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萝卜快跑们取代传统网约车还有多远?

人类对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恐惧”由来已久,科幻小说很喜欢渲染这种情绪。小说中的它们神通广大,不仅挤兑了人类的劳动岗位,还想将人类取而代之,典型如美国科幻小说大师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人类最终和人工智能爆发了世界大战,文明涂炭。

当然,现在的人工智能远没有厉害到这个程度,但很多人已心存隐忧。近期由萝卜快跑引发的巨大争议,就是一个例子。

距离萝卜快跑们取代传统网约车还有多远?

图源:网络

萝卜快跑是在国内众多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约车)中的一个品牌。滴滴、小马智行、AutoX、文远,以及广汽旗下的如祺出行,上汽旗下的享道出行等公司也有布局Robotaxi业务。

早在 2020年,萝卜快跑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长沙、合肥、阳泉、乌镇等多个城市开放运营,但一直没有太多人关注。小马智行在重点投放的广州南沙也鲜为人知,也没多少人讨论或者乘坐过。萝卜快跑们“ 出圈”,要从一桩交通事故说起。

萝卜快跑“丑事传千里”

7月7日下午,有武汉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街头与行人相撞。据称被撞路人受了轻伤,百度的回应是“车辆在绿灯亮起启动之际,与一名闯红灯人员发生轻微接触。”

距离萝卜快跑们取代传统网约车还有多远?

图源:网友视频截图

这一撞让萝卜快跑关注度暴增,不仅市民对Robotaxi兴趣大增,媒体的报道也呈爆炸式增长,还有不少人闻风试乘,一尝无人驾驶的前沿体验。7月10日,“萝卜快跑订单疯涨”登上了微博热搜,一度出现试车的人太多造成运力不足,有用户等了一个小时都等不来一趟车。

有媒体记者这样描述试乘感受:车内的环境非常干净无异味,可以在车上看自己喜欢的视频和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没有隐私顾虑,不用担心有司机向你搭话,是“社恐”福音。

在车辆的行驶方面,不少乘客反映萝卜快跑比较像“熟练的新手”,虽然车开得比较慢但很稳,不会突然急加速急减速,没有晕车问题。Robotaxi车上的安全性配置也比较先进,雷达多,能更快地对路面做出反应,有的乘客称“右侧的车稍微压线,车子就会马上减速”,不像一些老司机会乱变道、违章甚至疲劳驾驶。

360创始人周鸿祎也在武汉体验了萝卜快跑。周鸿祎称萝卜快跑起步有些慢,不过拐弯的感受和真人司机差不多,变道也很流畅;到目的地后,屏幕上还会显示车后方情况,提醒乘客如果后方来车不要开门。

距离萝卜快跑们取代传统网约车还有多远?

图源:周鸿祎社交媒体

因此,即便最近Robotaxi每公里价格已经涨到了和传统网约车持平,仍有不少人给出好评。数据显示,武汉市民对乘坐全无人驾驶车出行服务满意度,普遍较高,萝卜快跑APP用户满意度评价达4.9分,其中5分满分好评占比高达94.19%。

不安的情绪在蔓延

Robotaxi的自动驾驶水平,无疑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技术的积累不断提升。当前试运营城市有乘客反馈“打不到车”的问题,加大车辆投放也很容易解决。

另一方面,萝卜快报的“火爆”也使得本就暗流涌动的网约车市场更加焦灼。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预警信息显示,多地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或者远超实际需求。

现在连无人驾驶也下场“抢饭碗”,部分网约车从业者更加为生计担忧:“难道网约车司机们真的要失业了?”这种真实的忧虑一度蔓延开来,演变成小范围的抗争。

距离萝卜快跑们取代传统网约车还有多远?

图源:武汉市建设汽车客运公司

6月20日,武汉市建设汽车客运公司发表的《巡游出租车已到死亡边缘》, 指控萝卜快跑“抢底层人饭碗”,科技让底层人吃不饱。

7月17日,有男子在武汉街头举牌逼停正在运营的萝卜快跑,称其违反道路交通法,还存在安全隐患。

7月15日,一名浙江杭州的网约车司机在萧山机场附近拉横幅:“萝卜快跑远离杭州”。

“无人驾驶不是社会趋势,我们网约车带动了多少社会内循环经济,我们吃饭、充电、修车、买车,我们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面对来势汹汹的Robotaxi,网约车司机们是真慌了。

谈“取代”,可能言之尚早

根据Robotaxi企业相关人士的看法,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成熟期应该会在5到10年后。但市场成熟只代表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成为常态,并不意味着能将传统出租车、网约车全部淘汰。

首先是成本问题。

当前Robotaxi的运营成本比传统网约车、出租车高。传统的网约车、出租车的成本由人力、车辆、燃料(电能)和交通费等几个部分组成,而Robotaxi大幅度省去了人力成本,但又要加上高精地图、服务器等附加成本。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预计到2026年,Robotaxi的成本将显著下降至2.1元/公里,到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1元/公里;但早在2019年载人出租车的成本已经低至1.7元/公里,现在更多从业者选择电车作为运营车辆、电车的电耗又在不断降低,传统网约车的每公里成本已经低于1.7元,依然保持着对Robotaxi的成本优势。

技术上,通行效率低和自动驾驶可靠性的问题,会让一部分乘客放弃Robotaxi。

当前萝卜快跑的自动驾驶定义为L4级别的无人驾驶,基于大模型学习规划路线并利用摄像头、雷达等进行路面识别。这套自动驾驶系统不需要担心车子不熟路、走错路,毕竟这是L2+级别的智能领航驾驶都不会出现的低级错误,大家真正担心的是它是否能应付复杂多变的路面状况。

答案是否定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车辆会严格按照执行道路交通法,在一些路段中严格保持限速开车,哪怕周围的车流已经提速了它也“我行我素”。在拥堵路段Robotaxi“过于谦让”,变道也不够积极灵活,旁边车辆有并线意图它就会减速甚至急刹车,最终的结果便是通行效率太低。有一些乘客反馈在高峰时段,萝卜快跑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要比传统网约车、出租车慢一倍以上。

另有媒体报道,萝卜快跑会因为路上有一个较大的麻袋“挡路”而长时间停车等待,也曾因调头难以汇入车流直接停车造成后车拥堵。这不仅浪费了乘车人的时间,也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距离萝卜快跑们取代传统网约车还有多远?

