软件面前,消费者为什么还要付费购买硬件?会议耳机是真的具备刚需属性,还是只是一个新的营销概念?
在5月15日举行的2024讯飞耳机新品发布会上,我们得到了部分答案,同时也看到了一些AIGC硬件行业的新趋势。
02
智能耳机缘何成了
「最有用的」AIGC硬件?
会上发布的硬件新品包括两款耳机讯飞会议耳机Pro 2、iFLYBUDS 2,以及桌面配套工具Kit 2。同步推出的还有耳机「大脑」——全新升级的viaim AI会议助理。
作为科大讯飞孵化的AI硬件公司,未来智能自2022年正式运营开始,便明确以耳机品类切入智能办公领域。
自从2016年苹果推出AirPods、开创TWS(注:真无线)耳机品类以来,TWS耳机的功能定位一直是作为手机配件,提供通话、音乐、娱乐、游戏、运动等场景服务。这个品类2024年一季度的全球出货量达到6500万台,头部手机厂商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属于典型的红海市场。
未来智能从办公会议场景切入,属于在垂直领域的另辟蹊径。这也符合硬件初创公司的现实,即尽可能逃离巨头的射程。毕竟上一波智能音箱的炮灰们还余烬未冷。
既然定位为生产力工具,那么会议耳机的核心产品功能自然与录音转文字相关。细究这些功能覆盖的场景,我们大致理解了会议耳机相比协作办公软件的独特价值——
虽然大多办公软件都支持会议记录转写,但它们大多有一个场景「围墙」,比如钉钉、飞书、腾讯会议、ZOOM等仅支持软件内录音转写;硬件则可以跳出平台疆域的限制,实现全场景录音,比如在通话录音、音视频录音、现场录音三种模式中随意切换。
以现场录音为例,讯飞会议耳机Pro 2 全新升级的闪录功能「红点录」,用户只要在会议现场打开充电盒盖,一键按下盒内红色按键,即可进入录音模式。这一硬件体验上的突破,使得耳机可以脱离手机、成为独立的录音设备存在。
至于通话录音模式,有理由怀疑,苹果手机用户是最大的潜在刚需群体。懂得都懂。
今年初,某电商平台相关人士同《降噪NoNoise》交流时曾提到,2023年智能耳机品类的大爆发,除了头部品牌产品迭代的因素,也与2023年的AI热潮有直接关联。这一潜台词是,用户对于会议耳机的「智能化」有了更高的期待。
在未来智能对外的新品亮点介绍中,AI能力的升级也成为突出优势之一。如果仅有全场景优势,讯飞会议耳机的壁垒顶多是品类壁垒,而非品牌壁垒。所以讯飞会议耳机诞生以来,就将智能语音技术、生成式AI能力、翻译作为主要的功能和卖点。像讯飞会议耳机Pro 2搭载的升级版viaim AI,能够自动提取记录重点,一键生成「摘要总结」和「待办事项」,2小时会议一键整理好摘要。新增的「有问必答」功能,只需用户输入问题,viaim AI便可以帮其快速回顾会议重要信息。
在翻译及同传听译功能上,最新一代讯飞会议耳机支持32种语言、12种国内方言、两种民族语言。
未来智能CEO马啸受访时提到,大约有70%用户冲着录音转文字、有翻译功能来购买讯飞耳机。他们的职业涵盖金融、外企、销售、公务员、律师、记者、保险经纪等。
由于这些职业多涉及高频会议场景,从业者成为会议耳机用户倒也不意外。让《降噪NoNoise》没想到的是,一款办公硬件产品竟然也能影响到听障人士。
对这部分人群而言,平日叫外卖或网约车,或者需要获取音视频内容的场景,可能是他们最为无助的时刻。而讯飞会议耳机的实时转文字功能,可以帮他们快速理解信息,并及时作出回应。
恰是这一看似极为小众的应用场景,让我们看到科技是如何改善残障人士与世界的交流方式和交流深度的。
或许正是这些「有用」的功能集成在一起,最终激发了用户群体的付费购买意愿,并让未来智能在会议耳机这个AIGC新品类上站稳了脚跟。
前述电商平台相关人士分析,根据2024年前两个月的月度销售趋势,如果不考虑其他变化,他估计,讯飞会议耳机今年有望冲击上亿元销售额。
未来智能未对这一预测作出回应,但在发布会上公布了几组数据:自2022年5月 iFLYBUDS Pro 发布至今,讯飞会议耳机的月活跃用户增长了911%,用户留存率提升至76%。
