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热下的支付工具出海,用户数据仍是高度敏感的核心议题。
@新熵 原创
作者丨古廿 编辑丨九犁
支付宝早已是国人出境后首选的支付品牌,不过对于金融这一高敏感度领域来说,其出海并非一路坦途。
8月中旬,韩国金融监督院发布公告,有韩国“支付宝”之称的在线支付平台Kakao Pay,在未取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将用户个人信息跨境传输至中国的支付宝公司。
虽然支付宝是Kakao Pay的第二大股东,但是监管认为Kakao Pay的此行为可能违反韩国的《信用信息利用和保护法》,目前正考虑对其进行相应的制裁,Kakao Pay可能面临高额处罚,同时并将对其他移动支付平台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进行深入调查。
有跨境数据处理从业者表示:“对于企业出来来说,数据处理一直都是敏感问题,因此支付宝2015年出海时,主要通过股权+科技的方式,在东南亚市场打造了九个本地化合作支付企业,韩国的这一问题,是否会影响其他国家的监管变化并不好说。”
显然,这对支付宝的全球化布局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要知道支付宝出海正处于第三阶段的关键时期,即在海外市场落地本土化版本的“支付宝”,而金融领域的高敏感性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不确定因素。
重塑海外支付版图
关于支付宝的出海,蚂蚁金服国际事业群技术研究员熊务真曾介绍,支付宝出海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打通在线全球网络,实现全球买全球卖,解决电商平台淘宝和天猫的用户在线上支付的问题;第二阶段,目标群体为中国游客、境外居住的华人等;第三阶段,落地属于本地人的“支付宝”。
前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核心是天猫国际化,第二阶段是国人出境服务。目前来看,支付宝都已经顺利完成。不过这两个阶段的出海,说到底还是支付宝服务于既有的10亿国民用户,本质上并没有给支付宝带来更大的海外本土蛋糕。
因此,在第三个阶段,落地属于本地人的“支付宝”,才属于开拓新市场、新增长、做大海外支付蛋糕的真出海。
在这个阶段的初期,支付宝本地化的出海,主要是通过和本土化的电子钱包企业达成合作的形式完成。自2015年,支付宝与印度电子钱包Paytm达成战略合作以来,蚂蚁金服已在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本地钱包完成“1+9”的全球化布局。
当然,电子钱包的布局,并不能构成充足的消费场景。不过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真正的支付工具出海化可能才将要迎来浪潮。
市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776亿元,增长9.6%,好于一季度整体外贸进出口增速的5%,其中跨境电商出口额达到4480亿元,约占总出口额的7.8%。
作为跨境电商的副产物,跨境支付交易也在同步快速增长。据博通咨询的数据,2023年非银支付机构处理的跨境互联网支付业务笔数约为82亿笔,同比增长15.5%;交易规模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接近20%。其中,跨境出口电商通过支付服务商进行的收付款规模首次超过了1万亿元,同比增长11%。
2023年,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基于支付宝经验和技术之上的Alipay+成为备受关注的产品。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表示“我们希望通过Alipay+连接全球不同市场上的电子钱包,让每个人用一个钱包游遍全球;我们也希望用数字技术降低中小企业在跨境贸易的成本,让他们可以用一个账户卖遍全球。”
这意味着这一阶段支付宝的出海,开始从C端的电子钱包转向B端跨境商家的交易支付,彻底地收获海外网购用户。相较于过去的出海主要是挖掘国内10亿用户的出境服务需求,新的出海阶段,支付宝的重心侧重于深耕本地化的用户。
遭遇数据隐私风波
不过跨境电商热的利好之外,对于想要出海深耕本土市场的企业而言,数据隐私往往会成为企业发展不容忽视的一环。
以近期因为数据隐私问题,被韩国用户热议的支付宝事件为例。韩国在检查KaKao Pay进行的海外支付业务时,发现他们自2018年4月开始,每天向支付宝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累计达4045万用户的542亿件个人信息。