图源:@蒋飞Talk

由此可见,自动驾驶最大的挑战不是马路,而是来自马路上的其他交通参与者。当前去高精地图、端到端大模型等新智驾技术只是开始展露头角,仍需要持续优化,想要得到真正聪明的自动驾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不过上述成本和技术问题,都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最棘手的恐怕还是未来对就业的冲击。

蔚来李斌认为:“‘解放精力、减少事故’是智能驾驶真正的社会价值的创造。而不是把今天那么辛苦的专车司机、出租车司机,把他们的工作搞没了,真正的价值是要把事故减少,把开车的精力可以解放一些,不要那么累,而且更安全。”

如果按照Robotaxi的技术路线发展下去,取代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只是时间问题。城市的管理方固然也不会让数百万人就此丢掉饭碗,在发展新技术的同时为庞大的传统岗位留有喘息的空间是一种合理选择,比如ETC出现后依然保留了一定数量的人工通道,能提供就业岗位,也能灵活应对不同车辆通行的需要。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当满大街都是Robotaxi,就迎来了共享出行时代,买车的人少了,很可能会对汽车产业造成冲击,到时候影响的就业岗位就不单单是网约车司机了。汽车产业往往是地方的经济龙头,政府在给自动驾驶出租车开绿灯的同时,也需要平衡和车企之间的利害关系。

人和Robotaxi之间的权责问题也还有很多需要厘清的地方。

最近出台的《北京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稿)》中规定:“车内有驾驶人的,依法对驾驶人进行处理;车内无驾驶人的,对车辆所有人、管理人进行处理”。

但Robotaxi的自动驾驶已经达到了L4级别,车内的安全员绝大部分时间都不需要驾驶车辆,能不能算驾驶人,是值得讨论的;事故中车内安全员需要负全责还是主责甚至次责,对交警的执法判断力也有高要求。

对远程安全员产生顾虑的人也不在少数。按照北京的规定,车内无安全员时可对管理人追责,那远程安全员算管理人吗?

另据大风新闻报道,萝卜快跑目前一个远程安全员监控3-5台车,如果车辆出事故的时候恰好安全员在接管另一台车,事故车乘客的安全如何保障?“管不过来”时其他车的安全员来“帮一把”,算不算越权?出事了谁担责?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均需要监管机构和Robotaxi企业共同作出细致的解答。

最后,当前的Robotaxi还有着诸多属于基于自动驾驶连带的“天然缺陷”,短时间内难有解法。

萝卜快跑在武汉运营区域内并非“招手即停”而是车辆在固定的站点之间运行,乘客只能在任意一个站点上车,并在任意一个站点下车。

比起网约车,萝卜快跑更像无人公交车,始终不如人开车那般自由。

距离萝卜快跑们取代传统网约车还有多远?

图源:网络

为了安全起见,萝卜快跑的乘客也只能坐在后排,副驾座席无法使用,就连副驾车门都是无法打开的,为的是防止乘客在行车过程中误碰方向盘。另外,孕妇、怀抱式婴儿、70周岁以上的老人以及患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身体不适者禁止乘坐Robotaxi,60周岁以上老人需要子女陪同,未满18岁也需要监护人陪同才能乘车;在乘客所携带的行李数量、尺寸上,萝卜快跑也有一定规定。

综上所述,暂时还看不到Robotaxi全面替代网约车司机的那一天。

时代巨轮滚滚向前,以变化求生存

Robotaxi对网约车行业造成一定冲击,是板上钉钉的。除了北京,上海等,近日广州也拟立法支持无人驾驶出租车、公交车业务,在广州试行多年的萝卜快跑、小马智行,看到了“转正”的机会。自此国内的一线大城市,基本已经为Robotaxi的进入开了绿灯。

车企方面,除了开头提到的国内公司,国外的Uber、通用汽车、特斯拉等,也瞄准了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磨刀霍霍。自动驾驶作为未来解放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领头羊,运用在运营车辆上是必然的。

尽管科幻小说中大部分结局都是机器人输给了人类,《沙丘》中人工智能甚至永不翻身,但在现实中,被机器取代的岗位可太多了,从车间工厂到清洁工人,机器人比人干得更快更好。

其实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出现,或许就是百余年前,汽车取代马车的前奏。那时候大家都说,车子都能自己动了,不需要马了,车夫怎么办?这是科技进步必须经历的阵痛。

但社会的管理者理应能做到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同时保障底层就业人口的利益,展现出高于百年前的智慧和手段,让“阵痛”不那么痛,甚至无痛。

至于Robotaxi的相关企业,既可能享受到科技创新的巨大红利,也要有接受被舆论拿在放大镜下看的气度。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时代巨轮滚滚向前,如何让技术的进步惠及所有人,需要更多集体的智慧。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Like (0)
Previous 2024年8月12日
Next 2024年8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