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Hiu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
01
今年奶茶界专属的“3·15晚会”来得特别早,拔得头筹的是书亦烧仙草。
距离3·15还有一周的时间,恰逢三八国际妇女节这天,书亦烧仙草旗下一款取名“草莓啵啵酸奶”的网红现制饮品被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开点名了,原因是专业机构检测到该款产品的蛋白质、脂肪等含量远低于正常预包装酸奶营养含量。
检测结果对比显示,在书亦烧仙草样品中,蛋白质含量为0.53g/100g(3.286g/杯),脂肪含量1.01g/100g(6.262g/杯),乳糖含量0.32g/100g(2g/杯)。
其中反而有一项数据高得显眼,那就是蔗糖的含量,每100g产品中含有5.7g蔗糖。换而言之,该款600毫升的饮品中含有高达35.3克的蔗糖,相当于约7块方糖的量。
▲ 图源:上海市消保委
这么一款声称是酸奶的饮品,其中的营养成分严重缺失,蔗糖添加却很是“到位”。
当天,上海市消保会在官方微信上@书亦烧仙草,“你家的‘草莓啵啵酸奶’里的酸奶去哪里了?”
▲ 图源:上海市消保委
据《互联网品牌官》了解,“草莓啵啵酸奶”是书亦烧仙草品牌的百万级爆款产品。
在书亦烧仙草小程序,这款饮品售价为20元,商品页面介绍“搭配浓郁酸奶”,品牌官方微博也特意提到“融入醇厚浓郁的酸奶”。
当时为了重磅推出以“草莓啵啵酸奶”为主打的#水果酸奶季#系列产品,书亦烧仙草还专门邀请到“酸酸甜甜女孩”张含韵来代言。
▲ 图源:书亦烧仙草
02
如今产品被披露“货不对板”,显然品牌方本末倒置了产品品质与营销之间的重要性。
3月9日,书亦烧仙草做出了回应,承认该款产品实际上是一款“酸奶风味饮品”,600毫升的饮品中仅添加了70毫升的酸奶。打开点单页面发现,书亦烧仙草已将该款产品改名为“草莓酸奶水果茶”了。
▲ 图源:书亦烧仙草小程序
不要小看了“风味”二字的作用,有跟无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拿去年全网刷屏的酱香拿铁举个最浅显的例子。
制作时并不是直接加入茅台酒,而是加入一款名为“白酒风味厚奶”的原料,但“白酒风味厚奶”里面含有53%vol贵州茅台酒。
茅台酒与“白酒风味厚奶”之间的成本差别可想而知,瑞幸要是往咖啡里直接添加茅台酒,19.9一杯的价格恐怕会让瑞幸赔到裤衩都不剩。
酸奶与酸奶风味饮品之间的差别固然没有前者大,但成本也是摆在那儿的。一个是纯酸奶,一个是酸奶兑水或其他东西,不用细品光听都知道口感不一样。
但商家总有方法混淆视听与消费者的味蕾。
前两年,“酸奶刺客”茉酸奶就被指出产品内含有植脂末(奶精)。产品定位“高端”,原料却匹配不上价格。
更让消费者愤怒的是,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健康、低卡、优质原料”的宣传帖子,误导追求减脂减肥的消费者激情下单。
▲ 图源:小红书网友
诸如此类的偷换概念和主次颠倒的宣传广告不在少数。
因为在消费市场存在着各种不透明的信息差,消费者往往属于弱势的一方,这给了某些不怀好意的商家“将错就错”的当口,来个顺水推舟就误导了消费者。
我以为自己买到的是接近满杯的酸奶,商家给到的或许只是添加了1/10酸奶的“酸奶风味饮品”。
原来这个世界的参差早已浓缩在一杯酸奶里。
03
说回酸奶事件的当事人书亦烧仙草,最近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上海市消保委再度发文,表示“书亦烧仙草应该向消费者真诚地道歉”之后,在3·15前夕,武汉一家书亦烧仙草门店被卧底记者爆料,存在频繁使用隔夜食材,门店员工甚至直接用嘴尝是否过期的情况。
按照书亦烧仙草总部规定,煮制过的黑糖珍珠、西米、芋圆的使用效期是冷藏条件下4小时,栀子花绿茶和黑乌龙茶在冷藏条件下使用效期是3小时。
一旦超过效期必须废弃,但记者所在的该门店践行的是自己那一套标准——更换效期标签,以此躲过公司督导经理巡行的“鹰眼”。
▲ 图源:湖北经视
底下加盟门店这一招“防不胜防”坑惨了书亦烧仙草,这是“屋漏偏逢暴风雨”啊。
很快,“书亦烧仙草员工用嘴判断食材过没过期”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书亦烧仙草方面也做出了回应称,“加盟门店发生此类严重问题,集团总部确实存在监管失职和工作疏漏,对给大家带来的负面消费体验,我们真诚地和大家说声抱歉。后续调查处理结果与整改措施书亦将第一时间对社会公众进行回应。”
04
涉事的不止书亦烧仙草一家。
频改食材效期标签、过期继续使用、新旧食材混合等行为,古茗和茶百道等奶茶店品牌同样存在。
虽然隶属于不同的品牌,但这些加盟店对食材践行的那套管理系统却是出奇的一致。
如古茗某门店店员强调的“总部盯得很紧”,但总部和加盟店之间的对抗就像“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一样,总部盯得最紧,加盟店也总能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完成移花接木。
▲ 图源:湖北经视
茶饮品牌总部的规定是出于食品安全与卫生考虑,而加盟商默认的冒险行为则是出于成本考虑。
书亦烧仙草某门店店员说:“那个过期并不是说它已经坏掉了,它的效期就是它(总部)给你规定,效期只能让你用这么长时间,到了这个点你就要换效期。”
茶百道某门店店员说:“很多东西不可能就是说,真的这个时间到了就不能用了,不然成本太大了。就是正常操作,到时间过期的食材就要倒掉,但没有门店会这样执行,很浪费钱,也很浪费时间。”
加盟门店和品牌方之间日复一日的“找茬游戏”玩到最后,最大的输家却是掏钱包的消费者。
加盟店这种“节省成本”的途径本身就是一场赌博行为,筹码是帮衬自己生意的消费者,而且他们当中的很多可能都是熟客。
新茶饮的生意是越发红火了,很多品牌都奔着万店规模前进,甚至频传上市消息,但接踵而至的是越来越多“喝出异物”、“原料过期”等影响“舌尖安全”的食品问题。
▲ 图源:白鹿视频
新茶饮头部品牌近几年都在疯狂拓店,旨在攻城略地,但在提高“量”的同时也要严抓“质”,完善错漏百出的规则缺口。
毕竟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选项众多,一次两次的“失手”足以让他们将品牌打入“黑名单”了。
都说新茶饮行业都卷成卷心菜了,卷新品、卷价格、卷包装、卷联名……万物皆可卷。
竞争环境越激烈,越能凸显食品安全这类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因为那才是餐饮生意安身立命最重要的一环。
到不再需要3·15来披露此类行业乱象的那一天,新茶饮界的食安问题才算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这一层面上,行业内的众多玩家仍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戒不掉奶茶的消费者,在看到诸如#新茶饮们不止一次被曝卫生或质量问题#话题时,已经学会用“它不嫌我穷,我不嫌它脏”来说服自己,或是迫不及待“点一杯来压压惊”。
自洽到如此地步,不禁让人慨叹这就是消费市场教育消费者能达到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