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2月21日消息,2月20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底捞”,股票代码:6862.HK)发布正面盈利预告。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人民币414.0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
相较于2022年度16.4亿元净利润(剔除特海国际业务),海底捞2023年净利润将不低于人民币44.0亿元。该增加主要由于海底捞餐厅的翻台率提升及营运效率改善所致。
海底捞的业绩表现令市场欣慰,也展示消费领域的充分复苏。公告显示,受汇率波动影响,海底捞于2023年上半年录得净汇兑收益约人民币1.92亿元并于2023年下半年产生净汇兑损失。撇除汇兑收益及损失的影响,相较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2023年下半年净利润预期增加不低于10.0%。
海底捞在公告中表示,本集团2023年度的财务业绩预期将反映在新冠疫情之后的强劲复苏。相较本集团2019年度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分别约人民币249.4亿元及人民币25.6亿元(剔除特海国际业务),2023年营收及净利润预期分别增加不低于65.9%及71.8%。海底捞称,该增加主要归因于海底捞餐厅网络的扩张。
2023年是“消费提振年”,火锅经济也在这一年“沸腾”。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创历史新高;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356亿元,同比上升20.9%。
促消费政策发力以及旅游市场复苏持续推动着餐饮市场的快速回升,海底捞在2023年的多个节假日期间迎来用餐高峰。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多个节假日客流量同比大幅增长,热门旅游城市客流量增长尤为明显。其中,在五一假期前三天,海底捞在新晋热门旅游城市淄博接待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高达4.7倍;端午假期客流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超40%,杭州、厦门、长沙等热门旅游城市部分海底捞门店日翻台次数超过了9次;从2023年9月29日到10月6日的8天假期里,海底捞门店接待顾客超1300万人次,日均到店客流同比2019年国庆期间增长超过70%。
为满足消费者“味蕾游”需求,海底捞不同区域门店上新了特色菜品,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体验。例如海南门店推出的“海鲜糟粕醋锅底”,北京、东北区域的酸菜白肉锅底,河南地区的胡辣汤,苏州地区的小龙虾炒饭等。据统计,2023年全年海底捞共推出了三百余款新品。
2023年,海底捞从内到外迸发出十足的创新活力,除产品外,各种新业态、花式服务也在全国“遍地开花”,受到消费者好评的同时也创造了不少“出圈名场面”。
“夜经济”在夏日尤为火爆,海底捞在去年夏天升级夜宵产品和就餐场景,将海底捞门店打造成深夜嗨聚好去处,助力夜食消费提振。山东、青岛、上海等地海底捞在夜市摆摊,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甚至有顾客从外地去体验海底捞夜市摊位上的产品。
去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密集开唱,显著带动了深夜用餐需求。海底捞部分门店积极利用明星歌单、应援色布置等创意,为意犹未尽的歌迷打造“演唱会第二分会场”,门店自发提供的“演唱会散场巴士接送观众”等服务在社交媒体成功“出圈”,受到歌迷顾客的好评,助力翻台率稳步提升。
2023年11月,山东青州门店店员为顾客表演“科目三”意外走红,海底捞再次因为花式服务“出圈”。受海底捞全国门店助推,“科目三”成为2023年冬天一道全民互动的文化景象,甚至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输出。
此外,从太原门店开始的冰封玫瑰、无锡门店开始的洗头服务、杭州门店开始的打毛线体验等等,都备受消费者喜爱。校园店、露营店、牛肉工坊主题店以及羊肉工坊主题店等形式,也让消费者享受海底捞服务的同时,获得新鲜感和个性化体验。
除门店端外,海底捞社区营运从用户洞察出发,利用企业自身的创新机制和管理体系,在产品设置、场景打造、个性化服务等多方面打造外送新供给,形成了“海底捞欢乐宴”“海底捞火锅外送”“海底捞下饭火锅菜”的业务矩阵。伴随着海底捞社区营运的业务创新,“随时随地海底捞”的概念不断跨越边界。
《2023年中国餐饮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饱腹和口味不再是新一代食客的全部需求,餐饮+体验将能更好满足消费者。为了给消费者创造更多元的消费体验,海底捞从今年年初开始下放了产品上下架的权限,店长和大区可以根据本地化需求去调整产品和服务,从而赋予区域更大的自主权深入洞察市场,紧抓消费者需求,助力整体经营水平持续提升。
海底捞董事会副主席周兆呈表示,“2024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一手抓员工,一手抓顾客’的发展理念,加强区域化布局,用更敏锐的触角去洞察和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持续提升企业的精益管理水平,不断优化组织效率和创新的敏捷度。通过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强化与顾客的情感连接,给顾客带来更为立体和细腻的用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