这些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Kakao账号、手机号码、电子邮件,以及银行账户余额、存提款、转账等明细。向支付宝提供这些信息,主要是Kakao Pay在苹果应用商店上架支付服务时,为了提供苹果所需的数据资料,委托支付宝关联公司对数据进行加工。
说到底,这件委托服务本质是对于支付宝数据处理技术,以及过去长期积累的支付相关业务能力经验的信任,更高效地完成在苹果应用商店支付服务的上架。因此Kakao Pay表示此举并未违法,称提供给支付宝的个人信用资讯,是基于与支付宝的业务委托合约。
同样的数据担忧问题,在支付宝此前出海中也曾发生。
比如2018年,有报道称,蚂蚁金服计划在日本推出面向日本消费者的智能手机支付服务。但日本的银行担心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而尚未同意合作。时任蚂蚁金服的国际业务负责人就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表示,公司“遵守各国规则,严密保护全球消费者数据和隐私”。
对于此事,支付宝当时回应称:面向日本人提供的智能手机结算服务将延期的报道,并非本公司正式公布的事实信息。包括本公司内部,以及合作企业在内,蚂蚁金服集团遵守各国规则并一直贯彻着对消费者信息和隐私的保护。
不过即便企业合规,但是支付作为金融业的基础设施,从金融安全、经济利益、行业垄断等多方面考量,受到各国的监管是必然发展问题。
同年12月,俄罗斯通过一项修正案,将“外国支付服务提供者”这一新概念引入立法,这个新概念特别指向中国微信和支付宝等外国支付公司,禁止其向俄罗斯公民提供转账服务。越南方面也曾因支付宝、微信支付和POS机等涉嫌“非法支付结算”被全面禁止使用。
可见,即使早在2015年支付宝通过入股和技术合作的形式,和印度电子钱包Paytm合作,在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落地了9个属于本地人的“支付宝”,但是时至今日,跨境支付行业的数据敏感性,支付宝依然需要摸索出平衡答案。
科技出海战略加速
过去支付出海,面临的是牌照难拿的难题。不过这些支付宝此前通过入股、并购等多种方式曲线完成本土化。眼下,当进一步深耕支付出海,来到技术出海的新阶段,跨国数据管理面临的考验,成为支付宝的新问题。
此前对于技术出海的模式,曾经和支付宝合作过的菲律宾金融服务公司Mynt的CEO Anthony Thomas表示:“支付宝对当地十几年的经验,怎么去做成功一个全球8.7亿人都在用的全球第一大电子钱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些赋能输出对于本地合作伙伴来说非常重要。”
这种技术能力的对外输出,也是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过去多次强调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金融企业的主要业务模式之一。
想要技术对外输出,形成一种业务模式,成为科技企业,也是蚂蚁整改以后坚持做的事情。早在IPO前夕,蚂蚁就已经进行了一轮更名,将蚂蚁金服正式改为蚂蚁科技集团,意在削弱金融属性,增强科技属性。
虽然一直到2020年,为蚂蚁贡献主要收入的,仍旧是微贷科技平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蚂蚁都是一家金融属性十分强烈的公司。不过在2024年的组织调整中,蚂蚁提出“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
技术化和全球化,成为蚂蚁新的战略方向,并将蚂蚁国际、OceanBase和蚂蚁数科分别成立董事会,独立面向市场。彼时有市场猜测认为,这三家公司可以看作是蚂蚁集团孵化出的“创业公司”,未来时机成熟后,或将进行对外独立融资。
以最早开启技术商业化的OceanBase为例,该数据库产品为支持支付宝“双十一”交易而生,独立后主要客户也是金融机构。截至2023年,OceanBase已经覆盖约70%的头部银行(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75%的头部券商(前20位)和65%的头部保险公司(前20位),来自金融行业的营收达2.7亿元。
8月份旗下创新板块内的OceanBase、蚂蚁数科均在近期完成新一轮融资。业内有观点认为,OceanBase是“替蚂蚁集团先行完成IPO,但OceanBase的问题是体量太小”,因此面向全球市场对外进行技术输出,或将可以完成蚂蚁集团科技属性上市的愿望。
韩国监管的最新风向标,无疑为蚂蚁集团的全球化征途再添一层迷雾。这也在提醒蚂蚁,在金融场景下的业务敏感性,即使只是技术输出,或许也将可能被错杀。但是这种不确定性的风险经验积累,一旦成功迈过,显然也将是支付宝出海的新财富。
可 以说,每一次跨越障碍,都是对支付宝全球版图的一次坚实拓展,更是对蚂蚁科技实力与全球化战略韧性的最佳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