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领跑,特斯拉推迟发布,中国Robotaxi赢了?

@港股研究社原创

作者丨再见CBB

关于无人车和自动驾驶,在北大新工科国际论坛上,百度CEO李彦宏曾这样评价:“特斯拉选择的路径是自动化程度的渐变,而百度选择的路径则是自动驾驶行驶范围的渐变。”

如今,这种渐变已经积累成为现实,并且来得似乎比想象中更快了一点。7月,百度旗下的无人出租车“萝卜快跑”引发了广泛关注,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百度萝卜快跑率先落地,特斯拉却推迟发布,中国Robotaxi赢了?

受这一消息驱动,7月9日起,百度股价持续拉升,截至7月12日午间,百度股价升至99港元,涨幅超14%。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特斯拉却推迟了Robotaxi的发布,导致股价下挫超8%,一夜之间市值蒸发709亿美元。

在这一轮的无人驾驶领域的“东升西落”中,百度何以拔得头筹?萝卜快跑又如何撑起百度的未来?和美国的科技巨头相比,中国的企业为何能够率先取得无人出租车的商业化的成功?

01、智能驾驶“chatgpt时刻”来临,百度率先交卷

事实上,深究中国的智能驾驶,可以上溯至2013年。

彼时的中国互联网,仍然沉浸在移动端业态兴起的“狂热”之中:微信用户增至3.55亿,腾讯在社交娱乐领域全面发力;马云成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着手打造阿里巴巴集团的电子商务体系;

而作为BAT中的前辈,百度却在此时选择了“押宝”人工智能,建立 IDL 实验室(Institute of DeepLearning),布局深度学习。同年,基于该实验室,百度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成立。20013年,百度大数据实验室(BDL)和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SVAIL)成立。与IDL一起,共同构成了早期的百度AI研究院。2017年,百度推出Apollo计划,开放自动驾驶平台。

与所有的AI公司一样,百度也经历了一段从辉煌到黯淡的波动时期。在2017年—2018年,百度为投资者描述了一个美好的AI与自动驾驶的未来,市值接近千亿美元。

后来,投资者们发现,虽然百度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却仍然面临着商业化的难题,百度所描绘的L4级无人驾驶迟迟没有出现,最终公司股价一路震荡下行,接近腰斩。

然而事实证明,李彦宏的眼光确有其独到之处。十年过去,时代的浪潮从互联网转向了AI。百度的投入在2024年得到了兑现:

5月15日,百度Apollo正式发布旗下第六代无人车车型,同时公布相关数据:截至2024 年一季度,萝卜快跑累计服务超600 万次,并实现了7×24小时全天候运营。

随后,萝卜快跑在武汉市的无人驾驶订单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并且在北京、长沙、重庆、深圳、上海等地开展了试运营,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积。

在技术和数据层面,截至目前,百度Apollo积累超4600项自动驾驶专利族,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族数、专利价值度均位列全球第一,L4级自动驾驶运营测试里程累计超5000万公里。

率先落地+技术优势,百度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企业,订单量和服务范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

因此,我们不妨进行一次类比:在2019年,OpenAI推出的Chatgpt引爆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市场,开启了人工智能浪潮;而如今的百度也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和数据优势,推动萝卜快跑率先落地,让无人驾驶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Chatgpt时刻”。

02、萝卜快跑,能否撑起百度的未来?

如今,摆在百度和萝卜快跑面前的,是一片万亿级别的赛道。据太平洋证券预测,在2025年和2030年,中国Robotaxi的市场规模分别有望突破1.18万亿元和2.93万亿元,将成为市场空间最大的自动驾驶场景之一。

而此前,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王云鹏就曾透露,萝卜快跑目前的目标,就是在实现1亿公里的测试和运营里程之后,还要实现1个亿的收入、1个亿的利润。也就是说,目前萝卜快跑的目标仅仅只是整个Robotaxi市场的万分之一。

既然有着如此庞大的市场空白,想入局的玩家就必然不止一个。以特斯拉、谷歌旗下的waymo、滴滴、华为ADS为例,分别代表了Robotaxi领域的四种势力:新能源车企、AI科技巨头、传统网约车平台、智能驾驶服务商。

