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年富士康与河南的话题经常会被人讨论,有人认为富士康代表低端制造业应该走,也有人认为“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不能走,两派经常吵的不可开交。
互联网上“富士康撤出郑州,将代工业务转向印度,百万员工面临失业”的消息此起彼伏,最近又说“富士康慌了,带着10亿跑回郑州”。
那么哪一个消息是真的?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不得不说以上媒体消息深谙“真话说一半的艺术”,来回跳转就是不说真实情况。笔者简单省流的说一下,目前的情况是富士康将部分手机代工业务转移到印度是真,但并没有完全关闭郑州工厂。富士康在郑州投资10亿不是传统代工业务,而是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所谓完全回来的说法并不属实。
应该留还是走?
今年上半年,河南出口2008.3亿元,下降19.1%。出口机电产品1112.8亿元,下降30.4%。
今年一季度,河南省手机出口数量同比更是大幅下降60.7%,出口金额同比下降61.7%。影响最大的,正是富士康。所以这是不是可以佐证应该留富士康才是最正确的?
不过,富士康和郑州都没这么想,该走的留不住,有发展空间的才能得到机会。那么富士康在海外的状况到底如何?
全球化:外迁与迁入,同时进行
2023年8月,富士康计划投资6亿美元在印度卡纳塔克邦设立两家工厂,其中3.5亿美元用于建立生产苹果零部件的工厂;2023年12月,富士康表示将在16亿美元基础上再投资至少10亿美元,为生产苹果终端设备建设场地,提高在印度的产能;2024年6月,富士康花费约3.83亿美元在越南北宁落地投资项目,用于生产、组装和加工印刷电路板;今年7月又有消息传出,富士康将投资5.51亿美元在越南建立两个新项目。
目前来看富士康也就越南工厂表现不错,2022年年报显示越南工厂税后利润总额超过21亿人民币。其他市场的工厂目前都还在投资建设阶段,尚未创造利润。虽然21亿人民币跟国内富士康动辄百亿没法比,但是新市场必要的投入少不了。
据《财经》杂志报道,2023年果链企业一个普通工人的人工成本,在中国珠三角是6000~6500元,在越南是3200~3600元,而印度工人的月薪仅为1500元左右。转移到越南、印度甚至其它国家都是意料之中的。不过也有报道认为越南人均工资成本也上升到了4000-5000元水平。哪个更接近真相并不容易判断,但是越南人工成本在持续上涨是真的,一方面是越南国内的炒房浪潮带来的社会成本上升,一方面是各类工厂都在大规模招人,人力紧缺,热带国家平均加班时长也低于温带国家。
不过这种可能遇见的后果并没有吓退前往越南淘金的企业,因为越南消费市场整体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意味着增长潜力大。一亿多人的消费市场去年总销量只有27.6万辆,而同为亿级人口的日本去年总销量在120万辆左右,即便不跟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比,跟泰国相比也略显落后,泰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在270台左右,而越南千人保有量只有50台左右。投资印度也是同样的逻辑,印度目前整体正处于功能机转智能机的时代,4G网络刚刚普及开,iPhone在印度市场占有率不足2%,这对苹果公司来说相当重要,比起提高iPhone单机利润提高其他市场渗透率才更现实。
究竟是富士康还是苹果推动部分电子产业外迁这些国家,并不是很重要,就结果来看是一样的。传统劳动密集型电子产业最早在2015年左右就开始外迁,事实上不止是富士康,就连我们的国内代工龙头立讯精密也在越南泰国等地建设生产基地。这轮以成本和市场为主导的产业外迁,我们没有阻挡的必要,事实上也很难阻挡。
所以郑州和富士康并没有纠结传统代工工厂是否还要留下,而是另辟蹊径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池项目,寻找下一个增长曲线。
我们还要明白的一点是全球化企业最终是看重实力的,外迁与加入正在同时发生。在苹果190家主要供应商中,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企业7进6退,占比反而有所提升。而且,新进供应商主要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与ODM制造商,退出的则是金属结构件等供应商。
不能简单的说富士康关停多少工厂在海外投资多少,就是彻底离开大陆了。正如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董事长刘扬伟所说,任何有规模的产业,都会有两家以上的供应商,之后会持续透过全球布局、BOL模式推进业务发展。
郑州和富士康都在进化
郑州当然还需要富士康,但郑州已经不是十年前的郑州只有富士康了。郑州也开始有规模的出口“新三样”产品。其中,出口电动汽车23.3亿元,增长107.5%,占河南省“新三样”出口值的65.6%;出口光伏产品7.7亿元,下降17.7%,占21.7%;出口锂电池4.5亿元,增长13.4%,占12.7%。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南的出口产品中,汽车出口值为147.3亿元,只有手机出口值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汽车产业增长潜力较大,已经有了西安和重庆的成功例子,以至于对富士康都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目前,比亚迪、上汽、宇通、一汽等众多新能源整车项目相继落户,根据郑州市政府的工作报告,郑州计划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万辆,带动汽车总产量突破140万辆,产业规模将近4000亿元。
01、造车是富士康多年布局
