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近日交出了一份颇具“含金量”的答卷。
据财报,2024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车实现营收523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1亿元,同比上涨119%;整体销量达47.57万辆,同比增长49%,增速跑赢大盘。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车市竞争局势并未有缓和迹象,价格战仍在持续,这种背景下,不少车企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据不完全统计,15家在A股和港股上市且主营业务包含乘用车的整车企业中,多达9家增收不增利。
而从业绩表现来看,吉利汽车似乎已经足够具备的实力穿越周期、实现增长。基于当前的产品销量表现,其也提出更高的目标:2024年全年实现销量200万辆,新能源产品整体渗透率达到40%以上。
不过,当前吉利汽车仍然处于转型期,未来发展中还是存在诸多变数,尤其在车市价格战持续加剧的情况下,其凭何冲出重围?
而在7月2日召开的2024年一季度业绩交流会上,吉利汽车CEO桂生悦表示,公司面对价格战的主要策略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又包含哪些动向?
品牌向上、技术革新,吉利汽车开启新周期?
从财报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品已经成为吉利汽车的重要增长引擎,销量达14.4万台,同比增长141%,占总销量的比例超30%。
其中,吉利、领克、极氪三大品牌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2024年1-5月,总销量达254226辆,同比劲增约126%。
可以看出,吉利汽车的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布局,已经对企业发展产生了更大的协同和推动作用。
具体而言,在消费需求、先进技术等要素驱动力加强以及燃油车时代豪华品牌渐趋退场下,我国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扩张期。
乘联会数据显示,国内4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经从2017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3.4%。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段销量结构走势持续上行,高端车型销售占比提升明显。
这种背景下,车企抓住中高端市场,聚焦并锁定具有高消费能力的用户群,有望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丰厚的利润回报。
基于此,吉利汽车企图以吉利、领克、极氪三大品牌为抓手,向上进阶。其中,吉利银河定位中高端新能源领域,领克引领全球新能源高端市场,极氪立足豪华智能纯电赛道。
而高端产品的打造往往需要强大技术力赋能,才能匹配得上偏高的价格定位,这无疑需要企业在研发层面下更多功夫。尤其在当前行业洗牌加速的阶段,核心技术创新是车企最关键的竞争力。
从财报来看,吉利汽车在研发方面还是始终保持高强度的,据悉,其近10年累计研发投入超2000亿元,2023年研发投入78.1亿元,同比上涨15.5%。
基于此,吉利汽车也取得重要研发成果。比如,在动力电池领域,6月27日,吉利汽车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神盾短刀电池,其采用磷酸铁锂体系,电芯能量密度达到192 Wh/kg,属于行业第一梯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凭借品牌向上与技术革新,吉利汽车在2024年也有了更强的出海动力,并借此打开更大业绩规模。
在业绩交流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吉利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自主车企,拥有沃尔沃、韩国雷诺和宝腾等合作伙伴。”数据显示,2024年6月,吉利汽车出口销售3.53万辆,同比增长61%;上半年公司出口销售19.74万辆,同比增长67%。
从车企角度来看,随着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码海外市场开拓,有望实现更加长远的经营效益。
具体而言,在国内市场,产业竞争格局进入深度重塑期,市场“强者恒强,分化加剧”。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销量合计824.1万辆,同比增长47.7%,占总量的86.8%。其中,前三家销量合计达506.5万辆,市场份额为53.3%。
内卷之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也已达到较高水平,据ACEA、乘联会数据,2024年4月上半月,我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到50.39%,成为全球所有大型汽车市场中第一个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0%的市场,而2024年3月,美国和欧盟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分别为9.3%和20.1%。
可以看出,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更大,国内车企也到了转变战场的关键时期。
不过,目前国内仍以出口燃油车为主。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一季度,乘用车出口113万辆,同步增长27%。其中,汽油乘用车出口占比约57%,新能源(纯电、插电)乘用车出口占比约40%。这样来看,吉利等国产新能源车企还需加大布局力度。
总体而言,通过紧抓新能源这条主线,加码技术研发和产品出海,吉利汽车正在走出传统燃油车企的转型阵痛期。
不过,从行业视角来看,无论海内外,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是常态,而让相关车企在竞争之下保持定力、获得更大增量的,永远是技术创新与落地。
智能化与低空经济,吉利汽车的现在与未来交织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上半场看三电技术,下半场看智能化”这一普遍共识,为车企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产品形态来看,随着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前沿技术集成程度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机械属性不断削弱,数码属性不断增强。未来的汽车不仅仅是将人和物从A点转移到B点的交通工具,更是高频次、深度融入到每个人生活中的电子消费品。
正如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指出,智能汽车本质是“消费电子”产品,将与个人移动设备和居家环境一起组成完整的智能生活场景。
而且,推动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车企也有望实现更大增长。此前,南方产业智库发布《新能源汽车产品价值指数(2023)》就曾指出,“汽车智能化程度越高,市场价值和潜力就越高,尤其是自主品牌”。
因此,智能化无疑是吉利汽车深化转型的重要路径。而目前,吉利汽车的智能化或集中体现在其“天地一体化”大出行生态蓝图中。
“地”上,强调智能驾驶。当前,随着单车智能快速发展,车路云一体化进入试点示范拓展和全域打通阶段,“新势力”正在纷纷调整智驾团队,向端到端大模型进发。
比如,蔚来放弃沿用多年的“感知-决策-规控”技术路线,探索用端到端大模型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小鹏汽车在今年5月发布了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吉利汽车也通过上线星睿智算中心、发布自研星睿AI大模型等举措,探索智驾形态……
“天”上,伴随低空经济蓬勃发展,飞行汽车也许是值得吉利关注的新方向。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达到12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38%,预计2024年这一市场规模将增至140.8亿美元。
另据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超过800家企业或机构正在研发eVTOL产品,其中,新能源车企正在成为重要参与者。
比如,小鹏汽车旗下的小鹏汇天已公布了多款飞行汽车,其中,旅航者X2近日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正式完成首飞;广汽集团推出分体式飞行汽车 GOVE;吉利科技旗下沃飞长空首款飞行汽车也在近期完成首次公开飞行……可以预见,飞行汽车试点示范进展会成为吉利汽车今后财报的关注点之一。
虽然上述市场有众多参与者,且行业整体处于技术开拓期,谁会领跑仍然存在众多不确定性,但聚焦吉利汽车,其也有较为显著的突围优势。
深入来看,在“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中,未来的交通体系、卫星频率轨道资源是基础保障。而作为中国首家“一手造车、一手造星”的科技型企业,吉利汽车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据悉,目前,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的建设进度已经达成了27.8%,是Space X星链计划的2倍还多,功能更为丰富。
此前公司还宣布,将于2024年初发射包含“吉利银河号”卫星在内的11颗卫星,助力“天地一体化”生态再升级。至2025年,吉利将完成星座一期72颗卫星组网部署,为全球用户提供双向卫星应用服务。
回顾来看,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之初,吉利汽车等传统燃油车企,曾面临新能源产品未起势,燃油车已“断代”的窘境。而凭借深厚的技术研发沉淀和管理运营经验,如今其已经重返舞台中央。在这一基础上展望未来,从算力到想象力,汽车形态进化的故事,还远未至终局。
作者:好蓝不灵
来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