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出行一客,作者:李皙寅,编辑:施智梁,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中国民营火箭首次海上发射任务成功。
9月5日傍晚17时34分,星河动力航天公司在山东海阳及附近海域,借助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将天启星座21星~24星共四颗卫星送入800km预定轨道。
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是星河动力自主研制的四级轻型商业运载火箭,其一、二、三级采用固体动力,四级采用轨道控制和姿态控制一体化液体动力。运载火箭直径1.4米,全长约20米。
星河动力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称,此次发射是全球首次无依托陆海通用机动平台发射,全球首次固体火箭海上无导向热发射、国内商业航天首次进入800km倾斜轨道。
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是星河动力航天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轻小型运载火箭,致力于为低轨小卫星提供质优价廉的快捷发射服务。此次海上发射之前,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已顺利完成8次商业发射,保持着100%的发射成功率。
本次发射的天启星座21星~24星是由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低轨数据采集卫星,是“天启星座”的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乘客”杭州亚运会电竞吉祥物梦梦,坐着火箭飞上天空。
在业内看来,本次民营商业火箭海上成功发布的意义十分多元。维洲科技创始人、中国宇航学会会员姚明华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解释称,这有助于国际间商业航天合作,补充了中国海上发射缺口,降低了残骸落区的风险,让商业航天有鲇鱼效应,未来卫星发射频率有望越来越高。
海上发射利与弊
大陆广阔,为啥特意去更复杂的海上发射火箭?
自2019年6月,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中国首次完成海上进行航天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射技术的国家。
国际上海上发射研究已久,自20世纪中期美国、俄罗斯,挪威、乌克兰、意大利等国家在不断尝试海上发射,但一开始多以失败告终,目前可以实现海上发射的国家为数不多。
本次商业火箭的发射成功,更有效地带动了国际间的商业航天的合作,中国由此多了一个为合作国家提供卫星入轨的便捷方案。
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助推器、一级和整流罩等分离体会坠落。为此,火箭发射场周边,都会设置火箭残骸落区。伴随经济及城市化扩张至今,上述无人区已经逐渐有了百姓生活。
相比之下,海上发射的发射点很灵活,航区和残骸落区大多是公海。无须像地面发射一样,需要专项调整火箭飞行轨迹,绕开城镇,也无需再提前疏散相关区域的老百姓,提高了安全性。
同时,这种具有在海上大范围移动能力的发射平台,理论上可以移动到赤道附近发射,这一方面可以利用地球自转速度,节约推进剂从而提高火箭运载能力;还能让小倾角的卫星以更小的能量消耗,提高在轨寿命。
海上发射有灵活性强、任务适应性好、发射经济性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低轨道卫星以后会选择海上发射。姚明华认为,这将改变以往的一天一次或多天一次的频率,实现一天多次。
海上发射也有新的挑战。比如,海上环境复杂,盐雾、霉菌会直接影响运载火箭和实验条件;再比如,海上发射时,晃动角度大,响应火箭和发射架的稳定。
在商业航天发射需求的蓬勃的背景下,海上发射平台被视作陆上发射方式的有益补充。
中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有啥作用?
此次卫星发射地山东海阳,位于胶东半岛南端,因地处黄海之阳而得名。
海阳东方航天港,是中国第五处火箭发射地,也是中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近年来,其先后完成了国内首次海上发射和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首次“一站式”海上发射、首次近岸海上发射和首次海上热发射等。
海阳正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已累计签约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263.7亿元,涵盖了星箭研发制造、空天信息应用、航天文旅产业等多个领域。
如今,公众对航天热情度极高。在此背景下,2022年海阳实现了近岸发射观礼,2023年7月还开放了科普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
据东方航天港集团文旅负责人章义钊介绍称,航天科普教育基地项目运营后,既可以在火箭发射期间为海上发射提供测发指挥、飞行控制、通信保障等全方位服务保障功能,又能在非发射期间向公众开放,成为游览体验馆。
未来游客还可以在此观看真实火箭发射船,体验火箭出海前流程,甚至走进火箭厂房,亲历火箭总装场景。
在姚明华看来,东方航天港的多次发射,补充了中国海上发射的缺口。海上发射平台大多由打捞船改装而成的,这一方面可以缩短建造周期;另一方面,它的隐蔽性更好,长得像捕捞船,可以迷惑他国卫星侦察,从而实现隐蔽及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