富士康玩新能源汽车不是心血来潮,是将近20年的产业布局,未来的结果未必会差。
富士康此前曾与恩智浦半导体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智能互联车用平台。合作范围将涉及全车电子应用,涵盖电子电气架构、车用网络安全两大平台及七大应用领域。鸿华先进已于2023年4月在杭州设立营运据点并完成注资,而且还整合了富士康旗下供应链和郑州工厂,协助鸿海与裕隆两大股东造车。截至2023年11月,富士康表示,总计有51项电动车计划正在进行,其中达到接洽商谈以上阶段的有14家潜在客户、23个项目。
富士康对郑州新能源汽车基地寄予厚望,“打造向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提供制造服务的展示平台和整车领域的世界级灯塔工厂”。根据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年初的路线图,今年年底将做好富士康自主设计的车型Model B量产的准备,也有最新传言是其他品牌车型。
所以前段时间郑州跟富士康签署10亿元的项目投资协议。根据协议,具体落地项目有三项:
1.将在郑州投资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项目一期选址位于郑东新区,建筑面积约700公亩,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
2.富士康将在航空港区重点布局电动车试制中心;
3.将在航空港区布局固态电池等项目。
02、郑州富士康正在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大厂
其实富士康在郑州的动作远不止汽车项目,富士康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大厂向技术资本密集型大厂转变。
在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一幢外观朴素的大楼里隐藏着一个极具科幻感的“未来工厂”——微光闪烁的大屏,排列整齐的生产线,穿梭其中的机器,从原料遴选到产品加工,再到产品下线,整个生产流程可以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着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自2018年首次评选至今,全球共评出“灯塔工厂”153座,中国62座,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智能互联车间便是其中之一。
升级改造后,智能互联车间的智能制造水平发生了质的跃迁,生产效率提高了102%,设备综合效率提高了27%,成为领航全球制造业企业发展趋势的“灯塔”。“灯塔工厂”并不简单等于“无人工厂”,智能制造将人从高强度、高风险的岗位替换下来,但车间仍然需要技术工人,对人才的需求更高更强烈。
从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发布的招聘信息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富士康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智能制造企业转变的细微变化。招聘主要面向机构开发、电气开发、项目管理、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工程师,要求自动化、机械、计算机等类别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这对人口大省的河南来说高素质的理工科毕业生并不是问题。
2023年3月,位于富士康郑州产业园M区,投资20亿元的智能仓储项目开工,建成后,将成为领先行业的先进智能仓配一体的物流仓储基地,实现物流仓储全流程自动化、信息自动化、管理精细化,提升仓储管理效率,也为河南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强省注入新动能。
03、AI服务器不是富士康的未来
有专家表示并不看好富士康造车认为其积累相对较弱,汽车代工厂在国内利润微薄,如果做不到行业老大那就没什么意义。富士康旗下工业富联正在快速上规模的AI服务器或许更有前途。
工业富联虽然依靠与英伟达等的合作获得了稳定的业务流,并在AI服务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这种合作并未大幅提升其利润率。财报显示,2020—2023年工业富联的毛利率分别为8.35%、8.31%、7.26%和8.06%,净利率则分别为4.04%、4.56%、3.92%和4.41%。
更神奇的是2023年工业富联营收还下降了6.9%,这还是在AI服务器供不应求的年份,这叫投资人怎么相信到2030年能维持每年50%的增速呢?
事实上做服务器未必不赚钱,国内服务器头部企业浪潮信息,采用品牌商服务模式,拥有大量核心专利和技术壁垒,而工业富联是OEM代工模式为主。反映在财务上,浪潮信息服务器业务的毛利率基本可以保持在10%以上,工业富联虽然已经占据AI服务器领域全球约40%的份额,也才换回云计算业务板块5%左右的毛利率。短期内对于工业富联来说还是靠规模走量更为现实。
所以目前来看富士康更有想象力的业务不是AI相关,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富士康能在郑州设立新能源汽车中心,至少说明对这块地方的前景是看好的,成本从来不是富士康唯一考虑因素,前景成长性才是。
写在最后
地缘政治风险对于苹果和富士康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在风险没有爆发前一切只是成本项增加。更现实的是郑州需要富士康,富士康也不能完全离开郑州,有共同的利益目标是有可能走得长远的。不要纠结于已经失去的东西,抓住下一个增长点才是最应该做的。
富士康和郑州谁都离不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