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发声了,但阿里不再回到从前

作者:卫明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

最近,阿里巴巴对外发声频繁。

我们之前也转发了蔡崇信接受挪威主权基金采访后的采访稿,前几天,马云又向阿里全员发了内部信,这是他在近五年第一次内部发言。信中他也同意蔡崇信Joe的说法,先承认过去几年的问题,力挺蔡崇信以及新CEO吴泳铭对阿里巴巴的改革。同时,他再次强调了阿里要重回用户价值轨道,向大公司病,向官僚主义开刀,打造未来的阿里巴巴。

最后他也提到了,三年后的电商肯定不是今天最热门的电商,AI时代刚刚来临,他认为阿里还有很大机会,也暗示着AI会是阿里非常聚焦投入创新的机会点。

马云发声了,但阿里不再回到从前

2018年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后,马云的重心一直不在阿里,外滩金融峰会后马云隐匿了2年,在放弃了对蚂蚁金服实控人身份后,马云也回国了,对阿里的聚焦越来越多,网络上最近一次看到马云关于阿里的评论,是在在阿里内网回帖,是2023年11月,当时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过阿里,阿里员工在内部对此进行讨论。

马云发声了,但阿里不再回到从前

马云在回帖中写:“特别好。请大家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创新想法。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听。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要祝贺pdd过去几年的决策,执行和努力。谁都牛x过,但能为了明天后天牛而改革的人,并且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和牺牲的组织才令人尊重。回到我们的使命和愿景,阿里人,加油!”

又过去了几个月,马云此时又对外公开表态,一方面是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第二方面,定调子,展望未来3-5年,希望股东,合伙伙伴,客户,用户都能对阿里有一些耐心。而刚刚3月底,旧的财年已经过去,新的财年开始,此时发言复盘,展望未来,也比较合适。

看起来,马云虽然还在后台,但已经按耐不住指挥棒了,因为形势不等人。

阿里目前的竞争位置并不有利

马云对内吹响号角,变相也说明了阿里面临的挑战有多大。

首先,阿里目前的舆论风评并不友善。知乎上有一篇帖子:如何评价马云退休5年后首次内部发文《致改革 致创新》?

看看下面的评论,几乎都是比较负面的。有工程师对阿里用所谓价值观来挑选人提出了质疑,还有用户认为阿里就是靠惯性和资本活着。

还有用户吐槽马云发言只是拉股价的常规操作,只会造梦画饼,还有供应商吐槽平台各类罚款,信用卡拒付之类的运营问题。

不敢说这些问题背后没有情绪,但问题肯定也是多多少少客观存在的,说明阿里目前在进行大规模的内部改革是对的,但依然还有为数不少的网友对阿里改革的成效有怀疑。

而且对于之前阿里的整体战略,CEO张勇当然是主要操盘手,但你要说马云蔡崇信都不知道也不可能,把责任都推给张勇显然也不是太令人信服。

马云发声了,但阿里不再回到从前

其次,阿里的市值最高的时候,以淘宝天猫为集团业务核心,然后通过投资拓展了电商,零售,生活,文娱等互联网公司,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互联网帝国。

但这个帝国在流量逻辑上始终还有一个问题:缺持久稳定的流量来源。手机淘宝是阿里内部流量最高的app,但淘宝本身并不制造持久的流量,而是需要不断输入流量,在互联网增长期,以及后续的直播增长期,这个问题并没有太显现。

而被投资进阿里生态圈的这些应用,本身也需要流量,在淘宝鼎盛时期,分流一些给生态圈应用也没问题。但是近几年,互联网大环境有变化,一个是用户自然增长基本进入平稳期了,第二是头条系的崛起,加上微信,都把流量圈在了他们的生态闭环里,因此淘宝自身吸引和购买的流量也就逐渐不够了,这样整体流量就不够分了,反而是淘宝需要从其他应用上获取更多流量,这加剧了淘宝天猫与其他事业部之间的流量矛盾。

马云发声了,但阿里不再回到从前

之前支付宝也能给淘宝供应一定的流量,但现在这根管道已经被强制减弱或者切断了,这就更加加剧了流量的这个问题。这也解释了为何之前阿里曾经试图做“来往“这个app来抗衡微信。

