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1日,由霞光社ShineGlobal&霞光智库举办的“WAVE2024品牌全球化大会”在深圳乐荟中心圆满落幕。200+中国出海品牌、相关企业及业内人士前来赴会,共同见证全球化浪潮下中国消费品牌的新时代跃迁。
会上,霞光智库创始人何维结合自己对中国消费品牌出海及全球化的细致观察和深度思考,发布重磅主题报告《生生不息,恰逢其时——2024中国消费品牌全球化趋势洞察》,该报告立足全球市场、聚焦消费行业各大细分赛道,从宏观环境背景到中观行业生态再到微观企业案例,深度剖析了中国消费品牌出海三大驱动要素和十大趋势预判。以下为报告完整版内容:
2001年,中国加入WTO,深度开拓全球市场,大力发展产品出口贸易,随着“中国制造”实力越来越强,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2013年起,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崛起,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在全球贸易中发挥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一些头部品牌在此阶段走向海外市场,为“中国制造”跃升为“中国智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2023年之后,中国企业出海大潮涌起,中国品牌加快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出生自带全球化品牌基因。站在当下的时间窗口,品牌全球化之路已然是时代所趋。
中国消费品牌全球化生态包含消费电子、智能家电、鞋服饰品、美妆个护、食品饮料、餐饮茶饮、潮玩/集合店、户外/骑行等众多细分领域,同时也离不开电商、物流、仓储、支付、营销、数字化等全方位服务生态。在不同领域,均涌现出许许多多知名的全球化品牌,以及一些新锐的出圈品牌。
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市场背后,有许许多多的推动力,其中核心要素为政策变革机遇、市场心智需求、新质生产能力,这三大动力相互助力,共同推动中国消费品牌走向全球化。
政策助力加持:最近这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围绕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化品牌的相关政策及指导意见。例如,2022年8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鼓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品牌。
海外亦然。例如,印尼提出国家振兴计划,沙特阿拉伯正加快推进2030愿景,哈萨克斯坦正在实施“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土耳其则有“中间走廊”倡议。这些大的治国规划、新的经济方针,总体都在强调产业焕新、拉动消费升级。
在“国内+海外”政策的双轮驱动下,将更加有助于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心智占领重塑:海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正倒逼供给端转型升级。
过去,全球给中国货贴上了“低价”标签,好像中国货天然就应该是“便宜”“实惠”的。而现在,海外消费者的认知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据凯度最近刚发布的《2024中国全球化品牌》报告中的数据,在促使海外消费者选择中国全球化品牌的原因中,价格吸引力占25%,品牌信赖度已上升至21%,这个数据清晰地表明,品牌信赖度正逐渐成为海外消费者选择中国商品的重要考量因素。而这些因素所对应的,正是我们的产品力、品牌力和营销力,因此,需要我们从供给端做根本性变革,占领海外消费者心智,重塑对中国货的认知。
新质生产力:
走向海外的中国产品,正从“性价比”走向“质价比”,比如高科技智能化产品,以及时下非常火的人形机器人等;中国的供应链不仅产能全球第一、门类最齐全,且逐步走向柔性化生产、韧性不断增强;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不断攀升,数字化优势推动着传统工厂走向智慧工厂,AI时代也将带来新的“科技革命”;渠道方面,跨境电商日益成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更加有助于品牌力的打造。
产品力、供应链、技术和渠道“四位一体”,共同构建中国品牌全球化新能力。
趋势一:品牌无边界、定义无极限,“小品牌”也有“大机会”
从传统“大品牌”到新锐“小品牌”,中国消费出海品牌半径正不断扩大,中小品牌将更有机会脱颖而出。
传统大品牌如华为、海尔、海信等,他们在全球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品牌认知。而当下全球消费者正走向年轻化,品牌理念与消费者价值观的契合程度将直接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由此使得“新品牌”将更有机会脱颖而出。比如冰淇淋品牌艾雪、脱毛仪品牌Ulike、母婴品牌麦酷酷、以及潮玩品牌52TOYS等,乃至一些产业带白牌,也愈加开始注重品牌建设。由此可见,中国出海品牌不论大小,敢于破局者,是可以穿越品牌边界,重塑品牌定义的。
过去,有些人的品牌梦实现了,有些人的品牌梦一直在寻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是什么,过去,是一轮轮消费浪潮的蝶变,比如互联网浪潮、新消费浪潮,如今,则是全球化浪潮,中国品牌将迎来一轮比过去任何浪潮更大的突破口。
顺势而为,品牌化终将是伟大企业的最佳注脚;恰逢其时,全球化正成为中国品牌的跃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