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生
刚过去的 2023 年,对电商行业来说,这一年被称为“AI电商元年”。
“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就在不久前,马云曾这么说。
2023年9月,阿里就明确了“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重心。而在2023天猫双11发布会上,淘天集团 CEO戴珊在20分钟的发言中,提了20次AI,并宣布将向商家推出10款AI工具。
也是这届双11,大模型原生AI应用 ” 淘宝问问 ” 首次投入使用。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到一个背景,就是在2023年,拼多多的市值超过了阿里巴巴。
中国乃至全球电商的格局,正在发生新的趋势性变化。
从淘宝天猫、亚马逊、京东等“货架电商”代表,到抖音、TikTok等 “兴趣电商”代表,各大电商开始重拾低价武器。花最低的成本,促成最大的利润,正在成为电商行业竞争的关键点。
这种状态下,AI已然成为电商最大的抓手。
01 AI电商,都知道是机会
2023年是大模型爆发的一年,电商行业正在全面赋能AI技术。
目前,包括阿里、百度、京东、小红书、抖音、快手等都有布局。其中,阿里、京东等在6.18期间就已经开始运用AI技术,双11更是全部接入AI技术。
以京东为例,2023年7月其发布了AI大模型“京东言犀”。今年年货节,“言犀”支持了一项智能外呼的用户活动。这通电话的声音来自《舌尖上的中国》“御用”解说李立宏老师。这项活动带来的到站率提升了56%,下单转化率增幅达51%(对比未接通用户)。
节点财经研究发现,这项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效果,首先在于AI技术已经能够理解并响应用户的情绪变化,拥有了相当程度的“情商”,与以往只会简单标准回复的情况进步很大,很有人情味。
而且,AI技术已经拥有了相当程度的话语权决策能力。对于智能对话来说,判断什么时候接过话语权,在听者和说话者之间流畅、自然地转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比如打开抖音,点击“搜素”之后,在下方会出现“AI搜”的功能选项。该选项与综合、用户、视频、经验、商品、主播、团购等选项并列,用户通过“AI搜”检索,会得到一个智能搜索后的答案。
比如搜索“哪个品牌的零食好吃?”,AI会给出多个品牌的简介和特点讲解。从结果看,其搜素出来的内容应该是来自站内视频内容或第三方网站,实际效果一般。
阿里系的“淘宝问问”与抖音电商的“AI搜”类似,其测试版可以在淘宝站内搜索后弹出。向AI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淘宝问问给出了文字和视频链接,并给出了一定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信息及数据多来自淘宝站内,具有一定的可用性。
另外,由多个小社群、小圈层构成的社区电商小红书,也在内测其AI应用“达芬奇”。
节点财经使用后认为,“达芬奇”能够很好的回答各类生活好物问题,比如旅游攻略、美食攻略、地理和文化常识、生活技巧、活动推荐等等。当然,小红书作为社交平台,其对AI的应用更偏向于社交功能,这是其与传统电商的区别。
除了文字交互的AI应用,直播电商领域,各类“AI虚拟主播”的应用更为广泛。选好人物模板,以文字或录音的方式输入台词后,AI虚拟主播即可以逼真的语气说出带货文案,栩栩如生,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这方面可以看看百度。虽然其主营不是电商,但针对带货场景,也进行了相关的研发。2023年双11,百度生成式AI开启大规模应用,旗下的百度优选就凭借数字人直播带货模式,直播GMV同比增长了740%。
在体验过多家电商的AI技术后,总体来说,节点财经认为,以上几家电商的AI产品在中文语义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仍未达到颠覆性创新的程度。
另一方面,AI虚拟主播24小时无间断直播,成本低廉,但其存在缺乏互动、无法试用产品等硬伤,因此大多数品牌只是浅尝辄止,或是用于冷门时段的替播。
出现这种情况也不难理解,毕竟AI技术的爆发刚刚过去一年,真正落地肯定需要一段时间,但AI赋能电商这个大趋势已是不能逆转。
02 现在,AI能为电商做什么?