于是,阿里进行了1+6+N的组织改革,除了整体组织架构需要变革,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先缓解,甚至解决这个流量矛盾。目前,阿里要重新聚焦在电商上,先稳住淘宝的基本盘,也就是说淘宝的流量主要就供自己用了,其他生态圈的应用需要靠自己独立,和淘宝有协同效应的当然可以相互导流量,没有的也就各走各的路了。

马云发声了,但阿里不再回到从前

而阿里集团里的其他业务,也有差别。阿里云是阿里自己创新或孵化出来,属于基础设施,和大家不抢用户端流量。其他业务,如高德地图,饿了么,其实是可以专攻本地生活,相互之间可以有一些流量协同。其他垂类的应用就主要靠自己了。

总之,阿里的这个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淘宝的商家资源是最丰富的,品类也全,但面对拼多多低价心智和微信平台的助力,淘宝还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除了对外能采购到的流量,自身还需要吸引更多用户的自然流量。

还有一点,淘宝天猫的品牌客户布局是最全的,这在之前是巨大的优势。但现在的消费环境,并不偏向品牌溢价这样的模式,从钟薛高的倒下也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用户希望找到平替,追求性价比,这让阿里之前主攻大牌所积累的“利“反而丢失了,所以阿里现在也在发力与商家孵化一些新品和新品牌,但这需要时间,对用户心智的影响也需要过程。

用淘特来打性价比市场也不是不可以,但《创新者窘境》里提到的,原来的领先者要做逻辑不同的创新业务,不容易放开手脚,容易自己左手打右手。

马云发声了,但阿里不再回到从前

所以,阿里不能只盯着性价比,低价心智,也需要寻找新的超车机会,从技术上,目前的阿里认为,机会在AI。

阿里在AI上的布局

那么阿里在AI上动真格了吗?

从阿里巴巴2023年的投资公司和行业分布来看,AI上阿里确实在投入。

马云发声了,但阿里不再回到从前

在大模型赛道的投资项目上,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技术成果转化而来的智谱 AI 成立于 2019 年,致力于打造新一代认知智能通用模型。公司合作研发了双语千亿级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GLM-130B,并基于此打造 ChatGLM(chatglm.cn),还推出认知大模型平台 Bigmodel.ai。不过智谱AI知名度没有月之暗面来得高,不知道未来竞争力如何,如今kimi,包括阿里自己的阿里通义在市场上的曝光度更高。

另一家大模型底座研发商「百川智能」也在 2023 年 10 月获得了阿里的投资。IT 桔子数据显示,百川智能成立于 2023 年 4 月,由前搜狗公司 CEO 王小川创立。公司成立不到 100 天,便发布了 Baichuan-7B、Baichuan-13B 两款开源可免费商用的中文大模型,且在多个权威评测榜单均名列前茅,下载量突破百万。根据公开数据,成立至今,百川智能共计完成 2 轮融资,融资总额达 3.5 亿美元,成立不到半年已跻身独角兽行列。

马云发声了,但阿里不再回到从前

从投资金额上看,智谱AI和百川智能都是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虽然这几年因为“反垄断“互联网大厂已经不敢无序扩张了,但这反而显得目前这几笔投资对阿里的战略意义更大。除了常规的境外电商和物流等和电商有关的业务外,AI就是最近阿里最大的投资方向之一。

除了对外投资,阿里之前也上线了通义千问大模型,从使用效果来说还是不错的。在淘宝的电商应用内,还上线了淘宝问问,有助于购物体验的同时,也在探索AI与电商的结合点。阿里在AI这方面也算是四处出击,想用赛马机制跑出最好的应用和团队。

马云发声了,但阿里不再回到从前

其实阿里的应用场景还是不少,除了可以在生态圈的用户端利用AI提升体验,在B端,譬如广告营销优化,对品牌的生意参谋上,都可以有进步的地方。B端这部分的优化,腾讯做得更好,阿里不妨向腾讯学学。

最后,我想说,AI目前毕竟还是工具和手段,阿里的聚焦能否真正转向最终用户,而不只是谈赋能商家,还是要看阿里团队。

阿里最后能不能靠AI重新夺回电商的领先地位和话语权,就等着今年后续的财报吧。如果后续能把成果应用到海外市场,这块蓝海还有很大空间等着阿里。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Like (0)
Previous 2024年4月15日
Next 2024年4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