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还“平安”吗?

作者/庆福

编辑/嘉嘉

来源/司库财经

春节过后,A股市场情绪持续修复,银行等大金融板块涨势十分喜人。其中平安银行表现“技压群芳”,不仅在2月21日开盘后率先涨停,更是封板直至收盘,总体市值也重新站上2100亿元。

彼时,有业内人士曾对司库财经表示,平安银行股价短期内大涨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超预期下调关联很大,银行股整体涨势也是一种验证;同时,从个股角度来看,该行的组织架构调整或许是一针“强心剂”,平安银行内部正在发生一场巨变。

【1】架构改革,人事变阵

今年1月15日,平安银行举行了2024年全行工作会议上,该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曾表示,要以架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总行工作作风,做实分行自主经营。这一表述被外界解读为平安的“大动作”正在悄然发生。

平安银行还“平安”吗?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果不其然。多家媒体于近日报道,平安员工中盛传的“零售15变8,对公13变7”这一概括性说法正在落地,这场大戏还牵扯多个区域和多名人员。

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平安银行对实施多年的行业事业部制度进行了裁撤。在大零售板块,平安除撤销事业部外,还撤销了东区、北区、南区3个区域的零售业务管理部(内部表述为“零售片区销售推动部”);在大公司板块,平安将原有的地产、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汽车生态、绿色金融六大行业事业部合并为战略客户部。

所谓事业部制,实质上是起源于境外银行业的一种架构模式。这一机制下,总行将较为分散的研发、生产、销售等职能和相关决策权进行下放,各平行事业部管理垂直、经营自主、财务独立核算,并对其经营管理和盈利负责。

自2013年起,平安银行在内部大力推行事业部制改革,以“减少成本中心,增加利润中心”为原则,设立金融市场、信用卡及消费金融、私人银行、房地产、能源矿产5个行业事业部和投资银行、资产托管、贸易金融、机构金融等9个产品事业部,并对架构调整归因为“更‘接地气’,更贴近市场和客户”。

事实上,早在平安银行之前,同是股份行“优等生”的民生银行就曾在2007年下半年全面启动事业部改革,一度走在行业前列。但或许是为彰显与之截然不同的一面,平安银行管理团队成员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是平安特色、平安模式,不会去复制哪一家,但会学习和借鉴其他老大哥银行优秀的管理理念、经营方法”。然而,随着行业周期和市场环境的逐步变化,平安也于民生身后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彻底优化。

有内部知情人士对司库财经表示,本次平安架构大调整核心逻辑是精简,事业部合并是流程上的梳理,省级分行的职能将会强化;零售端区域管理部在这中间是牺牲品,但也有必要砍掉,已被弱化了很长时间。

当然,架构调整势必伴随人员的大幅流动。据了解,在室层级管理干部上,该行公司金融、零售金融、资金同业、风险管控和共同资源等板块均发生大批次变动,每个板块涉及数十人不等;分行领导层变动明显,已有长春、郑州、长沙、贵阳、合肥、南宁、南京、广州等多个分行领导班子成员发生调整;在总行管理团队中,曾主导该行零售转型的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已出任广东华兴银行副行长,行长助理张朝晖将接任分管零售业务,原副行长郭世邦已获聘为中国平安总经理助理,原副行长鞠维萍则到龄退休。

其实,银行事业部制度下往往还会存在资源争夺的情况,不同部门业务存在交叉,分润和协同并不会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完美,相信平安也会面临这种问题;同时,各部门虽然自成体系,但对总行来说,风险敞口在增大,管理成本并不低。随着此次密集调整结束,平安银行新一轮链路完善工作或许已步入尾声,至于成效如何,可能我们还要再等一等。

【2】承压显著,期待突破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现平安银行的前身深圳发展银行(简称“深发展”)正式完成对平安保险集团旗下原深圳平安银行的收购,原“平安银行”被并入“深发展”,不再作为法人主体独立存在,“深发展”成为合并后存续的公司,并在随后将公司名称由“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深圳第一家上市公司和全国最早的股份制银行,深发展见证了城市的崛起,也顺应着时代发展的脉络。完成合并后,000001的股票号码保持不变,原“平安银行”从深圳的城商行一跃升级为拥有万亿资产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十年已过,沧海桑田。如今的平安银行资产规模已超5.5万亿元,这样的“庞然大物”为何主动求变,其背后体现的业务布局和战略思路有哪些更新,这其实给外界留出很多想象的空间。

平安银行还“平安”吗?
(来源:平安银行官网)

