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仅退款,淘宝拿出“黑白名单”

淘宝调整仅退款政策,被外界关注最多的是,对店铺综合体验分≥4.8分的商家,平台不会通过旺旺主动介入支持收货后的仅退款,而是鼓励商家先跟消费者协商。
事实上,此次更重要的调整是针对仅退款模型的调整,即拒绝有异常行为的消费者提交的仅退款诉求,异常行为包括异常高频仅退款、寄回空包少件、高频假货问题退款等,同时会密切关注不合理的退款行为,并对较高金额的仅退款,进行人工审核。

纠偏仅退款,淘宝拿出“黑白名单”

电商平台们正集体纠偏仅退款政策。

字母榜获悉,上周起,淘宝将陆续针对仅退款政策做一系列调整。在商家端,对服务体验分较高的商家,平台鼓励商家先跟消费者协商,同时调整模型,排除商品不需要仅退款、消费者没有提出仅退款等情况;用户端,拒绝有异常行为的消费者提交的仅退款,平台用人工审核较高金额的仅退款。

简单来说,就是淘宝后退一步,把仅退款处理权更多地交还给商家。给服务体验较优的商家开了一个白名单,以免优质商家受仅退款政策误伤;同时又开了一个黑名单,堵住仅退款给恶意薅羊毛用户留下的口子。

服务优秀的商家将会登上白名单,而拦截羊毛党、高额仅退款的黑名单是所有商家共享的,这种普惠性的规则对于中小商家也同样适用。­

去年年底,淘宝上线针对已发货商品的仅退款服务。但随着仅退款成为各大平台的标配,“薅仅退款羊毛”已经成为一条成熟的业务链条。甚至于一部分普通用户,也开始将仅退款视作理所当然,占仅退款的小便宜,长此以往,商家经营成本必然陡然升高。

最终,成本也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一位商家说,他现在算利润会直接把仅退款的损耗算进去,比如客单价100元的商品仅退款率为4%,会直接涨价5元,挽回那400元的损失。

“仅退款”最早起源于美国亚马逊推出的“退款不退货”服务,目的是通过减少退货流程来鼓励消费者下单。

此前拼多多推出仅退款的原因之一则是,平台存在众多白牌商家,一部分商家发出的产品质量不佳或货不对板,平台需要靠这种相对激进的方式守住用户体验。

但与拼多多的货盘不同,淘宝天猫拥有更多的品牌商家和多年经营的老店,出现货不对板或质量问题的概率要小些,激进的仅退款策略并不适合淘宝。

一位接近淘宝的人士告诉字母榜,淘宝一直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找平衡点,这次优化,就是针对这半年试行仅退款发现的一些问题而进行的调整。

不过,电商平台集体调整政策并不意味着仅退款彻底消失。假货、劣货很难彻底根除,就需要平台用仅退款等政策对商家进行有效管理;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又不可过度偏袒用户,以致商家经营困难。

仅退款,需要平台做出更多平衡,这并不容易,却是时下电商平台的必做题。

A

在理想状态下,仅退款政策能够降低买家下单的决策门槛,节省退换货导致的物流、人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但执行起来,远比这复杂的多。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亚马逊才是仅退款的鼻祖,2017年,亚马逊在售后政策中加入了退款不退货服务,它给出的解释是,“卖家要求这样做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它能够让你节省退货运费和处理成本,并降低客户拖货不满率(RDR),从而提高您的评级。”

但政策推出后,卖家发现平台有大量退款不退货的订单,有国外买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如何在亚马逊上退货不退款”的教学视频。甚至有国际窃贼团伙利用仅退款政策的漏洞,侵入亚马逊内部系统,并贿赂亚马逊员工批准退款,窃取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商品。2023年底,亚马逊对该团伙提起诉讼。