先看一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3.8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相较2021年增长3.5%。相比过去的日子,整个电商行业正在逐步进入存量市场的竞争阶段。
节点财经调研发现,各大电商对于这个趋势的变化,早已有所感知,而具体到AI为电商的赋能上,最根本的目的有两个:降本增效和提升消费体验。
在人工成本日益增高的当下,任何有助于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产品都会被行业重视,几乎能对人类实现完全替代的AI技术,更是被寄予了厚望。
对于电商来说,为了推进降本增效,AI客服、AI主播、AI模特等等,都已经成为电商行业的新尝试。节点财经认为,基于AI的电商运营工作辅助,将在未来成为电商的标配。
在这个方面,一些独立的AI电商工具已经出现,比如应用在电商设计领域的“美图设计室”,其覆盖了智能抠图、AI商品图、AI模特试衣、AI海报等多个使用场景。
类似这种AI工具的使用,将减轻电商的运营负担。
比如有做服饰电商的朋友告诉节点财经,“近年来各大平台的流量越来越贵,只有好内容才能吸引消费者,我们的女装每月至少上新上百款,但现在电商内容化是大趋势,每个产品都需要做好产品介绍和直播,每个月至少多做400条以上的内容。”
这种情况下,AI工具将成为电商降本增效的一种“刚需”。
不仅如此,随着直播带货的普及,AI数字人主播已经逐渐出现在直播当中。这种AI数字人能够自动讲解商品,根据关键词提示回复问题,24小时不间断开播等。
传统直播间的成本非常高,动辄以十万起步。相比之下,两三千块一个月的AI主播成本要低得多。据节点财经调研发现,现在已经有不少中小商家、品牌商家,部分MCN机构都已经开始尝试使用AI数字人主播。
百度方面数据显示,目前百度数字人能降低商家近80%的直播运营成本;京东云言犀数字人能够智能“阅读”商品细节,迅速“记住”产品卖点、自动生成脚本,2小时即可开播,每天成本低于100元。
另一方面,AI对电商的赋能,还体现在对C端消费体验的多方面提升上。
首先在交易促成上,AI导购可以实现实时问答、提升了用户的消费体验和交易转化率,同时降低人工成本。而且,电商平台可以通过AI技术和大数据,实现千人千面的推送。本文此前提到的“京东言犀”智能外呼项目,就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
其次,在售后服务上,AI技术可以优化物流和仓储管理流程。甚至借助机器视觉、进化算法等AI技术,各类智能机器人开始扮演关键角色。
而且,AI机器人通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和自执行等功能,实现对仓库内物流作业更高程度的自动化,进而实现配送路线优化,订单智能分配,提高交易效率,进而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
总的来说,在AI技术的加持下,电商平台从降本增效到购物体验的提升,正在改变电商体系中的多个关键环节。但是,节点财经认为,目前这只是AI给电商带来的初步改变,未来AI将如何改变电商的整体格局,其实更值得关注。
03 电商新周期,AI有望破局吗?
过去十多年,从国内电商巨头的变迁来看,整体经历了“猫狗”双强争霸,到淘天、京东、拼多多和抖音电商的四足鼎立。从供需匹配效率竞争的角度说,其演进路径大体就是“人找货”转变成了“货找人”。
这种改变不仅在国内发生,在国际上同样如此。
2021年TikTok推出印尼小店,2022年9月Temu登陆美国,“兴趣电商”、“社交电商”大行其道,全球电商也呈现出越来越强的人格化特征。比如通过直播间的带货主播、种草的网红博主、在微信群分享链接“砍一刀”的亲朋好友。
商品和消费者这对供需之间,人格化的因素越来越强。很多消费者完全是基于喜爱和信任,通过特定人物的渠道进行购物消费,比如董宇辉。
另一方面,商品与消费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逐渐突出,低价消费风头强劲。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谁降价就买谁”,又或者情绪化消费,下单快退单也快。
拼多多之所以能凭“低价”“仅退款”吸引大量消费者,内在原因就是切中了这一趋势。2022年京东、淘天纷纷重拾低价武器后,又在2023年跟随上架“仅退款”,底层逻辑也是为了迎合这一趋势。
但是,节点财经也观察到,这种情况让卖家和品牌商们也非常痛苦。比如亚马逊的老卖家们因为卷不过Temu,大量放弃经营低价商品,导致亚马逊不得不降低低价服装的销售佣金。
AI的出现,可能成为电商低价同态“内卷”的破局者,实现“商家多层供给”与“消费者多元需求”之间的高效匹配。
商家可以利用AI,精准了解消费者需求,按需生产和进货。反之,消费者可以借助AI,获取符合自身需求的个性化商品。
当然,目前的AI技术还没有达到这种理想状态。但节点财经认为,我们之所以要重视AI技术,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其“恐怖”的发展速度。对AI技术可能带来的颠覆性挑战,反应迟缓或者方向错误,都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其实,从最早期的8848,到淘宝、京东,再到拼多多,以及直播电商,短则三年,长则五年,电商行业都将迎来一个创新周期。随着技术和商业的不断进步,目前的AI电商有望成为新一轮的电商创新的核心。
在节点财经看来,AI电商,绝不是简单的AI客服、AI主播、AI模特、智能推荐等这些基本表征。未来的AI电商一定是,将数据、算法、用户思维渗透到电商各个环节,解构用户数据、行为,缩短后端供应链条,优化物流效率,通过AI 真正重塑供给侧高效运转,进而改造整个电商。
AI电商将是一个全新的叙事,也是一个可能颠覆现有格局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