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青风
编辑丨六子
为了这次IPO,哪吒已经等了四年。这个品牌急不急,外界可能不清楚,但哪吒背后的投资人们,估计已经不愿再继续等下去了。
6月底,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正式递表港交所,开始上市之旅。上一次有关于二级市场的动态,还是在2020年7月时——哪吒推进投资计划,目标冲刺科创板。当时的失败,演化出好几次赴港上市的消息,终于在今日尘埃落定,也让哪吒跟上了蔚来、小鹏、理想、零跑这四家已经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的脚步。
不过,常言道“时移世易”,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好,资本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态度也好,都已经不复当初。哪吒上市,目的多多,但外人可能更多想问一句:现在急,来得及?而对于看客来说,这些背后的弯弯绕绕,可能还比不过周鸿祎屡次批评哪吒的那些事儿。甚至大多数人对这个品牌的了解,就是老周的大股东身份。
这就是哪吒令人感慨的现状,它要直面的,是一个严肃、残酷的未来。
01
「生于性价比,困在价格战」
哪吒汽车,名字虽然让人想起三头六臂的神灵,但品牌却没有该有的那种锐气。从2014年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成立到现在,十年过去了,哪吒至今没点“大发神威”的迹象。
一方面,哪吒知名度最高的可能不是车,是管理层和股东的“八卦”。
2021年,周鸿祎通过360公司向哪吒D1轮融资投资29亿元,一跃成为当时的第二大股东。为了让自己在跨界造车热潮里有故事可讲,这甚至搞得360公司在2022年业绩大跌,被迫放弃一部分增资,但周鸿祎却依然和哪吒牢牢绑定在一起。
去年哪吒发展遇阻,到今年年初负面频发,周鸿祎主动站出来,用网红姿态杀入汽车圈,又是直播“带货”哪吒,又是到车展刷脸,还搞起了拍卖会和汽车评测疯狂吸引流量。
在直播帮哪吒站台时,老周更是直接批评哪吒CEO张勇,“怎么让消费者记不住怎么来,你们从产品策划到营销都在自嗨,有什么用。”他把整个品牌从命名到营销都涮了一遍,还不望提点张勇要多学习小米雷军。
目前,招股书显示360仍持有哪吒9.12%、2.59亿股份。周鸿祎的卖力,也总归是帮哪吒把销量抬上去了。但其他股东,就没有这份耐心了。
今年4月,桐乡国有资本、宜春金合和南宁民生三方资本与合众新能源共同签署《合众汽车高质量发展联合协议》。协议的一项,就是推动哪吒尽快上市。
这就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上市虽然能募资,但也会把自己薄弱的一面放到大众面前——招股书显示,哪吒过去三年分别亏损48.4亿元、66.66亿元和68.67亿元,到去年年底总共只剩下28.37亿元的现金及等价物,一年缩水39.21亿元,还有超过40亿元的短期借款。对比之下,新势力里面最缺钱的小鹏都有117.31亿元的现金及等价物,理想则有令人羡慕的913.29亿元。
新势力的投入,无非都是工厂、营销、供应链等等。哪吒,怎么会走到这么缺钱的地步?
一来,造车固定成本太高,2023年花掉“所用原材料及素材”140.54亿元,比2023年135.55亿元的营收都高,挣得没有花得快。
二来,哪吒给自己定位于“科技平权”,也就是性价比造车,自带价格战的“DEBUFF”。2018年推出的第一款车哪吒N1最低售价只有5.98万元,此后的销量主力也都是10万元-15万元级别的车型,利润空间太小。
2023年,哪吒汽车的毛利率为-14.9%,离转正很远,连行业目前最低的零跑都有0.48%;2024年前四个月,哪吒的销售均价只有11.3万元。
压力山大,哪吒决定分散一下。
02
「国内压力大,出海也头疼」
2024年,哪吒给自己的定的销售目标是国内20万辆,海外10万辆。
海外很重要,是因为国内市场格局一点都不友好:前几个月销量加起来没达到年度目标的20%;蔚来放话明年推出20万元以下的“萤火虫”品牌首款车型;小鹏20万元以下的MONA车型刚刚展出MONA M03实车;行业“卷王”比亚迪把主流车型的价格打到7.98万元……哪里还有生存空间?自然是海外。
去年,哪吒管理层在发布会上称,将在2026年实现全球销量百万辆。今年5月,哪吒还以累计超过3.5万辆的出口,拿下新势力出海销冠。但饭要一口一口吃,哪吒还无法畅想世界之大。招股书中,它主要描绘了东南亚市场的前景:东南亚环境和中国相似,经济蒸蒸日上,居民消费力增长,政府还给补贴和降税。
