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商原创
作者 | 潇杰
近日,让滴滴打车这类打车平台感到焦虑的萝卜快车,已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等全国11个城市相继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
萝卜快跑是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今年4月,百度萝卜快跑在开放道路提供的累计单量就超过了600万。
现在,无人驾驶服务的新鲜感驱使大量消费者排队尝鲜。紧接着,7月7日,武汉发生了一起“萝卜快跑”人车事故,把无人驾驶汽车推上了风口浪尖。萝卜快跑是否会颠覆网约车、出租车行业?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百度又能否借此重回顶峰?
一切皆为未知。但众多网约车司机已开始担忧被抢饭碗,尤其是滴滴出行等传统网约车平台正寻求转型。消费者则担心行车安全问题。萝卜快跑也并非所向披靡,其仍需考虑安全性、合规性、商业化等棘手难题。
1、无人车“上路”,滴滴“赶路”
众所周知,百度在AI上已有多年的的探索、布局和实践。百度对无人驾驶业务的布局也非常早。自2013年起正式布局无人车后,该业务已经过十余年长跑。
这些年,从李彦宏演中被泼水,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被相关部门问询,到李彦宏的“大模型闭源论”所带来的种种质疑,都可以看出,外界对于百度拥抱AI的做法,始终保持审慎的态度。
直到2021年,萝卜快跑作为百度AI产品之一被公之于世,其才开始商业化探索阶段。彼时,萝卜快跑已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长沙、合肥、阳泉、乌镇在内的全国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并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5个城市开展了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在无人车的商业化探索过程中,消费者关心的无外乎是安全问题,无人车真的能无人吗?为了降低消费者的不安全感,2021年11月起,萝卜快跑开始在北京的开放道路上提供无人车(方向盘后面有安全操作员)服务并收费,2022年7月,萝卜快跑被许可在开放道路上就提供无人车(安全操作员在车内,但不在方向盘后面)收费服务;2022年12月,萝卜快跑获得北京首个在车内无驾驶员或安全操作员的情况下测试车辆的许可证。
真实意义的“无人驾驶”,缩减人力成本,是萝卜快跑实现商业化的重要一步。2022年时,百度自动驾驶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只有实现“无人”,商业化才有意义。不过那时自动驾驶刚投入使用,过渡期必须有安全员存在,这就增加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人力成本。所以到目前为止,落笔快跑还未实现盈利。
为了进一步跑通商业模式,武汉成了百度无人驾驶业务的“样板间”。3月初,萝卜快跑在武汉实现了7×24小时全天候运营,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覆盖范围和车辆利用率。随着运营效率的持续提升和成本降低,在不久的将来,萝卜快跑将率先在武汉区域内实现UE(单位经济)平衡。
今年5月,萝卜快跑在武汉的服务面积已经扩展到300平方公里,覆盖770万人口,这一数据涵盖了大半个武汉。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财报电话会上披露,截至4月19日,萝卜快跑累计服务单量超600万次;一季度,武汉全无人驾驶订单比例已超55%,并在4月份继续上升至70%,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快速上升至100%。
并且,百度运营人员曾表示,“在把武汉打造成全球无人驾驶第一城的同时,也在规划将‘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的成功案例,向全国各地拓展。”
诸如此类关于萝卜快跑商业化进程的良性信号,让市场对百度的期待值拉满。萝卜快跑也表示短期目标是,到2024年底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
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网约车平台,比如滴滴,似乎并不好过。在今年一季度,滴滴平台交易总额(GTV)为9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9%;核心平台交易量为37.5亿单,同比增长30.3%,日均单量达3250万单,突破历史峰值。
不过,由于销售和营销成本上升,以及以及司机运营费用增加,滴滴净亏损扩大至13.5亿元,扭转了连续两个季度盈利的状况,较去年同期的亏损进一步扩大。
有报道称,滴滴计划今年在港交所上市,目前滴滴在纽约场外市场交易,今年以来上涨约17%至4.61美元,但仍远低于2021年14美元的IPO价格。
话说回来,回顾蒸汽机引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引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都经历了相当漫长剧烈的变革。网约车平台和司机们的焦虑正在蔓延。同时,此次AI时代下的新变数,对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默默无闻”的百度来讲,是否能借AI产品打个翻身仗,还要暂时画个问号。
2、网约车“饭碗”难保?
