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李铭扬
头图丨保时捷中国:Macan EV设计稿
小米SU7应该是最近电动车市场最热的话题,没有之一了。除了雷军自带流量外,SU7的造型争议也是把话题性拉满,不少人直呼:这不就是平民版保时捷Taycan吗?
小米被推上了舆论中央,但保时捷还是展现出了老牌顶尖车企的战略定力。前不久,围绕他们的第二款纯电动车型Macan EV,举办了一场技术沟通会。虽然没有提供实车,但现场的产品经理给大家介绍了一系列新车背后的故事。
笔者想从行业角度出发,聊聊这款车对于保时捷还有中国电动车市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1、造型有差异,不是油改电
这两年,BBA的纯电动车经常被广大群众戏称为“杂牌电动车”。“性能参数卷不过”是一个原因,外形设计没有与油车形成足够大的差异化,同样要负很大责任。宝马i3和3系,iX3和X3,拿掉前后两张绿牌后,站在远处看,辨识度到底有多大?
图片来源:BMW中国官网
Macan EV显然考虑到了这点因素:无论是通过外形上的尺寸和前后灯组造型,还是内饰的仪表设计和console造型,都能让人一眼看上去,就区分出纯电Macan和燃油Macan。
只不过,和自家燃油车的造型辨识度算是做到位了。但和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辨识度?嗯,Taycan和小米SU7摆在一起的梗,说不定过一阵,主角就会换成保时捷Macan EV和一众中国纯电SUV。
也许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关于外观设计,保时捷把2015年的Mission E概念车搬出来,努力向大家喊话:我们的设计是有基因的、造型是有传承的、色彩搭配是考究的、线条也是深思熟虑过的……
指望Macan EV走出特斯拉Cybertruck、理想MEGA这种离经叛道、超凡脱俗的设计风格,严谨的德国人估计要眉头紧锁了。哪怕是一款努力营造前卫风格的纯电动车,他们也希望:这款车能够被轻松认出是一辆保时捷,且依旧不失经典设计元素。
2、驾乘是核心,优势在缩小
如果说电动车创业的上半场,卷的是电池、充电、车机、辅助驾驶。那么比赛的下半场,比拼科目逐渐变成了驾驶操控和乘坐舒适性。
从2014-2015年,蔚小理开始成立算起,到现在将近过去了10年。这10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智能化和电气化突飞猛进的10年。电动车领域的各路玩家,比的是谁电池更大、续航更长、充电速度更快、芯片算力更强、车机更流畅、辅助驾驶功能更丰富……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但从今年开始,一直关注新车上市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各路新老势力在营销策略上,都开始把驾驶、操控、底盘转向、舒适性这些属性向核心卖点靠拢。哪怕是小米这样在移动互联领域拥有绝对优势的玩家,都开始在新车发布会上聊驾驶、聊操控、讲底盘、讲转向。
说到底,智能、电动、科技,无论你在汽车前面加多少个定语,它的主体和核心都是一辆汽车。只要还是汽车,它的本质永远是为了“驾乘”而服务,哪怕车内疯狂堆积冰箱、彩电、洗衣机,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官网
而谈到驾驶,估计保时捷比99%的车企更有发言权。在Macan EV的各大卖点中,他们毫无意外地把驾驶性能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诸如造型设计、定制化、充电、续航、数字化等等卖点,全都在优先级上弱于驾驶性能。车首先是用来开的,其次都是其次。
所以他们花了不少的篇幅,去介绍Macan EV上的转向精度和稳定性,以及他们的悬挂和底盘调教能力到底能带来多少驾驶乐趣。没人会怀疑保时捷在驾驶操控上的造诣,毕竟911在跑车界甚至整个汽车界的地位摆在那里。但在性能参数上,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突飞猛进,确实让Macan EV的数据显得没那么出彩。
800V的纯电平台、270kW的最高充电功率、Turbo版本3.3s的零百加速、最高613km的WLTP综合续航,仅从纸面性能数据来看,哪怕对标20多万的国产车型,Macan EV也没占到太大便宜。这是客观事实,你没法否认。
至于驾驶乐趣上的优势,可能要等到后面开放试驾的时候,才能见分晓了。
3、多大机会突围?
想要突围而出,那就要拿出真正有差异化的产品卖点和核心价值。但我们都明白:中国电动车市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激烈竞争后,无论是产品定义还是营销策略,早就呈现出了高度同质化,造型、配置、空间、服务,请问各个领域留给后面玩家的发挥空间还有多少?
Macan EV如果想要抢占一片细分市场,最终依靠的还得是保时捷的品牌力和驾驶操控标签。
50万以上价位,愿意买辆纯电动保时捷的用户,一定是既有财力、又有勇气,懂得欣赏保时捷的设计美感或是能体会到它的犀利操控、同时还愿意为品牌积淀去付出溢价而买单。一系列条件结合在一起,Macan EV的用户群体注定是小而美的。
既然市场太卷,那就利用价格区隔,给自己圈定一个细分市场慢慢耐心深耕。这个接近百年的德国品牌,在电动车战略规划和执行上,还是想坚持自己的节奏。
保时捷的克制到底能为Macan EV带来多少销量?很快应该就会见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