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扫光,才是四川人的“老干妈”

作者|沐九九
编辑|黄晓军
来源|深氪新消费
每次过年,总能吃肉吃到人发慌。到了后期,基本对肉无感,只想找点别的来开胃。

于是,我和我弟不约而同地盯上了同一款拌饭酱——饭扫光。

外地朋友可能不太懂饭扫光对四川人的含金量。这么说吧,在我们四川,拌饭可以不要老干妈,但真的不能没有饭扫光。(至少我身边的四川朋友是这样认为的)

尤其是读书吃食堂的时候,那活下来的命,都是饭扫光给的。

这才是四川人的“老干妈”!正儿八经的。

01

以前读书的时候,特别爱吃饭扫光。

什么竹笋啊、蕨菜啊、什锦啊、金针菇啊、野香菌啊、牛肉啊,各种口味我们宿舍都尝了个遍。整个高中三年,以平均三天干光两瓶的速度来计算,感觉吃剩的瓶子能堆出个宇宙飞船。

当然,到最后毕业我们也没能把飞船造出来,倒是体重在与日俱增。

从消费者角度看,这叫自我暗示成功,我妈满意。

从商业角度来看,这叫品牌名称的胜利,商家满意。

最后,皆大欢喜。

不过,要做到这点可并不容易。要知道,饭扫光在2000年诞生的时候,当时辣酱“鼻祖”老干妈的产值已经达到了将近三个亿,之后更是快速增长成为辣酱巨头。要在这样的前辈面前抢饭碗,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但饭扫光却跑出来了。

有媒体报道,2020年饭扫光的设计年产能已经达到十万吨,并获得多次融资。

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饭扫光”这个通俗的名称带来的品牌价值,不仅更好记,且更容易传播。比如当年娃哈哈、旺旺都是这样做的,就连老干妈其实也差不多。

当然,饭扫光的高明之处还不只是这一点。

饭扫光,才是四川人的“老干妈”

如果你稍加留意会发现,但凡能看到的饭扫光,包装不是红的绿的黄的,就是橙的紫的,总之什么亮眼选什么,那颜色眼花缭乱到不亚于七个葫芦娃围着你叫爷爷。

摆在货架上,活脱脱一群显眼包。

但实话实说,这很受用。尤其是对我这种好奇心重的人来说,虽然明知颜色不代表什么,只是不同的种类罢了,但每次还是像集邮一样恨不得把所有颜色都打包带回去尝一尝。

毕竟,谁能拒绝包装上那个可可爱爱、活泼开朗、看起来吃饭嘣香的动漫大头呢。

不过,由于饭扫光的包装实在太显眼了,而宿舍又不准囤垃圾,所以最后它们的宿命还是被丢向了垃圾桶。

但从成交率上看,饭扫光已经赢了。

02

饭扫光收割的,更多是像我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年轻人。

比如我给我爷爷说吃饭扫光开胃的时候,他会告诉我说,四川的泡菜、油辣子炒的菜也很开胃。

嗯,好像貌似确实是这样。

但没关系,这点也妨碍不了我爱吃饭扫光,毕竟他能带给我泡菜给不了的快乐。

最重要的是,他能给我老干妈给不了的。

比如在定位上,饭扫光给自己的标签是“新生代下饭菜”。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新生代”和“下饭菜”,我们来一一拆解。

首先是“新生代”。在我看来,所谓的“新生代”其实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指年轻人,另一个其实就是指品牌。

无论从包装还是产品口味上看,饭扫光的目标消费群体都是年轻人。这点从品牌产品升级过程也可以看出。

2016年,饭扫光在原有经典280g系列的基础上推出了新品158g系列。这批新系列产品,直接指向的就是年轻人,主要用来解决原包装使用周期长,年轻群体在办公室、宿舍不易保存的问题。

除此之外,饭扫光不仅在新系列产品上进行了口味升级,强化“主菜”体验,让年轻白领能够在配合正餐食用的时候享受到更好的用餐状态,还在包装上进行了改进,将产品生动化、人物化,以使产品形象更加鲜活时尚,贴合年轻人。

饭扫光,才是四川人的“老干妈”