国内电商平台推出仅退款则更多是为了用户体验,这一出发点本无可厚非。市场上确实存在一批商家售卖的商品货不对板或质量低劣,平台应该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但国内的仅退款政策运行多年,一批职业羊毛党早已深谙其中漏洞,也衍生出了代下单产业和“零元购”教程。

相对激进的仅退款策略也给商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就连普通用户也被仅退款教育了用户习惯。一位用户说,有的时候和商家聊着聊着,平台就会自动弹出仅退款窗口,“一不小心点同意,退款就会立马到账。”

长此以往,用户无形中就养成了,但凡对商品有不满意便申请仅退款的购物习惯。

一位电商卖家说,自己店铺销售的是大件物品,经常是快递已经发出,买家申请仅退款,平台直接同意,而大件物流往往运费都要几十块、再加上包装、人工等等费用,万一物流拦截失败还会直接损失货品。

商家们已经开始反抗这一政策。一位手工制品类目的商家,近日就遇到一个仅退款用户:在凌晨上传其他商品照片,并申请仅退款,理由是“颜色不是自己想要的”,而平台秒通过了仅退款要求。

被白嫖了200多元货品的商家在申诉失败后,决定亲自给客户打电话,“要么给我补货款,要么我就去起诉你非法侵占他人财物”,最终如愿拿回了货款。

浙江伦和律师事务所王逸芸律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消费者利用“仅退款”机制漏洞获利的,可能涉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将面临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电商平台向消费者单方作出的‘仅退款’承诺,除非商家明确表示接受,否则商家不受平台单方承诺约束,因此产生的损失可主张平台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部分商家还成立了线下互助会,标语是“助您远程讨货”,一旦有用户进行恶意仅退款,互助会成员会直接到村里或小区里拿喇叭喊,“XXX退款不退货”,让买家碍于脸面将商品退回。

事实上,倘若商家蒙受的损失过大,就会在其他环节节省成本或提高售价,最终损失也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B

亚马逊仅退款政策推出得更早,也更早发现了仅退款政策的问题。

2018年,多位亚马逊用户收到邮件,被告知由于退货率过高而导致其账户被关闭,亚马逊声称从不轻率做出这些决定,但全球拥有超过3亿的客户,会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以保护所有客户的体验。

2022年,亚马逊再次调整策略,如果平台的买家每月退货 5-10 次,甚至更多,将会收到亚马逊的警告。平台会单独评估每个账户,并可能会直接关闭这些买家的账户。

但由于用户购物行为不同,国内电商不能照搬亚马逊的策略。

淘宝调整仅退款政策,被外界关注最多的是,对店铺综合体验分≥4.8分的商家,平台不会通过旺旺主动介入支持收货后的仅退款,而是鼓励商家先跟消费者协商。

事实上,此次更重要的调整是针对仅退款模型的调整,即拒绝有异常行为的消费者提交的仅退款诉求,异常行为包括异常高频仅退款、寄回空包少件、高频假货问题退款等,同时会密切关注不合理的退款行为,并对较高金额的仅退款,进行人工审核。

这一调整显然针对的是职业羊毛党和恶意退款的普通买家。仅退款的出现是为保护买家权益,但当仅退款被滥用,买家行为也需要被约束。

在商家端,模型会剔除一些用户未主动提出仅退款的订单,不会无限制地提高服务体验上限,给优质商家带来不必要的损耗。

另外,平台也优化了申诉通道,当商家发起申诉后,平台会对商家服务进行质检并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商品进行抽检,若检测通过,平台将赔付损失给商家。

淘宝仅退款政策的调整刚刚开始。据字母榜了解,这个模型调整不限于体验分高的商家,经过迭代,将适用于所有商家,中小商家同样能享受到类似的服务。当然,体验分越高,商家处置权越大。

C

调整仅退款政策,并不意味着仅退款政策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由于假货、劣货并不会彻底从市场上消失,就需要平台出台相应的监管政策限制商家,帮消费者维护权益,但仅退款政策又不可太过激进。