从这种分类角度来看,百度其实与谷歌类似,具有较强AI科技背景。但是,根据百度早期的设想,百度Apollo的商业化路径其实有三种:一是为车企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二是百度造车,端到端地整合百度自动驾驶方面的创新;三是共享无人车。目前来看,百度似乎找到了三种业态中的平衡:与江铃新能源合作造车、深度整合百度在自动驾驶与地图方面的优势、最终以出租车这一“共享”的形式落地。

而从盈利能力的角度来分析,据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负责人陈卓的介绍,2023年初,萝卜快跑运营规模较小,每辆车跑一天都处于亏损状态。但是随着时空覆盖和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再加上第六代车型成本的降低,萝卜快跑营收增长了9倍,亏损减少了一半。目前萝卜已经非常接近收支平衡的临界点。

财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4年Q1,萝卜快跑供应的自动驾驶订单约82.6 万单,同比增长25%。李彦宏也曾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萝卜快跑预计将在2024年底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

对此,虽然瑞银、招银国际、中信等机构都对百度给出了“买入”评级,但同时也提到了一点:虽然萝卜快跑业务进展顺利,但相关概念逐步转化成收益将需要时间。萝卜快跑达到盈亏平衡点尚且需要一段时间,之后的盈利还要等待更久。从这个角度来看,萝卜快跑的确能够撑起百度未来的业绩增长,但是具体实现的时间点和对业绩的提振程度,还是要看实际的运营状况。

03、特斯拉推迟、Waymo裁员,为什么中国Robotaxi能够率先落地?

然而,无人驾驶在中国市场火爆的背后,全球背景下的自动驾驶行业仍然面临着商业化依旧困难,相关投资撤出的问题。

以美国为例,2022年,美国自动驾驶公司Argo AI官宣倒闭;2023年,谷歌旗下Waymo裁员80人;2024年5月,无人车独角兽企业Motional重组裁员40%;7月,马斯克宣布推迟Robotaxi车型的发布。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无人驾驶市场发展已经从初期的狂热转入冷静。然而,从事实出发,无论在芯片、算力等AI基建的供给,还是技术上的研发,美国的无人驾驶均领先于中国,但是为什么会是中国的无人驾驶率先实现商业化?主要原因有三点:

1.全面的政策支持催化行业发展

7月3日,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公布;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赛可智能、百度智行、AutoX、小马易行获批上海运营资格。7月8日,北京市发布《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进一步放开相关限制。

在坚守安全有序的原则之下,更为简化和便利的政策使得中国无人驾驶从测试验证到商业化试点的过程环节所消耗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节省,从而大大加快了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2.丰富的应用场景提供数据支持

以北京为例,目前中国无人驾驶已有的应用场景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小巴、接驳车、配送车、环卫车、巡逻车、货运重卡、零售车等8种场景。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意味着能够提供更多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数据样本,从而加速底层模型和算法的优化与迭代,放大技术进步与商业化应用之间的飞轮效应。

3.完整的产业链提供规模化基础

在技术层面达标之后,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和制造来控制成本,也是所有自动驾驶企业必经的一环,而中国拥有软件开发、硬件制造、定位设备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完整的生产链条更方便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从而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完成商业化的推广与应用。

百度萝卜快跑率先落地,特斯拉却推迟发布,中国Robotaxi赢了?

细看Robotaxi如今的发展历程,和其实和当时网约车行业的崛起相差无几:第一步:造车、争取政策支持;第二步:加大补贴、争抢市场;第三步:规模效应显现后,开始盈利。也就是说,Robotaxi从无到有,技术的差异已经不是最关键的问题,能不能跑通商业化,非技术的因素是未来所有无人驾驶企业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过渡期的成本和营销费用的负担、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消费者的认可度,都为Robotaxi能否最终盈利蒙上一层纱。但可以确定是的,Robotaxi想要赚钱,除了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Like (0)
Previous 2024年7月17日
Next 2024年7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