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通过邮件发布全员信宣布,已在当日按计划完成集团管理职务交接,由他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同时张勇卸任集团CEO,由吴泳铭接任。
这是阿里四年以来的又一次最高规格人事变化,四年前,张勇从马云手中接棒,四年后,火炬传到了“75后”吴泳铭的手里。
新的管理层落地之际,吴泳铭,甫一上任就发布了新领导班子的第一封全员信,信中宣布阿里新时代的两大战略重点:用户为先、AI驱动。
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国内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商业模式探索、基础设施布局、行业发展格局都已经趋于稳定,各大公司纷纷从高速成长期迈入成熟期。在此情况下,虽然企业组织内部的体系十分完备,但从另一层面来说,也会导致企业陷入僵化、活力不足的困境。
而年轻管理层往往思维活络,和一线市场接触得更多,拥有更加活泛的处事方式,和下属之间的距离感也更近,可以带来更加先进的理念。
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之下,互联网科技行业里刮起了管理层年轻化的「回旋风」。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12年被视作一轮。站在24岁的节点,已经年过“两轮”的阿里和很多后起之秀相比似乎并不年轻,但它在求新求变这条路上似乎比很多成立五年十年的公司都更为激进。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阿里?
但是,当公司走向成熟,人员扩张、业务拓展、组织延伸,“狼性”自然消减,企业柔性开始成为组织间的润滑剂,所谓“老白兔”员工开始出现,他们能力一般、业绩一般、效率一般,但是资历很老,擅于总结汇报。
当经济形势不错,公司发展顺风顺水,存在少量“老白兔”员工,有利于组织结构的稳定和团队的和谐。不过,一旦环境生变,公司发展遭遇瓶颈,“老白兔”员工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负累,甚至恶化成“肿瘤”。
随着近几年国内互联网科技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让更有冲劲的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就成为行业共识。腾讯、美团、京东、拼多多,都在内部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和管理团队的年轻化变革。
2023年3月,阿里提出堪称“24年来最大变革”的“1+6+N”调整,让各个业务单元获得更高的授权和灵活度。再到此次管理层的传承交接,阿里一直都在从内部进行深层次的管理者年轻化铺垫。
“下一个十年,最大的变量毫无疑问是AI带来的全行业深刻变革。我们必须在AI时代以再次创业的决心,重塑用户价值,才可能得到在未来十年继续服务客户的机会。”吴泳铭在信中将阿里往更深层次变化的必要性点得很透。
随着AI技术赋能在各大产业的程度越来越深,带来的一定是越来越多的新机遇,也会衍生出行业的新打法,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阿里很清楚,若想继续站在时代的潮头,就绝不能固步自封。
基于此,吴泳铭希望阿里各业务要能对未来5年以上的趋势做出研判,“我们会坚决实行团队年轻化,4年内,要让85后、90后作为主力管理者刷新业务管理团队,创造让更多年轻的阿里人成为阿里的核心力量的机制和文化环境。”
当提到新兴业务时,云业务是无法避开的话题。事实上,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整个云行业都按下了“刹车键”,其中阿里所寄予厚望的新业务阿里云陷入了增速乏力的泥潭。阿里判断,使得一项新业务这么快陷入困境的源头,来自传统互联网的严重同质化。
而针对这个问题,阿里给出了一个有些出乎意料的方案,“寻求最广泛的开放与合作,包括传统意义上竞争关系的公司。与此对应,我们会在不影响战略联动效应基础上,让业务间合作更多遵从市场化原则。”
沉湎于过去只会迟滞思维,阿里新管理层的决定,不得不说是拿出了格局的。
就像全员信中结尾写的,“以创业心态,不沉溺过去,不墨守陈规,阿里将在AI时代继续获得巨大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企业老去的速度比人快得多,在快速奔进的大时代,如果甘于现状不思进取,也许两三年就能让一个企业老态龙钟。正是明白这个道理,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们都期盼着通过拆分、重组、制度调整、人事变更等等不同手段,激发活力,让企业更加灵活,去面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
对于一直求变的阿里来说,如此果断的行动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而这种改变传递出来的信心也将比黄金更为珍贵。
吴泳铭的全员信中,明确了阿里的两大战略重点:用户为先、AI驱动。
将用户和AI放在最高层战略上,且没有任何其他并列提名的,阿里应该是头一个。
作为互联网大厂,阿里巴巴的诞生和成长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最旺盛的前二十年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以淘宝为首的一众产品的起家,依靠的正是数以万计的个体商家,以及数以亿计的用户,他们所组成的用户池就是阿里的基本盘。
基于此,吴泳铭认为,所有业务的根基都是用户价值以及他们所带来的用户留存,阿里只有更加坚定地转向用户视角,从更多维度满足用户需求,才能给商家带来更多市场机会。
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当成用户,才是诠释“用户为先”战略的根本路径。
比起更倾向内化产品侧的“用户说”,战略的另一半组成,“AI驱动”更外向且顺应时代抓人眼球,如果说前者是阿里长久以来的“基本法则”,那么后者,就是新时代开启以后的全新变量。
年初以来,AI浪潮席卷全球,这项被视作数十年以来最有可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技术,已经蔓延成了一个产业,足以给包括互联网行业在内的千行百业带来巨变。
实际上,AI在互联网上的应用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落地,而阿里更是最早接触的企业之一。
而在当下,AI更是可以帮助电商平台实现售前、售中、售后的智能化管理运营。从选品、定价到营销、导购、虚拟主播,再到物流、售后服务,通过AI技术对商品标签体系数据进行训练、基于历史数据和消费者偏好等数据进行定价效率提升,再纳入精准广告投放、AI数字人主播等针对用户个性满足情绪价值的各环技术,AI可以全面地将降本增效、增强体验感、扩大市场份额等企业核心目标完成。
在这方面,淘天集团发起的“AI生态伙伴计划”也被视为一座里程碑。菜鸟官网也显示,阿里巴巴早已在智能调度算法、电子面单 ocr 识别、智能地址识别、切箱算法等领域落地AI应用。
饶是如此,有鉴于AI对于互联网产业巨大的赋能作用,任何企业都必须正视并跟上浪潮,容不得迟钝空间,在这个前提下,如何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对前沿技术进行及时触达,就成为了阿里步入新时代所需要解决的第一课题。
于是,在谈到下一阶段需要加大战略性投入的三大业务时,吴泳铭将AI驱动的科技业务列为其中之一,与互联网平台业务和全球化战略并肩,放到如此高的战略地位上,阿里对AI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考虑到人才流动、部分模型架构开源以及部分公司投入决心的因素,在AI能力仍在持续衍进,应用场景仍在不断拓宽的当下,互联网的竞争格局正不断迁移,而其中具备完善业态、庞大数据体量,足够技术支撑和丰富用户基数的龙头公司,显然是最有望发挥AI商业价值的。
阿里,拥有着领先的AI技术实力、多层级的电商产品矩阵和持续推动AI内容生态战略的心智,最重要的,拥有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大脑,无疑成为了被看好释放AI技术赋能潜力的最佳人选。
过去的24年,不断求新求变,是这家公司始终维持的一种状态。
在不同阶段,阿里拥有着完全不同的战略和进程,但共同点是,阿里不允许自己一成不变,即使偶尔出现战略失误甚至重大失败。
阿里,似乎永远没有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