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中国平安静待市场重估

从“渔村码头小公司”发展到“十万亿资产级别巨无霸”,中国平安凭借领先的战略洞察力和超强的战术执行力,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企业上百年的路,成功为中国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综合金融集团。

直到现在,这家企业依然以“始终在路上”的姿态不断革新进化,在百年未有的变局中继续融入时代、服务中国。

01始于金融,但不止于金融

总资产超12万亿,A股市值逼近8000亿,拥有2.3亿客户,超7000个线下网点,超130万销售服务队伍人数,集齐了包括保险、银行、信托、证券、资产管理和基金在内的所有金融牌照,自2019年起连续6年蝉联《财富》世界500强全球保险企业第1位。

在整个金融领域,中国平安的能力与地位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公司今年以来的表现:

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归母净利润746.19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寿险及健康险、财产险以及银行三大核心业务保持增长,三项业务合计贡献了795.65亿元的营运利润,同比增长1.7%,这是数量的增长。

相较于利润,新业务价值更能体现一家险企的未来潜力,而中国平安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223.20亿元,同比增长11.0%,新业务价值利润率则提升了6.5个百分点,这是发展质量提升最有力的证据。

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中国平安静待市场重估

把视角进一步放宽,其实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的发展特征在中国平安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

比如渠道,过去公司主要是单一代理人渠道,现在变成代理人、银保、社区网格渠道多渠道发展,今年上半年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0.8%,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0%,规模和效率都在提升。

再比如投资业务,上半年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5.2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2%,数量在增长;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2%,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质量在提升。

平安的金融很强,但金融却并不是平安现在最大的看点。

早在多年以前,公司就着手布局医疗健康和养老业务,到目前已经成功搭建起一个成熟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闭环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项业务并非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可以通过相互协同配合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加客户粘性,最终实现“1+1>2”,最典型的就是医养业务对金融业务的赋能和提携。

截至2024年上半年,平安个人客户数2.36亿,其中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4.9%,留存率高达97.8%,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68%,很多客户都是因为对医疗养老服务非常满意才购买的寿险产品。

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中国平安静待市场重估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全面起航,中国平安正在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02紧贴时代,抓住主要矛盾

不断跟随时代的节拍来调整自己的发展姿势,这是中国平安与生俱来的基因和传统,也是公司能持续穿越周期的密码。

上世纪八九十时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国家需要能在市场经济舞台上破冰的金融企业,平安承载这一使命,在深圳蛇口应运而生。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面起航,对各种金融服务的需要与日俱增,平安于是开启横向外拓,发展多元综合金融。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整个金融市场的基本盘已经做大,发展要求转向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洞察到这一变化的中国平安开始全面拥抱科技,巅峰时每年投入几百亿研发费用。

现在是时代的又一次转折和拐点,一方面,国家政策全面转向以人为本;另一方面,老龄化社会已经不期而至。

据国家卫健委测算,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老龄化社会的服务与保障就成了接下来中国社会最重大的课题之一,这一点从二十届三中全会最新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也能窥见一二。

养老和医疗都是《决定》重点提及的领域,明确表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同时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与此同时,在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时,提出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可见养老也已经成为金融工作的五大方向之一。

综合所有这些来看,把金融、医疗、养老打通并融合的平安无疑又一次抓住了时代的主要矛盾。而公司现在所做的工作,也都是当下中国社会最迫切需要的。

比如推动医疗资源平衡与共享。

平安通过打造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将线上线下的医疗资源紧密融合,打通了院内院外的服务壁垒,既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多元化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短板。截止到目前,平安通过整合供应方已经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药店数达23.3万家。

再比如拓宽养老保障产品的供给。

平安旗下的平安养老险早在2016年就已成为首批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等领域也都深度参与。截至2023年底,平安养老险累计为3万家企业、527万企业参保职工提供年金受托管理服务,年金管理资产规模领先整个行业。

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这条路上,平安可以说走的越来越宽,也越来越深,但这显然还不是终点。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此前曾不止一次的表示,改革没有完成时,将持续深耕打磨各渠道的高质量转型之路,深化医疗养老战略。

一切商业的起点都不是为了赚钱,但只要能切实解决问题和痛点,赚钱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当我们谈论中国平安的社会价值时,切不可忽略公司的经济价值。

03万事已备,静待市场重估

把目光投向历史的纵深,1992年-2022年这三十年,中国平安利润的复合增速高达27%,不仅远超整个金融行业的17%,甚至两倍于同期的中国GDP复合增长率(14%)。

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中国平安静待市场重估

自上市以来,中国平安在A股已累计分红近3000亿,以2023年分红和当下股价计算,公司股息率高达5.8%,是中国人寿的4倍,中国人保的2倍,同时也遥遥领先于目前A股3%的平均股息率。

然而事情的另一面却是,中国平安在资本市场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估值溢价,反而被严重低估。

在A股,中国平安的PE只有约5倍左右,低于中国人保的7倍,仅为中国人寿的一半。在港股,中国平安的市盈率不到7倍,而同在港股的友邦保险PE竟然高达约20倍。要知道,中国平安目前的利润体量是后者的数倍,新业务的潜力也明显更大,两者市值却旗鼓相当,这显然不合理。

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股市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中国平安接下来随时可能迎来价值回归,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首先,“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模式现在来看是完全成立的,而且飞轮已经开始转动,很多业务都将逐步进入变现期,市场没有理由再犹豫和观望。

其次,平安所进行的战略布局是有明确增量空间的。以养老为例,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4亿人,带来的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3万亿元。换句话说,中国平安接下来所拥有的发展可能比之前还要大的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国内资本市场已经明显从博弈短期增速转换到关注现金流、股东回报以及安全边际,长江电力一骑绝尘就是最直接的信号。

目前银行股已经完成一轮行情,大金融板块接下来很可能轮动,同样具备稳健盈利能力的险企完全有机会获得核心资本青睐,而中国平安恐怕是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标的。

换个角度来看,把责任担当与创造财富统筹兼顾,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还能回馈股东,像中国平安这样的企业,不也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吗?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0)
上一篇 2024年8月27日 17:04
下一篇 2024年8月27日 17: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