2023年,哪吒在东南亚纯电动车市场份额排第二,为12.4%,在东南亚新能源车品牌中排行第三,市场份额为10.5%,成绩初看尚可。但放到行业,还是有些亮点平平了。
第一,哪吒的出口还是小型车为主。哪吒AYA系列在东南亚小型纯电动车市场的上险量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约为52%,去年也在泰国销量排进前十。但是,它的价格比国内贵3.2万,算上各种中间支出,其实并没有打破总体的亏钱困境。海外市场要真正做大,还要各种系统性投入,前期很难形成稳定利润源。
第二,哪吒出海的方式是地方建厂、重资产出海,泰国工厂在今年3月投产,印尼工厂在月投产,马来西亚工厂计划明年1月投产。好处是,这些地方化工厂可以拿到更多税收优惠和减少运输成本,坏处是短期投入压力太大,后续经营更需要结合地方政策环境,这是明显的不稳定因素。
第三,东南亚这么多优势,不可能留给哪吒一个后来者。它的对手很强——除了长期盘踞的日产车外,2024年第45届曼谷国际汽车展上,收获订单数量最多的10个汽车品牌,有5个来自中国,按数量排列分别是比亚迪、名爵、长安、埃安、长城,哪吒排国产第六,总榜第13。
最重要的是,哪吒之所以急着上市,就是因为缺钱。而像比亚迪、长安、埃安这种背景好、不差钱的选手,出海堪称挥金如土——长安在泰国的工厂建设投资约合20亿元,预期产能在10万辆级别,广汽埃安在泰国的投资约合13亿元。作为对比,哪吒一方面预期产能只有3万辆左右,另一方面也很难和这些大块头比投资,只能“苟着”发育。
所以,出海意味着新的竞争,而不是去了就有钱赚。哪吒,打的是前途未卜的硬仗。
03
「窗口即将关闭,哪吒没有“风火轮”」
其实回顾过去,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哪吒曾经的行业“黑马”身份——2022年,哪吒一年卖出152073辆新车,拿下新势力销冠。但危机总是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就埋下了,那一年,哪吒出现了最严重的毛亏损。到了2023年,销量就下滑到127496辆。
三年营收50.86 亿元、130.40 亿元和 135.55 亿元,三年毛损17.48 亿元、29.39 亿元和 20.14 亿元,如果早一点上市,前者是不是会高一点,后者是不是会低一点?
并非哪吒想拖延,只是2020年7月启动科创板上市申报后失败,后续两年资本情绪大变,哪吒内部传出的上市消息都被否认,到2023年整理好事务,窗口期已经过去了。
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市场估值已经非常不友好。今年以来,港股造车新势力几乎称得上“泡沫破灭”。
在哪吒前,港股有4家新势力上市公司,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蔚来、理想、小鹏、零跑。根据我们的叙述可以看到,这四家的业务质量都比哪吒要好,比如毛利率都为正,研发投入力度更大,营收规模和销售规模更大。
以和哪吒最接近的零跑为例,按2023年的数据口径,零跑销售毛利率为0.48%,哪吒为负;零跑年度研发投入19.2亿元,哪吒投入了15.98亿元;零跑年度亏损42.16亿元,哪吒为68.08亿元;零跑年度营收为167.47亿元,哪吒则为135.55亿元。
而他们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只会让人担心哪吒上市后掉进坑里——港股“蔚小理”年内股价跌幅都在50%左右,跌得最少的零跑,也跌了33%。市场环境,着实非常不友好。虽然当年这些新势力上市时也经常破发,但总体水平比现在高很多。比如零跑在2022年上市时的发行价为48港元,上市后连续大跌,但在2023年也数次超越发行价。
而哪吒上市后如果破发,就只能一路等下去了。
究其原因,还是新能源车本身已经不再是新势力的舞台了。当年新势力们之所以是明星,是因为比亚迪这样的企业还没有成长起来。如今混合动力才是市场的王道,纯电本身已然没有那么好的前景,更何况是缺乏造血能力的企业?要靠一次上市逆天改命,可能性也不大。一旦市场看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哪吒上市兴趣寥寥。
当然,无论外界怎么想,哪吒已经到了不得不推进这个过程的时候,不然光是短期债务就要耗掉不少现金,而股东也很难再拿出大笔资金供哪吒在这个阶段烧钱。产能、营销、补能体系,新能源竞争已然全面化、深度化。现实不是神话故事,不存在落后那么多还能让品牌一步登天的“风火轮”。对哪吒来说,再完不成目标,就真的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