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日子越发煎熬!联想、戴尔、惠普紧抓AI PC这根救命

来源:刘旷

在AI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科技巨头日渐成为了冲在前线的排头兵。经过OpenAI和谷歌的“轮番轰炸”之后,微软这个PC“传统老兵”,也参与到传统PC的AI重建中来了。在一年一度的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结束之后,围绕AI PC的各种新闻就蜂拥而来,一时之间吸引了各方的关注。

其实,不只是微软、谷歌等业内巨头关注AI PC,就连戴尔、联想这样的PC巨头,也忍不住亲自下场,想要来抢占一波AI PC的风头。

AI PC热度再起

作为今年最火的话题之一,AI PC的追捧者甚多。前有英伟达、英特尔、AMD和高通等芯片厂商,在暗自强化自己的AI芯片;后有联想、戴尔和惠普等PC玩家,在借助这一波机会,尝试重塑PC的辉煌。

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科技加速迭代,传统消费电子市场一度面临需求疲软的挑战,传统的PC升级周期延长、增量空间受限,AI PC逐渐获得了外界认可。无论是办公场景中的智能协同、内容创作工具的智能化,还是个人娱乐领域的游戏优化、沉浸式体验创新,都为AI PC创造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情况下,电脑厂商积极布局AI领域,旨在通过开发具备差异化优势的AI PC产品,激发市场的新增长点,打破传统产品的销售瓶颈。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业内人士表示,AI PC将会带来以下变化:首先是电池。AI PC因为所要处理的功能较多,会加大功耗,因此AI PC会采取更大型电池,以满足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其次是内存。影响有三方面,第一,AI PC带动PC出货量上升,进而提高DRAM出货量;第二,运行AI大模型,对内存芯片的存储容量要求有所提升,微软目前针对AI PC的内存要求,DRAM的基本要求为16GB起步,集邦咨询预计2024年DRAM平均容量增长12.4%。第三,对数据传输速率的高要求,也促进DRAM配套产品SPD、CKD等接口芯片的技术迭代。

再者就是散热模组。散热能力是高算力芯片的一个主要瓶颈,随着搭载在AI PC上的模型规格不断提升,NPU性能释放可能会更加激进,相较于传统PC,AI PC可能会给出全新的散热解决方案。最后,是结构件。结构件有望受益AI PC带来的产业高端化机遇。

另一方面,AI市场尚且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AI与硬件配合的细分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稳固的市场格局,这为各家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窗口期。电脑厂商竞相投入AI PC的研发与推广,意图利用自身的技术积累、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优势,在这片蓝海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建立独特的生态系统。例如,联想、戴尔、惠普等巨头都在积极探索AI芯片、模型优化、AI算法与操作系统的整合方案,力求打造出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AI PC产品线。

最近戴尔公布的2025财年第一财季业绩报告显示,AI推动公司旗下服务器和网络业务,营收创历史新高,AI服务器订单量实现了连续增长,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30%。AI业务的高速增长,验证了行业的高景气。随着行业AI PC加速演进,头部PC厂商下场布局AI PC,相关AI PC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各家公司之间的竞赛已经开启。

是风口还是噱头?

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的主流科技巨头,都主张发展AI PC,但究竟什么才是AI PC,各家给出的标准却不尽相同。依照行业趋势来看,PC端受AI催化,确实在推动其站上行业风口。但当下AI PC对用户的实际拉动力却存疑问,甚至有人认为其本身的流行,就带着某种噱头成分。

其一,某些AI应用已经在之前推出过了,新推出的AI应用本身很“鸡肋”,可能只对部分用户有用。比如,Windows推出的一键recall功能,只能储存近一段时间的记录。但如果用户想要看这些内容,大可以翻阅相册或者历史记录。而且很多的搜索记录,可以直接放在云上,本地保存的意义并不大。像实时字幕翻译这种功能,也完全不需要电脑来做,腾讯视频、百度云、腾讯会议等APP就能够做到,完全不需要AI PC来实现。

另外,像电脑的AI助手,现在很多电脑都有了,使用的人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也是寥寥无几。而且应用频率低只是一方面问题,电脑要升级成为AI PC,还要做芯片散热等多层级的升级,但这样电脑本身的成本也更高了,最后到用户手里的价格就变贵了。在总体价值增加有限、成本却更高的情况下,想要让用户做“平替”显然不现实。

至于一些隐私保护的功能,除了少数用户和机构特别关心之外,很多人可能对此并没有那么在意,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以上种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潜在的客户范围。说到底,行业能否出现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往往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做出一款划时代的技术硬件或者应用。但在目前看来,这些似乎都有点遥远。

因此,当下无论是联想还是惠普、华硕,在某些业内人士看来,做AI PC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相关PC厂商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借助AI PC这个概念,来提升PC设备的整体售价,以期带动疲软的PC市场早日回归正轨。在真正革命性的智能设备出来之前,其出货量的增长能否持续仍存疑问。