至于另一个“新生代”的意指,则是相较于老干妈这类传统辣酱而言的创新。

这点,是相对于后者“下饭菜”而言的。

比起老干妈聚焦家庭调味场景的定位,饭扫光给自己的定位更多是“下饭菜”。因此,在产品制作上,饭扫光与老干妈式豆豉加辣酱的传统制作方法也有不同,其更多以蔬菜为原料,采用独家泡椒炒制后制成。

这样制作出来的产品不仅味道更醇和鲜美,最重要的是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不仅可以直接就饭即食,还能够通过简单加热制作成一道川菜。

比如,你可以把一盘爆炒金针菇端上餐桌说这是你炒的“爆炒金针菇”,但你能把一盘老干妈端上餐桌说这是“爆炒老干妈”吗?

很明显,后者端上去你可能只会被你妈“爆吵”一顿。不,单方面被“爆吵”。

从这点看,人家饭扫光就已经远超了普通辣酱一大截。

至于所谓的饭扫光作为半成品出现在厨房,然后可以进行更多元化的加工佐餐这点,其实老干妈也能办到,且是人家的主战场,因此倒没有什么优越性可言。

不过,从品牌运营角度来看,拓宽新的消费场景,实现C端到B端的转变,这的确不失为好的增长策略。

03

但不得不说,虽然我很爱饭扫光,但在这之前,我确实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它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真的太太太太太不方便了。

如果固定在某处吃饭还好,但凡要流动着吃饭,带瓶饭扫光和在身上揣了块砖没什么两样。

比如去年下半年我弟去外地上学了,初到外地饮食上难免不习惯,虽然也有张罗着让他带饭扫光,但总不能天天带着,再加上有时候出门急难免也有顾不上带的时候。

每到这种时候,瓶装饭扫光就显得格外不方便了。

当然,瓶装最最最最难搞的一点还是——太!难!开!

真的,每次开瓶饭扫光感觉跟干仗似的,你使劲洪荒之力,他纹丝不动。你骂他难开,他笑你吃不上。

每到这时候,都有种自己二十几年干的饭白干的感觉。

你说开饭扫光有巧劲?NONONO朋友,这么说吧,之前有次我们把网上的方法试了个遍,感觉瓶底都快被我们拍穿了也没打开,最后还是问食堂阿姨借了把刀才给它撬开。

不友好,真是太不友好了。

连老干妈都有袋装的,为啥饭扫光没有!

别说,我去网上搜了一下,还真有。就是种类明显没有瓶装齐全,只有萝卜干、爆炒菌片、爆炒笋片这几种。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下面最近的第二条评论是“口感味道:没有罐装好吃”。

饭扫光,才是四川人的“老干妈”

咋说呢,我也没吃过袋装的,再加上口感这东西各有差异,实在不好评价。我最最好奇的还是,对商超覆盖率高达96%的饭扫光来说,为啥在线下很难见到其袋装产品?

真的,我走了一圈,发现袋装下饭菜基本都是乌江、味聚特、吉香居等,能够找到的饭扫光,主要都是瓶装。

某种程度上,这或许与品牌产品渠道铺设策略相关,但另一方面,也与品牌建立的强认知,以及整个辣酱市场的激烈竞争有关。

众所周知,在场景与定价双重赋能下,老干妈在辣酱市场建造了一座护城河。在此基础上,后来者基本只能“另起炉灶”,以差异化寻求突破,比如专注外卖场景崛起的虎邦辣酱,以“新生代下饭菜”为定位的饭扫光皆是如此。

但是当它们建立一定认知后,如果想要突破舒适圈就未必那么容易了。比如饭扫光想要铺设袋装下饭菜渠道,其面临的直接劲敌就是乌江榨菜;而另一方面,像我这样想买饭扫光的消费者或许也固定地认准了瓶装。

比如眼看我弟开学了,虽然明知瓶装饭扫光没那么方便,但想着必要时总能用上,我还是给他囤了一大堆。

往往到这种时候,咱吃的就不是饭扫光了,是乡愁。

参考资料:
《再获亿元融资有望上市,饭扫光会成为第二个老干妈吗?》
《辣酱的战争:虎邦、饭扫光等品牌来袭,老干妈不服》
《拌饭酱为什么出不来第二个老干妈?》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Like (0)
Previous 2024年3月12日
Next 2024年3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