线上销售方面,2023年双11,未来智能产品在京东和天猫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13倍;2023年全年,抖音平台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0倍;2024年一季度保持了稳定成长;目前线下销售门店超过1000家。已售耳机至少被用户带到了154个国家和地区去使用。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未来智能董事长胡郁估计,会议耳机的市场规模至少有10亿元。据IDC此前数据,2023年国内TWS耳机市场销量6090万台、以365元均价计算,全年市场规模约在220亿元左右。由于传统TWS耳机日趋饱和,包括会议耳机在内的创新品类被给予更多期待。
03
场景越垂直,AI价值越大
从市场反馈来看,智能耳机品类仍处于高速增长期。截至5月22日,京东平台数据显示,已有2万+人「想入手」讯飞会议耳机Pro 2。高涨的消费兴趣或许也与618大促也有一定关联。
结合未来智能高管释放的信息来看,我们认为,这家AI硬件公司显然不只想做「智能工具」,更大的野心在于工具背后的智能助理,即垂类「AI Agent」。
此前有业内观点认为,新的硬件入口会成为AI Agent的一个加速器。这也是AI Pin等人工智能硬件备受关注的原因。但今年以来,AI Pin口碑反转、Rabbit R1助手频频翻车,期待人工智能创造新一代智能终端的人们,被连浇两盆冷水。
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甚至毫不客气地点评说:人工智能正处于Juicero时代(注:骗局、作秀)。
许多打着AIGC旗号、功能泛化的硬件都有一个bug:无法证明自身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它们要么是能力和场景不够刚需,要么是产品形态很容易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硬件入口——手机,及上面的App所覆盖。
相较之下,垂直领域工具类服务或许是一条更贴合实际的路线,这类工具往往实用价值更高。鉴于硬件先于软件获取数据,理论上,可以更快地形成数据飞轮,进而打造出更为实用的AI Agent。
比如针对办公会议场景中的痛点,将智能耳机+耳机「大脑」打造为职场人的AI会议助理。在这个过程中,垂类数据被认为是未来智能的核心优势之一。
未来智能CEO马啸举了当年自己做银行智能客服的例子:最初用户打进电话,人工智能客服只能解决20%的问题;三个月后,就能达到60%。因为用户打进电话只会问银行业务相关的问题,平台可以集中所有的数据迭代能力去解决银行相关的问题,以此实现快速迭代。
今天用户使用讯飞会议耳机录音转文字同样如此,viaim AI会帮助用户处理各种数据,当会议数据越来越多、纬度持续拓宽,为用户建立的服务就会越来越深,用户粘性随之越来越高。讯飞会议耳机同普通TWS耳机的区别,将由此区隔开来。
目前来看,通用大模型很难深度适配垂直场景,因为缺乏深度的场景数据做训练。这对垂类AIGC硬件创业者来说反而是机会,比如会议耳机,只要把硬件体验做好,把办公助理做好,便能够即刻产生价值。马啸认为这是通往智能助理的一条必经之路,「只有把垂直领域做透,才有机会越做越大。」
目前来看,AI+耳机的思路,不仅是未来智能一家在探索,传统音频设备厂商漫步者及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等都有布局。不久前,字节收购开放式耳机品牌Oladance,外界猜测有可能是字节在为布局AI可穿戴设备市场做准备,因为字节也需要拓展AI时代与用户交互的新入口。只是,巨头从不会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包括未来智能讯飞会议耳机在内的上述AIGC探索,也让我们看到技术创新的一个常态:从垂直细分领域切入,通过通用技术、已有硬件形态和特定场景的叠加,从窄到宽塑造用户心智,未尝不是一条脚踏实地的商业落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