其二,虽然AI PC已经成为整个市场公认的未来趋势,但各大公司产品落地的进度并不算快,其核心在于AI PC大规模落地,尚存在不少难题。据联想总裁杨元庆透露,在理想情况下,今年底全球PC市场,将有10%的产品替换成AI PC,甚至这个数据会是个位数。

除了微软Windows11下半年,才会推出的客观因素之外,价格和应用生态不足,成为了限制AI PC产品市场渗透率提升的核心关键。相较于传统PC产品,AI PC在存储和散热等方面要求更高,价格也随之升高,厂商必须在价格和性能之间做平衡。按照大摩此前的预测,AI PC的售价将高于现有PC的均价,商用AI PC的产品定价,将在1000美元以上。

很显然,AI PC当下的性价比不足,极大影响了其大规模普及的进度。但是价格降低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大量AI数据服务的应用,还加大了AI PC对算力的消耗,对芯片的性能要求也更高,这使其成本居高不下,而在销量不大的情况下,上游的成本又很难通过规模化均摊实现快速下调,这几乎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巨头齐聚抢占技术窗口

尽管当前AI PC的前景并不明确,但巨头的入局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向性。在传统PC式微,生成式AI席卷行业的当下,无论是联想、惠普、华为等下游应用厂商,还是英特尔、AMD、谷歌等上游公司,都希望能抓住机会,在行业混沌初开之际,抢占技术窗口以赢得先机。

首先,在电脑中全面引入AI这个变量,可以让一些传统巨头,有机会去接触AI PC这个全新的市场,更重要的是牵动其后面的潜在市场。正如当初特斯拉没有去做燃油车,而是去做新能源汽车一样。借助生成式AI这波大潮,一些行业外的玩家,也将有机会重新掌控PC这个入口,来参与分食PC市场的蛋糕。

事实上,从参与厂商的背景来看,不少厂商在参与AI PC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比如,英特尔、谷歌、微软等厂商,具备广泛的IT背景,与PC市场向来联系紧密。更为重要的是,PC与手机、汽车等联系起来,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无限拓展巨头的AI生态版图。

其次,退一步讲虽然AI PC当下带来的效益有限,但这并不代表它不会成为PC端更新换代的一个诱因。如同当初4G与5G交替之际,很多人抢着更换5G手机一样,如今AI PC时代的到来,也让一部分人想要更换自己的电脑。尽管当初买了5G手机的用户,从来就没有刻意打开过5G开关,很多“鸡肋”的5G功能,很多用户从来没用过,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换5G手机的热情。而AI PC所提及的AI故事,也终会成为部分用户更换设备的一个额外“理由”。

对于AI PC设备厂商来说,即使相信AI这个故事的人很少,只要有一部分人愿意相信,并愿意参与其中,他们就可以借此机会,成为这轮AI浪潮中的弄潮儿。因为在当下来看,AI PC的更重要任务,还是优先抢占技术窗口,以便尽快推动自身在AI应用领域的技术落地。

PC开启新周期

尽管当下AI PC的性价比很低,但作为一个有力的催化性要素,其对整个PC端的复苏重振仍有积极意义,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开启产业新周期的催化剂。

首先,传统PC市场经过几年的下行之后,当前已经进入产业去库存的后期,产业重回增长轨道可期。经过多年发展,传统PC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即便是没有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也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出货量。从IDC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PC出货量,达到了3.488亿台,这背后有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等方面的影响。但随着疫情的消退,随后两年的出货量都有所下降,2023年的出货量降至2.595亿台,少了足足8000多万台。

从总量上来看,2023年全球PC市场的PC总量在持续下降。但结合IDC提供的2023Q4数据来看,2023Q4全球PC出货量达到6710万台,同比-2.7%,出货量好于预期,PC市场触底回升。IDC预测2024年PC市场将迎来回暖,出货量同比恢复至+3.8%,将受益于换机周期以及CPU升级等。可见,随着产业下行周期进入尾声,新的换机需求加快恢复,产业重回增长已经愈发确定。

其次,随着AI负载成本的不断降低,驱动AI PC的设备价格开始不断下探,产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超级换机周期。业内人士认为,AI PC将带来更高的能效、更高的安全性,这一新兴电脑类别为软件开发商和硬件供应商,开辟了新的创新领域,并为消费者、教育以及商业场景客户,带来令人注目的应用。

机构预测,与未集成NPU的同类PC相比,AI PC将溢价10%—15%。随着搭载率的提升,2025年价格800美元及以上的PC,将有一半支持AI计算,到2028年这一比例将增至80%。这有助于推动PC市场整体价值,从2024年的225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2700亿美元以上。

综合来看,AI PC的产业前景长期向好,PC在去库存周期见底之后企稳回升,这些都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加速终结下行周期,从而开启新的上涨周期。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0日 10:41
下一篇 2024年6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