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祺出行大跌:现在谈Robotaxi概念股是不是太早了?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有人说Robotaxi就像当年汽车换马车,是生产力的进步,是历史的更迭。

真的如此吗?

人们有疑问,市场也有疑问。

你看市面上主打Robotaxi概念的企业,有几家是持续向好的?

百度股价也在波动,也跌破了90港元。市面上也有传出萝卜快跑停运的消息,虽然很快被官方否认,但也有媒体人表示打不到车。

总之,Robotaxi这波温度降下来了。

上市不久的如祺出行,定义自己是一家“出行科技与服务公司”也想打Robotaxi牌,结果呢,股价从高点40港元,直接崩到18港元,最低点甚至来到17.1港元。

显然,投资人在用现金投票。

如祺出行这次IPO很有意思,先是股价破发,而又有资金不断买入,趁着舆论场主播一波Robotaxi的声量,节奏点卡的完美。

可谁没想到,Robotaxi落地炒得越火,反噬来得也就越快,市场反应过来后这么一冷静,于是股价就唰唰往下掉。

二级市场上的网约车平台,其实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滴滴在上市以前,其他网约车平台看起来都似乎还能打,可一旦滴滴再上市,也就自然原形毕露了,也就只能靠蹭蹭热度,吹一波Robotaxi业务。

Robotaxi是“画饼”,网约车才是价值基本面

市场上的投资者,听故事听了这么多年,真金白银买来了多少教训,只有自己心里知道,从曾经的区块链、到比特币,再到今天的Robotaxi,大家都看得明白。

所以,故事讲得再好没有用,饼画得再圆再好看,也不如变成营收利润来得实在。

Robotaxi落地可不可行?当然可行。

这波Robotaxi为啥火?还不是因为百度预计2024武汉能盈亏平衡,2025年能盈利?老实说,这个饼画得很大,于是只要跟Robotaxi沾点边,大家都想来蹭一口。

可问题是,市场是要看到利润的。

这年头,投资人都很谨慎,不见兔子不撒鹰。

按照百度Robotaxi进展最理想的情况,也到26年才能在财报里看到Robotaxi业务的盈利能力。所以,现在搞概念没有出路,市场在意的是,这个吹得花里胡哨的业务能不能真的带来钱。

如祺出行的业务能搞钱吗?能,但还远远不够。Robotaxi呢?还是在画饼,甚至连网约车业务的盈利还在画饼。

根据招股书,如祺出行84%来源于网约车服务,而且没有实现盈利,所以,招股书里也在讲一个“未来增长”的故事。

怎么讲这个故事呢?

2021到2023,如祺出行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42.6%,还有一点,同期公司毛利率分别为-24.2%、-10.7%、-7.0%,由于成本下降毛利率改善。

也就是说,平台营收是有成长性的,毛利率也在变好。

可利润呢?

2021到2023,如祺出行三年净亏损分别为6.85亿元、6.27亿元、6.93亿元,合计净亏损超过20亿元。

我要是平台高管,拿着这份招股书去路演,心底也真的没什么底气。

网约车平台,亏损的原因无非就是两种:补贴烧钱太厉害,司机分走了更多的钱。

如祺出行的成本结构里。占比最高的是司机服务费,2021年占比93%,2022年占比85%,2023年占比77%。所谓司机服务费,其实就是网约车司机的收入。

所以,2023年平台的营收增长这么多,其实还是提高了抽成,降本的效果并不明显。

怎么能降本呢?最终的答案还是在于Robotaxi。

总之,如祺出行的高管们到头来还是得讲一个“成本结构巨变”的故事,只是经历过最近这波Robotaxi的风波,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也意识到,Robotaxi要规模,还要走一段很长的距离。

如祺出行被低估了吗?

现在大吹特吹Robotaxi的网约车平台其实都自动忽略了一件事儿,就是做Robotaxi这个生意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

有媒体做过测算,萝卜快跑的单车成本达48万元,出租车行业8年强制报废每天的折旧成本高达164元。

假设48万的成本是准确的,而且如祺出行能够做到百度一样的成本水平,那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

目前跑得较好的萝卜快跑,武汉运营车辆不过1000辆,我们按1000辆计算,后续要普及20个城市,那么就需要2万台。

一台成本48万,2万台的成本是96亿。

也就是说,如果要初步有规模投放,需要近百亿的资金。显然,Robotaxi规模化的成本不是普通网约车平台比拟的。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的网约车平台,很多车辆都是有司机购买车辆,平台只是运营调度,这样一来,平台的模式反而没那么重。如果是平台购买车辆,那么司机相当于要给平台交租金,现金流也有保证。

可是,未来的Robotaxi是不需要司机的,也就是说车辆是平台的资产。

啥意思呢?就算到了Robotaxi大规模落地的时候,平台也要烧一大笔钱去做资产投入。这个时候,网约车这个相对较“轻”的商业模式,就变成了妥妥的重资产生意。

到时候,这个生意还香不香?

可能并没有那么香,毕竟到时候,这些重资产折旧是会真切地影响利润的。到时候最难受的可能还是规模不大的网约车平台,比如,如祺出行。

一来缺乏规模效应,营收如何覆盖支出是个问题,会特别考验资金上的流动性。二来后续的盈利可能也并不容易实现,这对于二级市场的估值定价影响可能更深。

资金考验这个不必多说,简单一算就能明白,我们重点来聊聊估值。

天眼查APP融资信息显示,1月份如祺出行曾以5%的股份对价转让给广汽工业集团。当时的估值是54亿人民币。

现在来看,当时的估值确实有点高了,按当前的股价计算,如祺出行的市值也不到40亿港币。

那么,如祺出行真的被低估了吗?

也许并没有。

一个原因在于技术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萝卜快跑有百度自己的技术,而如祺出行从技术上讲,无论是广汽埃安还是如祺出行自身,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力可能还不够有竞争力。

就算股东里有文远、小马、滴滴,但人家只是为了将来给你卖技术,出行平台又不是只有你如祺一家,技术能卖给你,也能卖给别人,到头来还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估值的定价权。

说到估值,这次如祺出行募资净额为9.692亿,按招股书的说法是,40%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运营服务的研发活动。9.692亿的40%,也就是不到4亿港币。

在自动驾驶这个需要大量资金的赛道,4亿港币投入研发能研发出来个啥?

这一点还是让人比较好奇的。

总之,一家企业的业务上没有出现大的变量,如果外部环境稳定的话,那么二级市场的估值逻辑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的。

Robotaxi的确是网约车行业的一个很大变量,但对于如祺出行来说,这个变量不一定是优势。

我还是那个观点,当下这个市场环境,估值跟业务逻辑强相关,跟财务能力相关。Robotaxi一天不能给财务带来盈利作为回报,那么,相关投入所带来其实都是一种“负资产”。

不可否认,像当初电灯取代煤油灯,汽车取代马车一样,Robotaxi会替代现有的网约车体系,给人们带来更便宜,体验更好的出行服务。

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就当下而言,Robotaxi仍处于技术验证落地阶段,离真正的技术、商业层面的爆炸还差得远呐……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Like (0)
Previous 2024年7月25日
Next 2024年7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