但一味偏袒用户,必将导致平台生态受损。“仅退款”应该回归一个中立的政策,成为一个保护买卖双方权益的兜底措施,帮诚实消费者去限制无良商家,而不应该以退款为目的。

此前仅退款政策太过偏向用户,这一轮则相当于是将天平调平,维护卖家,尤其是中小商家的正当权益。

由于品牌商家大多有相对健全的服务体系、运营体系,被羊毛党或恶意仅退款用户抓住漏洞的概率更低,其风险承受能力也更强。但中小商家,尤其是服饰等退货率高的类目的中小商家,就要被迫承担沉重的仅退款和资金损耗压力。

美国零售联合会统计,2023年美国有超过1000亿的商品以欺诈性的方式被退回,这相当于去年零售商收到整体退货商品的13.7%,是2020年退货诈欺的两倍多。

据一位电商人士计算,仅退款、退货退款的各种售后,各个类目差别很大,不过今年整体比例都提高了,“保守估计要占5%-15%的成本。”

仅退款政策未来的优化相当于为中小商家减负。

另外今年9月起,天猫将取消平台年度软件服务年费,而此前,天猫不同类目商家每年需支付3-6万元年费,这意味着中小商家将每年能省下一笔费用。

过去一年,由于电商进入买方市场,主要电商平台纷纷站在用户一侧,但在电商行业这个双边市场,买家是用户,商家同样是客户,商家和用户的不良行为都需要被合理规范。

现在,过度偏袒买家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电商平台需要在商家和用户之间寻找新的平衡,淘宝调整后的仅退款政策,显然更适配平台生态。

声明: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零售资讯观点或立场,文章为网友投稿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零售资讯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wuchangxu@youzan.com
(0)
上一篇 2024年8月12日
下一篇 2024年8月12日

相关推荐

  • “火锅界瑞幸”来了!海底捞前员工创业小火锅,年开50家直营门店

    再加之一围本身的回转小火锅模式,一人一座一锅,菜品及时传送,顾客随取随用,在减少人工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就餐体验,这也是一围能实现高翻台率的关键。
    “9.9元也能吃一顿好火锅”,这样极具竞争力的质价比优势,以及品牌背后强大的组织能力,都将有助于一围提高品牌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未来其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张也将势在必行。

    14小时前
  • “日益拥挤”的本地生活,还容得下小红书吗?

    互联网平台融入本地生活是必然趋势
    小红书,从最早的工具型产品出身,再到向内容+电商转型,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堪比“百科全书”的种草平台,这两年更是一直在尝试完成从“种草”到“拔草”的消费闭环。
    去年4月开始,小红书上线咖啡品类团购活动后,官方账号“土拨薯”开始活跃,小红书正式进入本地生活的起步阶段。
    而这对于上一个阶段仍在塑造“内容电商”形象的小红书来说,内容和流量转化或许不是难题,但本地生活所依仗的配送系统却需从头开始,难度不小。

    商业密码 14小时前
  • 又一明星茶饮品牌被申请破产!

    成都天然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天然呆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18日,法定代表人为周诗杭,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01.
    门店仅剩4家,天然呆公司被申请破产
    对于此次“破产风波”,天然呆以及明星关晓彤均未作出回应,但天然呆走向“破产”的结局,并非意料之外。
    企查查显示,截至9月6日,成都天然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立案信息就有高达62条,开庭公告47条,案由包括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国内非涉外仲裁裁决等,其中,涉及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的案件最多,达28个。

    商业密码 14小时前
  • 支付宝“碰一下”,创新的不止支付方式

    与普通大会上常见的扫码完成签到、入场、消费等流程不同,2024年外滩大会实现“碰一下”畅游,从“碰一下”验票进论坛、到“碰一下”租充电宝、“碰一下”买一杯咖啡、“碰一下”租一个充电宝、“碰一下”和绝味鸭脖、NBA、蚂蚁森林等品牌互动。
    不止于支付,碰一下正以交互方式的创新爆改整个服务生态:在支付之外,支付宝“碰一下”已联合伙伴共创50多个“碰一下。

    14小时前
  • 拼完续航焦虑,车企还能拼什么?