近期,网络上传出不少关于“萝卜快跑”的传言,例如“投放1000辆”“单车日均单量超过网约车”等。
对于发生在7月7日的“萝卜快跑”人车事故,7 月 8 日,百度方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事故因车辆在绿灯亮起启动之际与一名闯红灯行人发生轻微接触,事故发生后我司第一时间配合警方处置,并陪同送医检查,目前正在医院进一步观察和休息。”
与此同时,多为司机表达了对该事件的看法。“我觉得是行人撞了‘萝卜’。”武汉网约车司机说,依据他多次跟在“萝卜”后面开车的经历,“它太遵守交通规则的嘞。”
在长江网武汉市民留言板上,有关于“萝卜快跑”的留言,目前已累计达到324条。不少消费者反馈“萝卜快跑”车辆在红灯时冲入路口中央、转弯时卡顿不动等情况。但也有人表示,这恰恰是安全措施起作用的表现。
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回应称:“确认涉诉车辆为自动驾驶测试车,正在调试中。开发区交通大队将定期与公司负责人沟通和反映问题,确保道路安全。”
根据萝卜快跑计划,2024年将实现武汉全城覆盖,并投入1000辆第六代量产无人车运营。预计未来随着投放量的增加,单车运营成本将显著降低,规模效应或将体现。不过,目前萝卜快跑的数量并没有1000辆。根据百度内部人士和武汉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的数字都是“400余辆”。
笔者认为,倘若萝卜快跑逐渐投入使用,它带来的用工成本的减少,或许会让更多抵制萝卜快跑的声音出现。这是任何新鲜事物出现之后的必经之路。并且,对于任何一个新鲜事物来讲,它的出现可能会让行业内的各环节,重新分割蛋糕。
线上线下关于萝卜快跑抢网约车生意的说法已吵得沸沸扬扬,而网上盛传的“单车日均单量二三十单,超过网约车”的说法,已被多位知情人士否认。该数据只是单车单日的最高单量,不是均值。
武汉网约车司机张明向鲸商表示:“接单量和收入有明显下降了,现在比之前每天少赚100元左右。只是我们也无法干涉,只能被动地适应,静观其变。”据了解,网约车平台里程费近年来一直在走低,从最早的2元逐年减少到1.3元。所以司机收入下降,或许有多方因素。
除了以上说法,还有部分司机相对自信,认为不会被抢生意,因为他们对“萝卜”目前驾驶技术不认可。有些乘客表示,由于萝卜快跑驾驶速度较慢,面对拥堵路段不够灵敏等问题,尝鲜之后就不会再坐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萝卜快跑的价格优势较大。很多司机在探讨同样的里程,萝卜快跑能便宜多少钱。如此算下来,后续如果萝卜快跑技术更加完备,待到发展成熟的无人驾驶车辆大规模投运后,仍会是网约车的挑战。
杭州一名滴滴司机表示:“如果武汉司机收入受到影响,那我们杭州这边受影响是迟早的事。滴滴这些公司应该早做准备。”
此情此景下,萝卜快跑不仅需要考虑规模扩大和技术提升的问题,更需要考虑如何与传统司机之间找到平衡。当然,思考这一问题的并不仅有萝卜快跑一家,它的竞争对手们,也不容小觑。
3、无人车的“多人竞争”
随着国家和各地方正在有序推进立法和试点工作,萝卜快跑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
除了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企业已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等多个城市开展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和测试。
此外,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今年4月曾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公司将于8月8日发布其承诺已久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据知情人士透露,Robotaxi的发布时间从8月推迟到10月份,以便项目团队有更多时间制造更多原型样车。
虽然受此消息影响,特斯拉在7月11日股价下跌8.44%。但截至7月10日,特斯拉今年已飙升了44%,且连续11天上涨,创下自2023年6月以来的最长涨势。不少投资者看好特斯拉电动汽车的潜力,并认为马斯克能够将公司打造成人工智能巨头。
而百度萝卜快跑对标特斯拉8月8日即将推出的RoboTAXI。对于即将到来的竞争,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在百度Apollo Day 2024上也表示,特别期待、非常欢迎,不过在中国复杂的道路场景下做Robotaxi不容易。比如在武汉,特斯拉想要做到当前百度的全无人运营水平,还是需要挺长时间,少则3年、多则5载,“如果不信可以先来武汉跑一跑”。
此外,面对萝卜快跑的快速崛起,滴滴出行也在加码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试图通过自主研发或合作方式,加快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期在未来出行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滴滴等平台正探索多元化业务,包括共享汽车、两轮出行、货运物流等,力求在智能出行生态中构建更加丰富的业务矩阵,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无人驾驶在落地进程中,依旧面临事故责任划分难题。
比如此次7月的萝卜快跑事件,倘若没有相关规定,那无人驾驶汽车就会成为道路交通中的弱势一方。其怕发生事故,所以行驶速度相对较慢,遇到障碍物时会立即启动刹车,面对路上的掉头车辆、汽车加塞、电动车挡路等情况,会马上停下。这难免影响城市交通效率、用户体验。因此,该领域的法律空白亟需填补,才能确保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与合规。
对于萝卜快跑来说,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的前景可观,但来自内外部的挑战重重。其还需加快补足缺陷,跑通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