从经营表现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76.34亿元,同比下降7.7%,分季度看,连续下挫趋势显著,一季度同比下降2.4%(450.98亿)、二季度下降5.03%(435.12亿)、三季度下降15.56%(390.24亿),营收失速是摆在平安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净利润方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平安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396.35亿元,同比提升8.1%,但三季度录得净利润142.48亿元,同比微降2.2%,相较于上半年同比增长14.9%的数据,平安净利增幅有收缩的趋势。

对此,平安银行在季报中表示,1-9月,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该行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适度加大低风险业务和优质客群的信贷投放,净息差及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从同业来看,净息差收窄已成为全行业无法回避的因素。平安银行的净利差由去年初的2.67%降至2.41%,净息差由2.75%降至2.47%,降幅均超过25个BP。中泰证券在研报中也指出,2024年银行业仍面临息差下行压力,LPR下调、重定价压力、实体需求等多重因素叠加,负债端存款定期化趋势仍在延续,存款利率下行难以完全抵消存款定期化带来的影响。

在整体承压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加大对优质业务倾斜完成过渡,这就是平安团队需要直面的一大问题。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再次重申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不动摇,相较以往的“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做强、做专成为新的期待。

三季报数据显示,2023年9月末,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39988.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其中私行达标客户AUM余额1900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2%;零售客户数升至12482.37万户;该行个人存款余额达11765.32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零售业务总体保持稳健。

对公业务方面,2023年9月末,平安银行对公客户数71.7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0.17万户,增幅16.5%;开放银行服务企业客户85212户,较上年末增长67.2%;企业贷款余额13778.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对公业务实现平稳增长。

不难发现,出于对行业及自身发展的考量,“稳”成了平安最基本的诉求,该行冀行长也强调,要继续保持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增长,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在这种情况下,向低风险业务和优质客群倾斜将成为平安绕不过去的命题,平安需用好背靠平安集团的差异化优势,在高净值客群获取上多下功夫,继续向外界证明其可以与“零售之王”招行等抗衡的能力。

【3】内控失灵,传闻不断

经营表现企稳,持续修炼内功,平安银行正在大踏步向前迈进。但开年以来,该行已有多个分支机构和下属中心频遭监管处罚,业务合规问题屡次被摆上台面。

1月5日,人民银行披露信息显示,平安银行常州分行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罚款75万元;同日,金融监管总局信息显示,平安银行福州分行因房地产开发贷款内控管理不到位、贷后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置换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个人装修贷款制度机制不健全等,被合计处以270万元罚款。

1月10日,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再发公告,平安银行资金运营中心因存在避险业务考核激励设定不合理、代客利率衍生业务客户真实需求管理不到位、代理个人贵金属业务营销管理不到位、债券交易超授权,被合计处以罚款180万元;同月内,平安银行苏州分行还因个人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汽车贷款“三查”不到位、福费廷资金回流开证人,被合并罚款160万元。

一边是业绩增长,一边是内控压力,频繁受罚难免无法自圆其说。作为银行经营生存的底线,合规和风控对其能否行稳致远至关重要。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平安银行频繁违规被罚,不仅涉及内控体系缺失与合规管理要求不严谨,同时也是该行过度追求业绩、有意无意放松内控与合规管理的结果。他强调,银行业在贷款等方面需要严格规范,出现问题时应采取积极措施修复声誉,不断审视自身业务操作和考评机制。

此外,平安银行多次深陷裁员传闻漩涡中心,一时间难以自拔。自去年以来,该行裁员30%的消息就在业内不胫而走;今年初又有传闻称,“平安银行将继续裁员40%”。对此,相关负责人辟谣,裁员70%的银行还能正常运转吗?

内部人士还对司库财经表示,由于组织架构大范围调整,一些员工面临岗位变动,或者岗位被迫取消,但比例绝不像外界传的这么高;甚至一些员工因绩效考核等问题存在一些负面情绪,不排除这种情绪被放大的可能。

平安银行还“平安”吗?

平安银行还“平安”吗?
(来源:互联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些认证为“平安银行员工”身份的账号还对平安内部整体氛围进行着吐槽,并对有加入平安想法的求职者直接“劝退”。我们无法进一步验证这些回复中夹杂着多少个人情绪,但在平安银行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些声音听上去仍有些刺耳。

站在新起点上,平安银行要应对的挑战也并不会少。

这场组织架构大调整的功过是非需要市场长时间检验,行业普遍面临的获客渠道收窄问题待解,平安营收失速、利润增幅收缩的现状更要加快摆平;同时,这艘巨舰的内部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声音,一些情绪需要被理性磨平,一些风险需要被认真对待。或许惟有如此,平安银行才能继续“平安”下去。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0)
上一篇 2024年3月6日
下一篇 2024年3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