    激进如蔚来,更是在自研芯片成功流片的时候,还对外发布了行业首个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
    上一轮充换电等基建给蔚来带来的红利释放,或许给了蔚来在新一轮技术基建中再次抢先布局的底气。
    随着蔚来第二、第三品牌车型上市步伐临近,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会上,李斌对此做了更详细解释,即先通过蔚来品牌进入高端市场,打下一个技术创新基础,营造一个技术中台,再通过大众市场的第二品牌、第三品牌,借助规模优势,平摊技术成本。

    商业密码 15小时前
  • iPhone16,开始挤AI的牙膏了

    不过,iPhone16标准版的摄像头有了变化,从之前的对角线排列,变成了现在的纵向排列,回归到了iPhone。
    而影像能力上,这次有比较大的升级,苹果也花了大量篇幅介绍iPhone16和iPhone16。
    有外媒认为,iPhone16将会是一款过渡性产品,真正比较完整地体验到这些AI功能,估计要到iPhone17,这款机型被认为将会有重大升级。

    商业密码 15小时前
  • 即时零售,电商平台们的「新战场」?

    从定义上来说,即时零售是指消费者在线上下单,1小时或半个小时内送达的业态就是即时零售,例如京东秒送、盒马、叮咚买菜、美团闪购、美团闪电仓等。
    以美团为代表的“即时零售”企业持续投入建设即时物流体系,建设本地前置仓等基础设施,帮助实体零售门店实现数字化,庞大、稳定、富有弹性的本地物流履约体系使得“即时零售”成为可能。
    只是,潮汐不禁好奇,如果消费者的日常即时购物需求能很好的被线上即时零售平台满足,运营成本更高的线下便利店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15小时前
  • 特斯拉放弃东南亚建厂?特斯拉这么做目的何在?

    最近几年,伴随着世界产业发展与转移的步伐,不少知名企业都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便宜的地方转移,东南亚一时间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然而就在最近世界知名汽车巨头特斯拉却被传出放弃东南亚建厂,特斯拉这么做究竟目的何在。当我们仔细研究这些年关于东南亚制造业的各种资料的时候就会发现,东南亚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个风水宝地,我们把东南亚的情况放到特斯拉身上就会发现,特斯拉对于东南亚似乎没那么合适:
    一是东南亚的购买力不足,但竞争已经白热化。

    商业密码 15小时前
  • 字节再战搜索下半场,百度要打一场硬仗

    不到一年时间,字节旗下第一个独立App头条搜索便横空出世,内容生态聚焦于今日头条本身,“搜索+信息流”的内容模式直接对标百度搜索,在业内引起了一定的关注,甚至有媒体认为“头条搜索”要彻底干翻百度。
    搜索行业的改变本质是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之前获取信息的途径可能只有文字以及少量图片,但如今,视频和图文的爆发,内容密度以及内容丰富度已经可以满足用户日常需求,这就导致无论抖音还是小红书,如今的互联网平台几乎都天然的为用户提供搜索功能的同时,也分走了百度的流量。

    15小时前
  • 上半年20家白酒企业合计盈利近957亿!贵州茅台“遥遥领先”

    今世缘、古井贡酒、迎驾贡酒营收增速居前
    整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实现稳定增长,20家A股上市酒企实现营业收入2420.73亿元,同比增长13.11%。
    五粮液、皇台酒业合同负债增幅居前
    合同负债方面,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20家白酒企业合同负债金额合计为385.52亿元,同比增长6.48%。
    伊力特、古井贡酒上半年存货增长较多
    存货方面,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20家白酒企业存货金额合计为1506.81亿元,同比增长10.74%。

    15小时前