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6月18日消息,据蝉魔方数据显示,一季度,温博士以2.5-5亿的GMV挤进抖音TOP榜前十,超越了雅诗兰黛、兰蔻等国际大牌;同时品牌的主打产品B5水杨酸净颜面膜也连续5个月登顶抖音美妆-贴片面膜的细分类目第一,累计销售560w+,再一次书写了抖音白牌“神话”。
不过,近日有业内人士向聚美丽透露,温博士的销售神话“已经到头了,品牌目前已被抖音限流”,6月销售额已呈现断崖式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温博士背靠厦门海尼集团,后者也是电商行业内知名的福建省头部企业,同时还运营着包括BUV、白云山、KAZOO、迷奇等多个品牌。
《中国企业家》曾报道,海尼集团拥有数百人的运营团队,同时公司还布置了数十个不同主题的拍摄间,用于产出短视频内容和直播,其团队可以做到24小时直播不停歇。
在2023年11月前,温博士还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抖音品牌,其月GMV基本都在百万以下;2023年12月,温博士首次以7500w~1亿的GMV,进入抖音月榜TOP100,排名第20,销售额同比增长超8000%,环比增长616.5%。
此后的5个月里,温博士持续高歌猛进,月均销售额皆破亿,有时甚至单月能达2亿,品牌排名也曾一跃至月榜第六,半年(23.12-24.05)累计GMV超7.5亿。
据蝉魔方显示,近半年内(23.12-24.05)温博士关联直播数2.6w,其中品牌自播占比高达89%。目前该品牌在抖音已开设了温博士护肤旗舰店、温博士官方旗舰店、温博士繁巢美妆专卖店、温博士美妆旗舰店等多个直播账号。
海量的强视觉性短视频内容引流、24小时不间断的自播矩阵、极低的产品定价、专利背书、明星代言、标榜良性国货……几乎所有白牌的套路,都可以在温博士身上找到。
但与其他早前仅在抖音平台深耕的白牌不同,温博士也试图开拓其他平台市场。4月,温博士就成功闯入快手护肤榜单前20,并在5月的618大战中稳定在第16位。
与此同时,淘宝和京东也承接了部分抖音的外溢流量:目前温博士天猫旗舰店的粉丝量达5.8w,B5水杨酸净颜面膜累计销售额50w+;京东旗舰店的粉丝量达31.2w,B5水杨酸净颜面膜热卖20w+。
没了海量曝光后,温博士在抖音的销售额也开始断崖式下滑。
据飞瓜数据显示,2024年的前5个月,温博士的日均GMV基本稳定在330w以上,甚至有多个月存在单日日销750w以上的情况。
但是在拥有618这个大促的6月,品牌GMV不增反降,日均GMV仅100w-250w,与巅峰的2月相比,下滑了超6成;6.1-6.17期间内品牌累计销售额2500w~5000w,环比下滑了近3成,关联直播数环比下滑了超6成。
除了抖音平台外,温博士这种模式在快手平台也遭到了限制。前不久快手电商就更新了《限制经营知名美妆品牌清单》,限售品牌新增至47个,新增了温博士。
在偌大一个中国美妆市场,像温博士这样的白牌数不胜数,这两年抖音就新跑出了温博士、VC、宫芙、造物者、三资堂等多个案例。
其中VC抓住用户“懒得早起、懒得化妆、彩妆伤害”需求,主打含有5重VC的素颜霜,宣称“不假白、不卡粉、防水、防汗、不脱妆”,从2023年4、5月份在抖音开始爆火,至今仍有多个月有过亿的销售额;造物者瞄准的是精华软膜赛道,其主打产品山茶花软膜,宣传孙怡同款,能够收缩毛孔、紧致肌肤。
温博士、VC、造物者三个白牌,在今年一季度中累计销售GMV皆超过了2.5亿。而这三个白牌刚好皆来自厦门(温博士背后是海尼集团,VC所属公司是起量科技,造物者品牌则是跑红集团)。这也是为什么近段时间业内有诸多关于“厦门帮”讨论。
但是抖音白牌们的红就像昙花一现,很快走红,又很快衰败。
2021年爆火的Betty Bonnie 、珂莱妮 、海兰朵早就查无此品牌了;2023年肌先知短暂爆火了3个月,就被爆拖欠供应商大额债务,最高欠款有近千万;曾经的抖音TOP1里季,多次被爆出涉嫌虚假宣传、存在一号多用等情况……
为什么称“温博士们”为白牌?为什么“温博士们”这样的白牌总是很快被平台限流?为什么这些白牌的花期总是那样短暂?
首先,这些品牌本身就经不起深扒。
比如温博士,其“仅在社媒平台可见”的品牌创始人陈春华,在抖音平台大力宣传温博士是一个国货良心品牌,全部是自产自销,目的就是让老百姓不花冤枉钱。然而这个叫陈春华的人,被爆出同时还是某眼霜创始人陈春华、某洗发水创始人刘丽华。
此外,温博士的主打产品B5水杨酸净颜面膜,宣称含B5水杨酸,能清洁毛孔,去除黑头。温博士品牌的代言人孟子义在推荐产品的视频中也指出,温博士面膜含有2%的水杨酸和5%的维生素原B5。
然而,据美丽修行数据显示,该产品的主要成分为水、甘油、1,2-己二醇、对羟基苯乙酮、卡波姆、精氨酸,除了前三个略微带有补水保湿作用,其他的成分便是防腐剂、增稠剂和pH调节剂。而水杨酸等则被列在微量成分一栏,而微量成分其含量是低于0.1%。
其次,这些白牌归根结底都是纯生意导向,他们用野蛮、粗暴的方式“通投人群”,其重心也都是在营销而不是品牌经营上,只能把消费者骗进来一次,基本没有复购。在短期的爆火之后,往往随之而来的是极高的退货率、投诉,店铺评分持续降级之后,最终难免迎来限流,甚至被禁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